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伦理道德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      ★★★ 【字体: 】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4:08:02   点击数:[]    

场问,究竟可以向对方学到些什么?我认为这样的作法已不只是“宗教间的”(interreligious)对话,而是“宗教内的”(intrareligious)对话,即把他者内化到自己的传统以内来加以考虑并做出检讨的尝试,这可能是比将两个宗教并排放在一起比较同异还更有意味的一种做法。史玛德仍由佛教的基本教义说起。佛家讲贪、嗔、痴,无明,重心在智解脱道,归于涅槃寂静,并非与神合而为一。佛家并非否定所有的神,只是以天神并非终极。基督教则讲罪,讲创世之上帝。基督教应当明白佛教的神秘主义乃属另一种型态,其优势在容易下贯到道德伦理,每每以耶教为迷信。对比于佛教,基督教的上帝有两个面相:一方面是非人格性的,这与佛教可以会通,另一是人格性的,耶稣既有神性,又有人性,乃有三一之教义,此处似有捍隔处。但佛者也有法、报、化三身之说,如把耶稣限制在我们的世界周期之内,耶稣的影响力普及人人,影响有深有浅,则与佛光普照,有缘渡化之说,未始不可以会通。但佛教完全忽略基督教神秘经验之“光照”(Numinous)面,似乎有其限制。当然佛教怀疑“启示”(revelations)是有一定道理的,譬如为何圣保罗、穆罕默德的启示指向了不同的内容!但现代人在受到批判意识洗礼之后的回应是,启示是可以出错(open to error)的。但关键在于必须指出,毕竟不是启示保证上帝存在,而仅只是为“光照”所“确认”(validated)而已!反过来,佛教也应该要正视这个方面,不该像以往那样持续忽视下去,不见一神教所展示的这一重要面相。其次就救赎而言,失乐园自未必是真实的历史。但人类由于对爱与死的敏感,乃得面对新的情状,生于自然之中,又出于自然之外。救主在一义下表达的是“神圣的空无”(a divine emptiness)。耶稣既有创造主的位格,自必了解自由和人的创造力是可能的“痛苦”(suffering)之泉源。这可以给佛教的苦谛添加另一面相。基督教也要重新考虑“不朽”(immortality)问题,教徒分享复活之光,“无我”(selflessness)恰正是基督教的模楷,并不需要任何回报。轮回则与事(events)之流变观相合。事有复杂因素,牵涉到他者。基督教与佛教均侧重慈悲、大爱。只前者更强调社会行动,而以他者为中心(heterocentric)与以自我为中心(ego-centric)的确有别。而佛教传统是有更积极正面的自然观,它一贯为中国与东亚佛教所强调,乃与儒、道合流,有诗意与美感的表达。这一面应为基督教所吸纳。而佛教则应更进一步整合科学的世界观,才能赶上时代的步调。总之,耶、佛根源虽异,确有许多相同之处。二者均有冥想传统,僧院组织、信仰崇拜、慈悲博爱、和平济世理想。但是二者也都被帝国主义利用而有所失坠,造成罪恶结果。由比较观点看,基督教更近于有神教诸信仰,如犹太教、伊斯兰教,乃至印度教、锡金教;佛教则近于对宗教持批评态度的俗世人文主义,与道家相合。新儒家则兼容一神教与人文主义的信息。同时耶佛均开放于印第安的生态价值与非洲的原初宗教信仰。总结来说,现在的地球村亟需和平共处。耶佛均有精神资源,较高的耶佛价值应为和谐的灯塔,不会完全统一,却可以和平互济,促进人类精神、心灵与物质的演化。史玛德文简意赅,涵盖面广,其言其辩,不易掌握,却指点了许多可能性,值得吾人参味,作出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由他的比较视域,自然而然过渡到对于中土三教的讨论。由于佛教从印度传入,是外来的宗教传统,且中国大乘佛教与东亚其他佛教宗派理论效果不异,故不赘。中土儒道二家,源远流长,一贯持开放态度,吸纳外来影响,晚明甚至有强烈三教合一的趋势;如今共同面对由帝国主义挟带进来的强势西方文化之入侵,有噬心的危急存亡实存之感受。史威特勒邀请赵复三由中国传统观点对于世界伦理问题作出回应。[10]由于赵复三并非狭义学术界中人,他是通过自己的文化素养与对现代问题的了解作出回应。由文化史的观点看,二十世纪是个科技商业文明的世代。一次世界战后就弥漫着悲观的气息,以史宾格勒的《西方之坠落》为代表。二次大战以后,情况并无改善。启蒙以来的经济主义、物质主义、与个人主义受到严重的质疑。东方乃有强烈的反帝、反殖民、反封建思想的趋势。当前东方虽未完全接纳西方的一套,但西方价值的全球化已经造成了全球的问题。如贝拉(Robert Bellah)所言,今日吾人必须要面对社会的与精神的双重危机。在价值要重新思考的当儿,不免要回返自己的文化传统,重新考虑认同问题。赵复三认为,在第一个“枢轴时代”,中国的情况与西方经验不同,并没有出现完全断裂的状态,而保持了连续性。儒家的仁与忠恕之道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有富于天下一家的情怀;而道家则主有无相生,反璞归真,有富于与自然一体的情怀。这样的传统鲜明地对照于只求经济的片面发展,罔顾生态环境破坏,但图私利、官觉享乐的现代文明的走向。如今确有必要改弦更张,探索新的世界伦理。然而四八年的人权宣言明显地不足;近时亨廷顿(Samuel Hungtington)提出文明冲突理论,虽未必一定悲观绝望,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新世纪的世界伦理

  • 下一篇文章:知识分子伦理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基于底线伦理的的道德判别研究...
  • ››关于“美德储蓄”活动的价值和问题...
  • ››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
  • ››李学林:毛泽东荣辱观与新中国道德...
  • ››和谐关系:毛泽东德育的内涵解析
  • ››现代人类学研究中深入访谈的运用与...
  • ››从汶川地震反思中外人生观
  • ››汶川大地震引发的人文思考
  • ››由"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
  • ››三鹿事件的伦理反思与治理
  •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