的贡献率是不同的,干链通过结点带动支链,支链通过结点影响末梢,干链贡献率最大,末梢贡 献率最小。历史已经证明,不讲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的单纯GDP增长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如经济效益 下滑、积累不足、物价上升、通货膨胀、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增加、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等等。更为严 重的是,由于经济绩效差并由此产生的积累不足,将导致中国经济长期投入乏力,无法实现我国经济长期稳 定增长的目标。中国五十年代大跃进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此。在选择财政投资的项目方面,基于当前的经济危 机,应以投资的经济绩效和社会效率为重要标准,对项目经营主体的产权所有制性质可实行多元化,改变以 往只选择公有制的做法。在具体选定项目经营主体时,应引人市场竞争,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科学评价和 审核机制。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强对项目的经营方向和过程的监管,确保预期投资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减少 扩张性财政对民间资本投资机会的挤出. 要进一步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政府投资的重点为:一是公共事业投资,如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的 投资;二是产业开发投资,如城市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投资。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 引入市场机制,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合理回报和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 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才可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效益,使政府投资 更好地弥补“市场失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只有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才可以为企 业提供更广阔的投资空间,从而体现政府投资不与民资争利的精神. (三)政府投资应有选择重点 政府投资应当着重于民生工程,着重于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非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与私人企业 一同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历史经验表明,以往我国的经济过热都与投资过热紧密相关,政府对非公共产品 部门的干预性投资抑制了民间投资,间接抑制了百姓消费。因而,我们期望此次四万亿元投资能够成为政府 职能转型的一个分水岭,即政府能够退出市场竞争,成为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市场规则的制定 者,积极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发展。这也是我国从外向型经济转为内需拉动型经济必须迈出的关键一步. (四)加强对资金的审计与监督 要避免出现资金滥用、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对我国而言,如此大规模的公共投资支出在历史上尚属首 次,监管资金流向是一个庞大而艰巨的任务,一旦发生监管不力,不仅会影响资金的使用质量与效率,而且 还会打击民间投资者及百姓的信心,对经济的长期发展起到负面的影响。这次政府4万亿元的投资将近有2 万亿元用于铁路建设,而现在我国铁路属于政府行政垄断行业,还没有很好地实行股份制改革。在这种国有 经济完全垄断的情况下,这2万亿元投资会带来多大的效益呢?如何加强对这2万亿元资金的监管呢?这些 都是我们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由此我们将面临防止行政垄断、权力寻租、管理缺位和不作为等伴随投 资而生的一系列严峻问题。要严明政府管理机关工作作风,净化投资经营环境,规范政府投资资金管理,提 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各级投资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政府投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安 排、合理使用各类政府投资资金,包括预算内投资、各类专项建设资金、统借国外贷款和其他财政性资金等. 政府投资资金要根据项目安排、资金来源、项目性质和调控需要等加以统筹考虑,要彻底转变政府资金投入 方式,变单一的直接拨款投资方式为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转贷和贷款贴息等多样化方式。针对不同的资 金类型和资金运用方式,确定相应的管理办法,逐步实现政府投资决策程序和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 规范化。只有将资金的分拨和使用完全透明化、公正化,同时加强媒体、专家及公众舆论对资金流向的咨询 和关注,才能够让特殊时刻的特殊手段造福于社会,给百姓带来福祉. (五)投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要推进金融、教育、交通、环境等现代服务业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增加有效供给来扩大内需。扶持劳动密 集型产业、服务业及中小企业。在这些服务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才可以积极吸纳制造业部门过剩的生产能 力,从而合理地配置资源,促进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新一轮的大范围的政府投资,应和中国经济结构的 调整结合起来,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中国应该借鉴美国的产业政策调整经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 化带动工业化,避免重犯“日本病”. (六)投资应将“保就业”放在首位 来自劳动保障部专项课题研究小组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2007年为30%多, 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因而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同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 以上,占社会就业总量的80%-90%。我国现有的财政刺激方案主要以投资刺激重工业,缓和制造业为中心, 而这些行业大部分都是资本密集型的,不具有大规模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功能。要从金融、财税、外贸和产业政 策上形成合力,形成保就业的社会经济综合政策。在中国经济出现衰退的态势下,很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大 量工人失业,因而就业问题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2009年将有610万大学毕业生,另外还有1000 万的城镇新增就业劳动力,如何解决这些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这是各级政府应该重点考虑的. (七)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 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制定政府投资决策程序制度,有利于决策 的民主化、科学化,便于及时纠正重大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决策的程序制度,既要对整个过程的时序和环 节作出相互衔接的制度性规定,又要对每个基本步骤作出具体的操作性规定。据世界银行估计,“七五”至“九 五”期间,中国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约在4000-5000亿元。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估算显示,因决 策失误造成地方政府债务至少在1万亿元左右。据此,全国政协委员李利君、何小平、钟起煌在两会期间曾呼 吁:“决策应引入科学的论证机制,绝不能依靠个人拍脑袋”。现阶段政府决策程序大体由下列四个步骤构成, 即提交项目建议书、编制并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办理相关手续、金融机构进行项目评估。政府决策的四个步 骤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在实施这些决策程序时,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要重视公众的参 与;二是要重视专家咨询和专业论证。政府投资项目一般都要经过符合资质要求的咨询中介机构评估论证, 特别重大的项目还应实行专家评议制度。另外,要逐步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 建议。一些重大工程项目还必须经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政府可以建立投资项目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 专家在论证时不仅要做可行性论证,同时也要进行不可行性论证,通过正反对决,使决策更具科学性和客观 性. 参考文献: [1]马拴友:《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2]樊潇彦:《经济增长与中国宏观投资效率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