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关于经济周期问题
-------------------------------------------------------------------------------- 经济周期理论,特别是短周期波动理论,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通货膨胀理论一样,经济周期问题也是一个理论禁区。尽管人们承认社会主义经济的波浪式发展,并在50-60年代对此作过一些讨论,但都明确否认社会主义经济存在周期波动。继1978-1983年的经济过热和调整收缩之后,1984-1988年中国经济又陷入新的扩张和收缩之中。现实迫切要求经济学家对此作出象样的理论解释。于是,经济周期理论便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80年代初,关于如何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讨论,可以看作是这一讨论的前奏。1985年,乌家培和刘树成 把经济周期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提了出来,一批中青年经济学家在这个领域进行了研究探索,取得了不少进展。这些探索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紧密结合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实际,进行理论分析和经验实证。 1,关于经济周期的含义 在现代经济学中,经济周期的定义通常有两个方面:一是从逻辑和理论分析的角度,把经济周期定义为经济运行偏离均衡状态的反复出现 ;二是从统计分析的角度,有人把商业周期定义为积累性扩张和收缩的反复出现 ,有人把经济周期定义为经济变量对经济增长一般趋势或长期趋势的偏离 。中国学者基本上采用了后一种定义方法,但具体表述有所不同。有人表述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相对变化引起的经济相对扩张和相对紧缩状态的交替 ;有人表述为经济发展过程中高潮和低潮的反复出现,经济运动不断经历高涨—下降—低潮—回升—高潮的循环 ;还有人认为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增长呈现周而复始的变化状况 ;有人认为是指经济现象或变量在连续过程中重复出现涨落的情况 ;有人认是指国民经济的景气循环,是多种经济现象的综合表现 。上述表述有的并不严密,但是,从统计分析的角度去定义的好处是,便于进行实证分析。因为,经济周期问题的研究虽有很多理论问题,但更多的是一个实证的问题。 与经济周期定义密切相关的是关于周期、波动、循环和危机等几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的问题。有人认为,科技领域的周期现象有两大特征:等间隔性和重复性。任何经济周期都不是机械的、完全规则的形态,只能从平均的、概率的意义上去把握,因此,经济周期定义显然不包含等间隔性的含义,只强调再现性和重复性。这样理解,经济中的周期和循环就是同义语。至于波动,可有广狭二义:广义的经济周期包括周期性波动(循环波动)、季节波动和随机波动;狭义的波动仅指周期性波动。实证分析中研究的是广义波动,理论研究中应以周期性波动为主要对象。因此,在经济波动理论中,狭义的波动与周期、循环含义一致 。这一看法说明了三个概念的联系,指出它们的内容范围基本一致,对于在周期理论研究中统一概念术语有一定意义,缺点是没有说明这些概念定义的特殊角度,周期概念意在从时间上描述经济运动的再生过程;循环概念在于强调经济运动在空间上向出发点的复归;而波动概念在于突出经济运动的涨落变化。弄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对于我们严格使用概念术语很有好处。 如果说周期、循环、波动三个概念的对象范围基本一致,那么其与危机概念就有明显差别。经济危机与经济萧条和经济衰退概念的含义基本一致,但程度较为严重,只是指经济周期性循环波动中的一个阶段而已。由于危机、萧条和衰退的出现必然伴随有经济的扩张和过热,因而人们有时将其混用。一些不必要的歧见也许与此不无关系。因此,指出这一点,对于周期理论研究的开展是有益的。 2,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的性质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经济周期,绝大多数学者的回答是肯定的。有人认为,国民经济周期波动是一个超越体制和发展阶段的普遍现象 。有人明确指出,“我国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动态过程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样,表现出十分有规则的周期波动” 。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理论”问题本身就是值得斟酌的,虽然“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中的波动问题,是需要研究的,但是,说社会主义经济中也存在着类似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那种经济周期,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其实,这种观点除了表明作者对周期和波动两个概念的定义有差异外(作者并未说明),其本身的逻辑就是矛盾的。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波动问题,而不需要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理论,这是讲不通的;实证地考察客观上存在着的经济周期波动现象,而不是诉诸于价值判断的分野,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态度。 与上述问题密相关,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的社会性质的认识。有人认为,与市场经济国家一样,社会主义经济的周期波动同样是一种重大的比例失调,同样会造成生产力的浪费和社会的动荡,都具有不可避免性和破坏性。所不同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对抗性冲突的表现,社会主义如调整得好,可以避免转化成对抗性矛盾 。有人认为,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社会主义经济周期不会必然导致全面的经济危机。新的经济平衡依靠有意识的调整,而不是通过危机来实现 。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危机”一词可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一是指经济剧烈动荡,濒于崩溃;二是指重大比例失调和生产下降。说社会主义经济周期不会必然导致全面危机,只是在前一个意义上来使用,至于有意识的调整并非社会主义所特有 。笔者觉得,这些讨论也许还带有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些影响,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全面地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异,也要看到同,刻意求异和刻意求同,都是不可取的。 3,关于中国经济周期的特征问题 由于经济周期问题可以从周期长度、周期阶段、波动形态、波动类型等方面来考察,因而,学界在讨论中国经济周期的特征时,也从这些方面来分析。其中主要有: 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特征。在周期理论中,很多人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复苏、扩张、收缩、萧条。但是,对于周期的起始阶段则有很大分歧。有人以经济发展不能继续扩张或维持原状而发生跌落进入收缩阶段为始点,目的在于强调周期形成的三个基本过程,即失调、调整和协调 。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典型方式是,从经济增长加速开始(复苏),逐步进入过热阶段(高涨),遇到资源和结构限制不得不实行紧缩(收缩),并经过一定时期的调整(停滞),再进入下一周期 。持此观点的人强调,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分析有自己的特点,如果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周期理论是要着重分析为什么会“衰退”,那么,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首先要由“高涨”的原因来说明。还有人认为,中国的经济运行存在着五种状态,即过热、热、适度、冷、过冷。一般来说,每个周期都存在着热、适度、冷三个阶段,过热和过冷不一定会在每个周期中出现 。应当指出,经济周期的阶段分析在宏观经济的预警预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将经济运行分为红灯区、黄灯区、绿灯区、兰灯区,就是按此进行的。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类型特征。在具体描述的基础上,理论界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类型作了一些概括分析。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周期的更为本质的特征是非商业周期,除个别时期外,物价和就业几乎不受产量波动的影响,表现为短缺型周期(波峰波谷年分的供求差几乎一样),工业倾斜型波动(工业波动大于农业,重工业的波动更大),封闭型波动 。很多人将此称为计划周期或政治周期。以上概括基本上反映了改革前的周期特征,不能反映改革后,特别是改革中期以后的情形。最近有人提出,中国的经济周期正在从计划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