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影响,说明这个政策基本不起作用,有人受到影响才是有效的政策。
由于当时的泡沫并不大,投资在扩张就出现了这个政策。大家都骂,都受到了影响,都进行了一点调整,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过了,没有听说跳楼的,这就是软着陆,都受点影响,都进行点调整,最后大家都过去了!而大波大动就是卖楼、跳楼、炸楼,90年代那是硬着陆,不是受到影响的问题,而是倒闭破产。经济平稳增长对企业来说是最好的日子,长期的好日子是最好的日子,短期增长100%、200%,明天倒闭破产,那种是好日子,还是每年增长20%、30%,持续增长20年,哪个是日子好?!经济波动小,波动来的时候大家都会受到影响,但是大家都能实现持续的增长,这就是宏观调控对企业的意义,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意义,只有稳定增长才能持续增长而大波大动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受的影响最大,破产倒闭这种情况最多,在中国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宏观经济稳定的效率对大家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好事,房地产之所以没有受到影响,是因为大家之前都做了一些调整。 对于没有经历过市场经济危机波动、商业周期的企业家来讲,确实看到的是政府。发达国家大的公司会主动要求进行调控,他自己也在市场上运作,他也抓住市场机会,但是他会要求政府具有宏观调控的职能,要求政府运作宏观调控。
进入最后一个问题:企业如何应对市场的波动,现在一般理解就是企业怎么应对宏观调控。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会波动的,市场具有动态风险。不仅仅是是有竞争方面的风险,有人们需求变化的风险,假定市场需求不变化,供求关系会发生变化,因为供大于求还是供小于求,这种关系会发生变化。这对企业来讲是动态风险。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经历了这些,他们就会有非常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其中重要的就是防范动态风险。企业家也非常关心宏观经济波动问题,一方面也关心技术进步的趋势,关心全球化格局的变化,同时也关心宏观经济。
很多大的经济论坛,一些大的企业家、CEO 再忙也要参加这些会,听各个方面对经济大势的分析,特别是经济周期波动是什么阶段,现在到了哪个阶段,这个周期跟上个周期什么差别。
防范风险机制都有具体的结果、具体的操作,这几年就听过好几个这样的例子,跟我们的企业形成了对比。这两年中国经济逐步高涨,面对这样好的形势,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形势更好,几种因素带动中国经济增长。跨国公司中国负责人也制定了一些投资扩张的计划,有些都是雄心勃勃,报到总部,总部研究之后退了以后,被否决掉。有两个公司的理由就是:根据公司都是扩张的规则,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一个特定的经济体中,投资的增长速度不得超过百分之多少。什么意思?不根据订单的增长制定现在的投资增长,需求增长可以非常高,但是仍然不根据订单的增长情况决定扩张。市场在好也保持一定的投资节奏,为什么?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加上理论,他知道什么是超常的增长,他不根据超常的增长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他要抓住各种机遇,但是他要分析什么是超常增长、什么是正常增长,把自己投资节奏在一定的水平上,防范超常增长。因为抓的订单少了,但是不会因为投资过度产生更大的损失。
很多人介绍企业的时候都会听到这句话,我们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企业,也可以是稳健的企业,不追求高额扩张,追求稳定、稳健、持续的增长。这是一种主动的动态战略,后面就会有一系列的结果,什么结果?能够扩张不那么扩张,不会把整个投资生产经营绷的太紧,会有富余的资金流,不是把所有的钱投进去。而我们的企业看到市场那么好,会根据订单的增长迅速扩张生产,想迅速的拾一个台阶,结果负债率大大提高,资金也非常紧张,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全军覆没。这种急于扩张、追求高增长、抓住一切机会的心态毁了我们的企业,看到高增长好的地方,没想到会有低增长,没想到市场会有波动。最近破产大的民营企业,前几年和他们聊天的时候都谈到了这个话题,希望掌握节奏,适当考虑一些风险,回答基本都是一样的:“机会难得,我们不抓住这个机会,不上一个台阶,就无法和大的竞争对手竞争,因为我们落后,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大公司有百年老店,他们在多次经济危机中生存下来了企业有一系列的生存机制,他不是绷的紧紧的,而是留有余地,资金流很顺畅。另外一方面大量的中小企业资金流绷的紧紧的,一有风吹草动,经济下滑的时候就开始砸锅卖铁,就开始变卖自己的企业。跨国公司有大量的现金,他就开始收购。结果最后算总帐,比较保守的企业增长速度比激进企业快。激进的企业最后要么破产倒闭,要么也没实现快速增长,为了解决低谷时期资金紧张问题,又把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东西卖掉了。因此保守的企业在西方是一个褒义词。不是不创新,不是动态战略上留有余地,看到高涨的时候会想到还有低谷,会留有一定的现金能力。这就是驾驭波动而不是被波动淘汰,所谓优胜劣汰是淘汰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淘汰。当要消灭一部分生产能力的时候,他正好借此机会扩张一部分人,整个算下来保守更合算。
我们的企业也在快速成长,我们的企业家也非常精明,也能够看到,这两年宏观调控来了,这时候怎么办?很多企业也有一些差别。从03年底看到一些企业家能把问题看的比较清楚,对宏观调控波动有所判断、有所分析的企业家会比较主动,也会进行动态操作,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自己的行业里,能看到不同阶段会有所差异能驾驭波动。
一季度的时候遇到一个企业家他说我这次的判断证明他看形势比较准。他说那个时候在,起码在我这个行业,我认为这个行业疯了。这点和巴菲特有点像,在美国股市最好的时候,他说他看不懂美国的股市了,就撤了,结果在这次波动中他是发财最大的。这个企业家的看法是,大家认为最好的时候他认为这个行业疯了,他找全国各地的经理开会,说已经上的项目抓紧完成,没有上的项目不再上,怎么办?保持现金流,同时觉得现金流不够,因为已经在建的项目已经把钱吃光了。我有一块地,可能5亿,说好了5亿,现在3亿卖,有了这3亿现金这轮危机肯定能过去。宏观危机来了以后看企业能不能度过去,第一个就看有没有现金流,在这个时候你没有被淘汰你就淘汰了别人。他说想清楚了,这三亿现金流最不好的情况是熬这次波动,最好的就是三亿现金不知道能够收购多少东西。他看到了低谷也是机会。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市场是有波动的,企业在波动过程中具有很大的风险,所以我们要具有一定的风险调控机制,就是所谓的动态发展模型战略,使企业比较主动,能够长期持久的发展。对中国企业来长期、持续的发展是最好的。
我们的市场经济刚刚发展,这次危机的现象还不是纯粹市场经济的现象,市场经济发展起来,都是民营企业家投资了,各司其职了,政府也没有很多扭曲了,我们要进入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也会有波动,都需要企业能更好的看清形势。过去我们讲如果是市场经济行为就不是这样了,多花自己钱了就在意了,讲的都是市场经济好的方面,但是迄今为止人们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制度,使这里面没有问题、冲突、矛盾、周期、波动,这是客观现实。以后我们的企业要在这样的现实中发展。资本重要、技术重要、管理重要,把握动态发展也同样重要。中国企业经禁不起折腾,之所以这两年强调宏观经济问题,是希望大家能更多的认识到这种思想。
汇率调整:压力大时坚决不能做
中国汇率的基本问题不是升值起来贬值,最根本的就是人民币的汇率制度要改变,从美元挂钩汇率制度,转变到与多种汇率挂钩,有管理浮动比较灵活的汇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