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基本经济 |
|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三)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20:59 点击数:[] ![]() |
|||||
并引入宏观分析,卢卡斯得出结论:从概率论的角度来说,人们预期的物价与现实的物价之差的期望值等于零,从而彻底否定了通货膨胀在长期中的替换作用 。左大培系统回顾了西方经济学中关于通货膨胀替换作用的争论,而且据以实证地分析了中国通货膨胀与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中国,物价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会提高0.42个百分点,下一年的经济增长率会下降0.57个百分点 。与此不同,也有人利用改革以来GDP增长率和GDP缩减指数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认为改革以来我国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十分显著 ,有人以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为前提,并利用扩展的菲利普期模型,对中国的综合性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理论解释,认为中国1993-1994年的高通胀是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从总体趋势来看,供给推动成为主要因素 。笔者认为,运用任何一种理论都必须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前提假定和存在条件,切不可随手拿来,随意使用。在这一点上,左大培的态度值得学习。至于在实证分析上出现的差异,应从其前提和数据等方面检查,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