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伦理道德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      ★★★ 【字体: 】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4:08:02   点击数:[]    

自主性,不可以化约为俗世因素。当宗教与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结合,牵涉到个人与群体的认同问题,就会造成实际效果,成为争斗和暴乱之源。宗教信仰不是法律,但通过信众有转化的力量,不可加以忽视。在原则上,人权宣言背后的道德原则,与宗教强调的责任义务并无冲突。各传统的金律均植根在超越的信仰之上,其道德规条却大同小异。人的意识需要不断地扩张,变化气质恰正是宗教的核心。而不同传统的差异与交流互济可以激发活力。而印度教历来是“多元统一”(unity in plurality)的传统,有丰富的资源可以援用。瑜珈行的初阶,七个步骤中的前两个步骤正是道德文化层面。“夜摩”(yama),意即实行五戒:不杀、不诳、不盗、不淫、不依靠他助或自助。“尼夜摩”(niyama),提示洁净身心,无怨尤,修练勤学,委弃于神。这些都与金律或世界伦理宣言的精神无背。当然理想与与实际永远有巨大的差距,也不能株守旧文本,压迫贱民与妇女,重要在意识之扩充与转变,与孔汉思倡导的“典范转移”,柯慎士倡导的“第二个枢轴时期”,史威德勒的“对话时代”互相呼应。锡金教(Sikhism)(大陆称锡克教。——编注)是由印度教派生出来,主张印回融合、更具普遍性的信仰。阿洋·基柏·辛(Arjan Kirpal Singh)撰文论锡金教的普世理想。[5]该教创立者南纳克(Guru Nanak, 1469-1539),生于五河流域的旁遮普,当时统治者信伊斯兰教,一般民众则信仰印度教。三十岁那年得到天启,澈悟神超越回教与印度教的差别,乃宣称非印非回,大家都来自同一精神泉源。故锡金教一开始即有普世性格,强调全体对话(ecumenical dialogue)与推理论证(reasoned argument),以及宽容、理解、同情、互济的精神。南纳克强调笃行,他并不要人改宗,只要诚信。印、回、耶、犹、佛、耆那教,并无妨碍。表面上看是一种折衷主义,其实是富有原创性、涵容多层面的思想,体现人生的整体观。终极来说,只有一创造者和他的创造,大家由无私之爱团结在一起。南纳克之后,二百多年间传了九位精神导师,第十位是哥宾·辛(Gobind Singh, 1666-1708)。他宣称,只有通过超越私利(disinterested)之爱,人才能与WaheGuru(神,奇妙的导师)相会合。哥宾·辛之后不再有导师。但第五任导师阿洋(Arjan, 1563-1606),完成了建造金庙(Golden Temple),编纂锡金圣典(Guru Granth Sahib)的大业。阿洋虽不幸为莫卧儿的统治者所弑而殉道,却成为了锡金教历史的转折点,以后的锡金教信众持干戈以卫教。哥宾·辛于一六九九年组织了锡金王国(khalsa),从此有了宗教与国家的认同,在其治下享有宗教自由与人权,此后不再有导师,唯一的精神权威在锡金圣典。“锡金”(Sikh)一字的涵义即对于超越的终极真理与真实的追求者。而Gu的意思是精神上的盲目,Ru的意思则是精神黑暗的摧毁,故Guru(精神导师)有启发者的涵义,即永恒、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神也是奇妙的导师,非言所及,非解所到。在他的光照之下,没有种性与性别的歧视,而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尊严,享有人权。所有一神教均指向同一真神信仰,个人可以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又强调现世性,而把精神性社会化。创造是真实的,决非虚幻,有乐观信念,生命的障碍终必可以克服。锡金的生活方式,首先要以工作、依循正当的合乎道德的方法赚取自己的生命所需;有余钱即与有需要者分享,而不容许任何信仰、阶级、种族之歧视;常颂WaheGuru之名,与他的精神力量感通。无论个人、社会都应遵循道德原则,克服五恶:“欲”(kam),“怒”(karodh)、“贪”(lobh)、“痴”(moh)、“傲”(hankar)。而众恶之根源在“私”(haumai)。在锡金社会中,男人都叫辛(Singh),意思是狮子,女人都叫高(Kaur),意思是公主。男女平等,武力是用来卫护正义与自由。进入后现代,一切都变得不确定,锡金的生活方式也受到威胁。但锡金教一向顽强自立,宽容、适应。如今又到了重新自己反省、调适的时代。2004年全世界的锡金教徒将参与盛典,纪念圣典存放于阿迩里察(Amritsar)的金庙。圣典既示人以内圣外王之道,汤恩比(Arnold Toynbee)乃断言其在未来的世界会有重要的角色要扮演。此文作者深信,其世界观内涵的精神、道德力量,普世的爱与对一切的关怀一定会有其效验。锡金教的缘起在融合印回,但仍守一神教的规模,故仍可视为由印度教派生出来的一个支脉。佛教虽也源出印度,但佛陀却反对正统,倡导“无常”、“无我”,而开出了一个不同的局面。佛教是一个极端复杂的题目。释迦牟尼早年所传原始佛教,有巴里文的经典,现仍流传于东南亚,可谓南传佛教。而佛陀晚年宣教,却通过新疆、西藏,乃至海路传入中土,以后又通过韩国,传到日本,所推重者为大乘佛教,以南传佛教为小乘佛教,仅属初阶。佛说自佛灭以后,争议不断,此处并无意介入这些复杂的争论之中。但各派佛说均强调“悲智双运”,也有某种宽松的共识,本文只就晚近参与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讨论的几篇论文提出的观点做出报导,并略作回应与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新世纪的世界伦理

  • 下一篇文章:知识分子伦理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基于底线伦理的的道德判别研究...
  • ››关于“美德储蓄”活动的价值和问题...
  • ››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
  • ››李学林:毛泽东荣辱观与新中国道德...
  • ››和谐关系:毛泽东德育的内涵解析
  • ››现代人类学研究中深入访谈的运用与...
  • ››从汶川地震反思中外人生观
  • ››汶川大地震引发的人文思考
  • ››由"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
  • ››三鹿事件的伦理反思与治理
  •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