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理论,宏观经济学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用预期错误解释经济波动。概念是企业家动物精神,也就是企业家的非理性行为。什么非理性行为?预期受心理因素影响,对未来乐观,对未来市场需求预期就好,就多投资,于是经济繁荣,就业增长,而且不仅是一个企业家跑,还有人气,还可以互相传染、互相影响,一个企业家这样,大家都这样,不仅是企业家这样,这个还会被银行家接受,银行家会贷款。银行家的心情不好,你的故事他就不相信,不给你贷款。你的美好故事让银行家相信了,他才给你贷款,你投资才能实现,经济才能发展。一旦大家心情不好,大家不投资就出现萧条,就出现失业,叫企业家的动物精神。
中国又是一个初级发展的市场经济,企业家预期不预期还没有完全提上日程,只要看到边上有人挣钱就往里投,动物精神。看到一个机会,不会分析市场未来,不分析别人是否进行这样的投资,不分析你生产的时候市场供求是什么样子,有多少人供给有多少人需求,不分析这个事情就盲目做投资,更会出现盲目投资,更是动物精神。 一说这个大家可能就有很多例子,去年最典型的例子03年的十月份,当时汽车生产过剩的现象已经非常明显,03年的10月份发改委收到的从南方一个省递交上来的关于新建汽车厂的待批的申请报告是40份,每一份都不是生产几辆车,都是几十万辆车,都是几十亿的投资,打造民族品牌,还不是国有企业提出的,都是民营企业。这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会有波动,市场经济内在的冲动和规律,加上真正预期的错误,人们不可能有完全的信息,不可能有完美的预期,因此更可能会有错误,迄今为止人类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市场经济没有波动做不到!
第一个问题是总供求关系失衡会产生波动,第二个解释就是为什么波动,第三就是有这么多波动怎么办?人类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这次又有一个争议,国际也有,市场经济有波动,有没有波动不说,要不要由政府调控。搞市场经济了,政府要退出了,民营企业的钱要企业家折腾,不要政府干预。这样的建议也没有什么新鲜,而且人类历史上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没有政府,没有宏观调控政策。我们回顾回顾没有宏观调控政策是一个什么情况,宏观调控政策是什么来的。
从市场经济开始形成,18、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西欧北美的市场经济都是属于没有政府的市场经济,都是没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结果是什么?结果是每七八年来一次经济波动、经济危机。七八年是这么分配的,前两三年投资过热,经济过热,价格高涨,需求高涨,就业高涨。形成了过剩生产能力,突然发现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于是进入两三年的经济危机,然后再两三年经济萧条,走出这个低谷,再走入下一轮的经济高涨。什么叫经济危机?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典型的现象就是刚才说的砸、机器、倒牛奶。我们前两年也砸过机器,电视上大家亲眼看过,拿着钢锤子砸锭。为什么这样做?通过消灭一部分生产能力的办法实现需求平衡。消灭生产能力是什么含义?就是消灭一部分企业,倒闭、破产。消灭什么企业?首先消灭中小企业,大企业有一千个办法度过危机,中小企业从来在经济波动中首当其冲,从来都是最受打击的。中国现在有特殊的情况使中小企业特受打击,因为我们没有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因此地方中小的企业更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打击,但是这只是我们一个特殊因素。除了这个特殊因素,天下所有的经济波动首先被消灭的生产能力就是中小企业的生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小企业最应该不希望出现经济波动,最希望经济平稳增长!
这是过去两三百年,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大过剩、大危机。人类在那次将近十年的经济危机中消灭了人类50%的生产能力,加上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才使供求关系重新达到平衡,经济才重新增长。没有政府,政府宏观调控。30年代美国政府请摩根斯坦利操作,找点企业家,控制控制需要、投资,我记不得具体的故事,反正就是没有政府机构做这个事情,没有宏观调控政策。
在两三百年的时间中人类怎么看待这个事情,人类想没想过治理这个事情,七八年来一次,那么多失业,那么多破产,导致饿死人,这是人类的灾难,是不是想点办法解决。当然人类在不断的想解决办法,当然有很多解决办法,历史上革命性出现的变化也是基于两个大的理论,基于对问题比较扎实的分析。
第一个解决办法就是马克思的计划经济,我们的计划经济是怎么来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是怎么来的?就是建立在资本主义无政府状态七八年来一次的经济危机上。这些大知识分子看着这么多人没饭吃还砸机器、卖牛奶,我们联合起来,我们共同的有计划生产,满足需求,因此才出现了计划经济这种思潮,才有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无政府状态下产生的极端的有政府的思想。产生这些都是因为要治理经济波动。
后来有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市场经济问题,当然30年代、20年代还有人看不清楚,国有企业效率更低,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波动等等,加上意识形态等等。西方市场经济出现了大萧条,大萧条当中又出现一个新的解决办法,就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现在所有这些政策都是大萧条以后才有的,但是大萧条的产物。凯恩斯写了宏观经济的书,才有了现代宏观经济学,才有了现在的宏观经济政策,才有了刚才所说的格林斯潘们一天调来调去。现在说不要宏观调控,发达国家一天都在调来调去,你不要宏观调控?!意味着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我们是不是要重走一遍,是不是不要政府让市场自发的七八年来一次波动,那时候还没有发达国家压着我们,我们现在还有发达国家压着我们,要不要波动?去年大概有四五次经济学者跟我说过,他说你们的企业需要经过经济危机才能成长。我说你们可以说这个话,我绝对不能说这个话,什么道理?现在在中国市场上运作的可不仅仅是中国的企业,还有大量跨国公司。经验丰富、老奸巨滑的跨国公司们,这些企业都是经历了几十次经济危机的幸存者,他们可有经验应对经济危机。如果那样的话,是优胜劣汰,淘汰谁?是中国企业。
第一代企业家对市场经济波动本身风险经验不足,我们本身又是弱势,加上现在还有其他非市场因素,特别容易出现波动,进行一下调控。我们有很多劣势,包括因为调控又是一个劣势,我们有没有能力,能不能驾驭波动,我们要资本没资本,要人才没人才,人才的高手都到外国去了,市场经济又没有经验,又没有管理,本身又弱小,人家大企业还雇一个首席经济学家,他们都是宏观经济学家,微观的事情经理自己搞,首席经济学者搞宏观经济。我们处处不如人,我们所有的优势之一就是后法优势,什么意思?就是前人经历过的事情我们不必再经历,前人经历的每七八年的危机我们不需要再经历,我们知道经济会波动,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办法使经济平稳下来,从过去的惨痛教训中吸取经验教训,掌握人类从过去经验教训中积累起来的知识,使我们少走弯路。
我们既然是在20世纪末才发展市场经济,我们就不必回头走十八、十九世纪的道路,我们可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搞法,我们赋予政府公共服务重要职能,由政府搞一些宏观调控,这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能,政府不提供这种服务反倒是他的失职,反倒是办错事。如果能够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就提供了这种服务,为大家创造了一个平稳增长的环境,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内在要求。
所以防止经济大波大动,市场经济是会波动,我们怎么通过借鉴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使各个部门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这是我们现在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讨论宏观经济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