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租佃关系新论      ★★★ 【字体: 】  
租佃关系新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9:13   点击数:[]    

出若干农民竞佃和地主加租的实例。①
    3.土地日益集中地租日益提高说。如有学者提出:“明清时代地租剥削显著增长。农业生产发展是地主增租的前提,地权集中、农民竞佃则是地主得以增租的条件”;②另有学者提出:“地租增长的趋势始终未能遏止,租额常常是一增再增”。③
    从本项研究看来,上述提法都有重新考虑的必要。
    我们再考虑前述租额的调整,和地租实收率的情况,可以再次确认所谓地租一再增加,是一个站不住的说法。
    另据研究,近代中国恐怕也不存在土地集中的趋势。在一些地区,大约从康熙初年到20世纪上叶,二百七八十年时间里,地主(包括富农)同农民占地的比率,几乎稳定在65:35的水平上,没有多大变动。④据说这种情况可以向前一直追溯到11世纪末,北宋客户的比例与之相比也没有多大变化。⑤此外也有人指出:因为种种原因,越到“封建社会”后期,土地集中的程度会降低,速度会放慢,周期会延长,而最大量的土地会掌握在中小地主和自耕农手中。总之,土地兼并的势头会越来越弱,而不是越来越强,正如康熙《泾阳县志》所说:“昔之产在富,今之产在贫”。⑥显然,过去把历史上的许多问题,都太多地归结到“地主阶级”头上,是不尽妥当的。这种现象又不仅发生在中国,一项世界史的研究表明,欧洲领主从农民身上获取的地租和杂税,也是在“日趋减少”的,⑦而且这种现象似乎是早在14、15世纪就发生了。⑧
另一方面,“人口增多剥削强化”之说,泰半是出于推论,而非依据“史实”;站在相同的立场,我们是否可得出(或想象出)一个相反的结论:人口越多,佃户越要多争得一部分,以满足其生存需要,从而使地租实收量越来越少?换句话说,人口越多,农民对地主“斗争”可能就越激烈,并从地租中获得的部分越大——因为对大多数“庶民地主”来说,他们面对的农民人口既多、力量又大,使其难以抗衡——这不也是“合情合理”和“合乎逻辑”的吗?为此,我们倒是可以举出一些实例,例如,一些地方“山多田少,耕农者众,往往视田亩税额有赢余者,多出资钱,私相承顶。至资本渐积,余利渐微,偶遇歉岁,即恳减租,既乃丰岁,亦且拖延”,⑨表明农民在取得佃权以后,转过头来向田主“斗争”的情形。另外,也
————————————
    ①  何清涟:《清代的人口压力和租佃形态》,《江淮论坛》1987年第6期;《人口:中国的悬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②  李文治:《明清时代封建土地关系的松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45页。
    ③  谢肇华:《清代实物定额租制的特点及其影响》,《青海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
    ④  章有义:《康熙初年江苏长洲三册鱼鳞簿所见》,《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4期。
    ⑤  章有义:《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地权分配的再认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2期。
    ⑥  方行:《略论中国地主制经济》,《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4期。
    ⑦  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2卷,第267页。
    ⑧  杜比(G.Dubby)、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中译本,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69页。
    ⑨  《龙岩州志》,《康雍乾时期城乡人民反抗斗争资料》,第119页。
 
有一些“有田业者,皆恐犯众怒,不敢发言”的例子。①前述大量佃户欠租的情形(如历年全欠不缴等等),已清楚地表明,“佃户们有相当的实力与地主相抗衡”。②另有学者在其研究早期,曾把农村人口密度看得十分重要,相信对土地的极大压力会引起大量土地的租出和租入。但在把资料绘成地图以后发现,这些可能性没有一个能为结果所证明。③同时,在清代中国出现了经济上“零碎化”和“分散化”的趋势。④或许,我们倒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农民“斗争”越来越厉害(即地主收租越来越少),正是为日益加剧的人口压力所推动的呢!正如从某一角度观察,中国传统经济——主张“天下生计,当与天下人共之”——恰是一个能够尽量养活其人口的经济一样。乾隆初年河南巡抚尹会一曾上疏说:
北方地土辽阔,农民惟图广种,一夫所耕,自七、八十亩以至百亩不等,意以多种则多收,……应令地方官劝谕田主,多招佃户,量力授田,每佃所种不得过三十亩,……则地少力专,佃户既获丰收,田主自享其利,且分多种之田以给无田之人,则游民亦少。
 
御史赵青藜上疏说,“西北佃田,广种薄收,人以顷计”,若兴水利,“则深耕易耨,而佃人且以亩计,至多亦以亩之十计,是一顷之地可多容六七佃户”。⑤山东巡抚阿里衮亦奏:北地广种薄收,“请饬地方官劝导田多之家,多招佃户,约计一夫二十五亩为率,工专力勤,可尽地利”。⑥既可增产,又可更多地养活农村人口。
    对于这一问题,还可引证张五常的“佃农理论”:随着某一地主土地由个别佃户向着更多的佃户出租,租率将会下降,而总产出却可能上升。⑦如果在这句话前边加上“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后边所发生的,不正是清代中国的历史事实吗?他的理论无疑对上述论点,如劳动过密、以及过密只会使佃农更为不利等,提出了挑战。
也许有不少学者会不同意我的论点,但就目前所能掌握的部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传统农业与现代化(一)——传统农业与小农经济研究述评(上)

  • 下一篇文章:中国学术界30-40年代对乡村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一)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租佃关系新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租佃关系新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租佃关系新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