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伦理道德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      ★★★ 【字体: 】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4:08:02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对话之中,柯恩一薛波(Dan Cohn-Sherbok)的文章提到,美国犹太神学家鲁宾斯坦(Richard Rubenstein),“倡导了一种神秘的神学,颇近于东方的宗教系统。”[1]这触发了我的回忆。在七Ο年代后期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一位印度学者和一位研究日本禅宗的学者发表论文,把东方的神秘经验与西方的爱克哈特(Meister Eckhart),(1260-1328)与波美(Jakob Boehme, 1575-1624)作出比论。鲁宾斯坦即席指出,在基督教神秘主义为支流,其本质为“契约宗教”(covenant religion)。这是无懈可击的说法,但他继续发挥,却语出惊人。他说由于犹太人未能履行圣约,上帝可以用任何方法惩罚他们,包括二次大战的大屠杀。这却有否定、解构的意味。后来在走廊上和他聊天,他说,你们继承自己的传统,并不足为奇,我是经过巨大的挣扎才翻出自己的传统,那种艰难,不是你们可以想像的经验。用希克(John Hick)的三分架构:“排他主义”(exclusivism)、“包容主义”(inclusivism)、与“多元主义”(pluralism)来说,[2]亚伯拉罕信仰如犹太教、基督宗教与回教是排他主义的传统,到了今天,绝对论(Absolutism)倒塌,简直需要脱胎换骨,转趋包容主义还不够,必须采取多元主义,才能避免迫害异端与宗教间的纷争。东方的智慧传统,如印度教、佛教、道教与儒家却是包容主义的传统,负面的包袱或者是轻一点。但包容主义惯作“判教”的措施,纡尊的架势还是未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异教,仍然有其问题。而东方传统是否愿意或应该向多元主义转变?这样的转变会碰到怎样的困难?都需要提到意识层面上来加以分析、反省和检讨。我们现在继续由比较的视域,看东方智慧传统怎样对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作出回应。乃是放在这一宽广的背景之下,最后我才由新儒家的立场作出我自己的论断,以及进一步往前探索的提议,以面对新世纪与千禧的挑战。印度教的雷邦禅(Anantanand Rambachan)撰文论“印度教与其他信仰的面对”。[3]印度河流域幅员辽阔,包括着不同的信仰与实行的方式。与一般的印象相反,印度教并不是他世性的。人生的四个目标包括“财富”(artha),“快乐”(kama),“礼法”(dharma)与“解脱”(moksha)。而世间的追求终比不上精神的解脱所给与的自由,这通常有赖于精神导师(guru)的教导,解脱于“无知”(avidya),体现“真我”(atman),与梵(brahman,终极真实)合一,超越轮回(samsara),不再作业(karma),解除痛苦,获得现生的解脱(jivanmukti)。哈佛学者爱柯(Diana Eck)作出“宗教差别”(religious diversity)与“宗教多元”(religious plurality)的分别,前者指的是事实上存在的歧异,可以与其他传统漠不相关(indifferent),后者则要求信仰间的交流与互动。印度教认为终极来说,“梵”超越名相,有限人力无法给予充分的界定与描绘,也不能为某一个传统所独占或控制,有丰富的宗教多元的资源。正因如此,我们永远可以向他者学习。然而印度教坚信世界宗教的祈向与追求终究是同一的,尽管不同的语言与表达是互相矛盾的。黎俱吠陀(Rig Vada, 1. 164. 46)云:“真实(sat)为一,但圣哲给与之名为多。”印度教容许人人信自己所选择的神(ishtadeva),可以容许语言文化的差异,但终极来说,神乃是一。印度教也容许个人追求四种不同的解脱道:“业解脱道”(karma marga),“行瑜珈解脱道”(yoga marga),“信解脱道”(bhakti marga),与“智解脱道”(jnana marga)。这可以让印度教与世界其他宗教找到会通之道。譬如基督宗教使印度教信众提高社会层面的觉知,印度教则使基督宗教重新发现其玄思默想的传统。当然印度教也有其不足之处。一般来说,容易忽视差异,混漫归一。但到现代,甘地明白,不同传统不必归一,但也得各自批评自己的局限所在。当前的情势更是不同,宗教间的对话变成日常经验,而世界的问题需要世界性的合作来解决。印度教内部有太多歧异,缺少代言人,晚近才有“世界印度会”(World Hindu Council)的组织。印度教对堕胎、同性恋、安乐死、环境等问题也还缺少足够的回应。而印度教今日能成为不必印度人也可以信的宗教,会进一步突出其本质与普世性的成分乃是不言而喻的。它也应作更深入的自我批评以求对于人的情状,建造正义、和平、快乐的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米德拉(Kana Mitra)则应史威德勒(Leonarddler)之约撰文,对于世界伦理宣言问题做出回应。[4]今日的全球情势即是要在差异中求统一,现在流行“视域主义”(perspectivism)。有俗世的视域,也有宗教的视域。先由俗世观点看,又有欧洲与美洲原住民视域的差别,对欧洲来说,近代是“发现与富足的时代”(age of discovery and prosperity),对原住民来说却是“解体和灭亡的时代”(age of demise and extinction)。现在有了人权的觉醒,四八年的人权宣言的基础是俗世的人文主义,还有了“国际大赦”(Amnesty International)的组织。但还是难以克奏其功。宗教的精神层面有其独立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新世纪的世界伦理

  • 下一篇文章:知识分子伦理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基于底线伦理的的道德判别研究...
  • ››关于“美德储蓄”活动的价值和问题...
  • ››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
  • ››李学林:毛泽东荣辱观与新中国道德...
  • ››和谐关系:毛泽东德育的内涵解析
  • ››现代人类学研究中深入访谈的运用与...
  • ››从汶川地震反思中外人生观
  • ››汶川大地震引发的人文思考
  • ››由"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
  • ››三鹿事件的伦理反思与治理
  •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