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人口问题

上一页  [1] [2] 


Tags: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三)      ★★★ 【字体: 】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三)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3 18:59:36   点击数:[]    





  刘铮主编。1986. 人口学词典。人民出版社



  马淑鸾。1986. 我国人口生命素质指数比较分析。人口研究,(3 )



  穆光宗。 1997.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生育率下降的代价问题。开放时代,(114 )



  穆光宗。1988. 人口素质与中国现代化。人民日报海外版,(11.4)



  穆光宗。1989. 贫困人口与人口贫困� ;� ;再谈提高人口素质。人民日报海外版,(3.21)



  穆光宗。1989. 人口素质新论。人口研究,(3 )



  穆光宗。1990. 人口控制的质量观。人口研究,(4 )



  穆光宗。1991. 论中国人口的质量控制。社会学研究,(3 )



  穆光宗。1991. 论中国人口的质量控制。社会学研究,(3 )



  穆光宗。1991. 人口素质木桶理论探析。科技导报,(8 )



  穆光宗。1991. 人口素质指数刍议。人口动态,(5 )



  穆光宗。1992. 人口素质与脱贫致富的关系。中国人口生活质量研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穆光宗。1994. 中国的未来交给谁� ;� ;独生子女问题的紧急报告。工人出版社



  穆光宗。1995. 低生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 )



  穆光宗。1995. 对我国人口现代化的一项探索。科技导报,(12)



  穆光宗。1995. 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民素质问题。科技导报,(6 )



  穆光宗。1995. 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自然逆淘汰。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秋季卷)



  穆光宗。1996. 计划生育对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效果分析。人口与经济,(6 )



  穆光宗。1996.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转变中的中国人口与发展总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



  穆光宗。1997. 人口发展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西北人口,(1 ~2 )



  穆光宗。1997. 人口流迁与人口现代化:系统科学的视野。人口与经济,(4 )



  穆光宗。1999. 复兴之大计:科教兴国战略。复兴中国� ;� ;中共第三代对中国现代化的新追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穆光宗等。1998. 中国人口的现状和对策。清华大学出版社



  潘光旦编译。1981. 优生原理。天津人民出版社



  潘纪一主编。1990. 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素质。百家出版社



  钱信忠。1986. 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大众医学,(9 )



  邵昱。1988. 提高人口素质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 ;中国人口素质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财经科学,(2 )



  盛少波。1992. 人口素质的整体动力观。中国人口生活质量研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苏苹,侯东民编著。1994. 优生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孙兢新。1998. 提高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问题探讨。南方人口,(4 )



  谭琳。1996. 我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人口质量问题探析。人口学刊,(3 )



  [ 前苏联] 瓦连捷伊主编。 1981.人口学体系(中文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俊改,谢韦克。1997. 我国不同时期人口生命素质指数比较分析。南方人口,(1 )



  王小强,白南风。1986. 富饶的贫困。四川人民出版社



  邬沧萍主编。1996. 转变中的中国人口与发展总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光炳1996. 改善人力资源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6 )



  许金声。1991. 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人口研究,(4 )



  延希宁。1986. 国外衡量人口质量的指标和方法。人口研究,(2 )



  阎海。1992. 重论人口质量。贵州社会科学,(4 )



  阎海琴。1992. 重论人口质量。贵州社会科学,(4 )



  杨耀臣。1993. 浅析人口数量与人口教育水平的相关性。中国人口科学,(5 )



  杨耀臣。1994. 论普及教育在人口控制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中国人口科学,(6 )



  张朝尊。1996. 积极推动人力资本依托型经济增长。人民日报,(10.26 )



  张纯元。1988. 提高人口质量是实现四化的重要条件。中国人口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纯元主编。1996. 消除贫困的人口对策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功民。1992. 遗传学与社会。辽宁人民出版社



  郑祯诚。1986. 论人口范畴和人口属性。社会科学评论,(1 )



  中国人口生活质量比较研究课题组。1992. 中国人口素质(生活质量)问题科学研讨会会议综述。人口与经济,(4 )



  中国人口生活质量比较研究课题组中国人口素质(生活质量)问题科学研讨会会议综述。1992. 人口与经济,(4 )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课题组。1995. 提高国民素质,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日报,(8.2 )



  周孝正。1991. 论人口素质的逆淘汰。社会学研究,(3 )



  朱国宏。1988. 人口素质的人口学意义。西北人口,(2 )



  朱国宏。1994. 人口质量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 美] 朱利安。林肯。西蒙著,黄江南、朱嘉明编译。1985. 没有极限的增长(英文原名The Ultimate Resource)。四川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献

  □ 陈卫孟向京: 中国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问题研究

  □ 于学军: 中国人口生育问题研究综述

  □ 杨云彦: 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 集体合作: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

  □ 杜卫华: 民族地区人口与生态经济发展初探

  □ 课题组: 农牧交错带人口承载能力胁迫理论与对策研究

  □ 穆光宗陈卫: 中国的人口转变:历程、特点和成因

  □ 穆光宗: 适度人口思想的反思和评论

  □ 白冰冰: 中国城镇人口统计数据整合研究

  □ 周运清: 都市农民的二次分化与社会分层研究

  □ 吴忠民: 城市居民的社会流动--来自山东省五城市的调查

  □ 魏津生: 中国大城市的贫困人口问题研究

  □ 黄荣清: 中国人口死亡问题研究

  □ 张纯元: 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程

  □ 李成瑞: 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

  □ 张孝直: 当代中国户口制度的历史及现状

  □ 何清涟程晓农: 中华民族的创口:人口压力

  □ 项飚: 传统与新社会空间的生成:--一个中国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历史

  □ 项飚: 开放下的聚合--对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研究

  □ 曹新: 当代中国流动人口研究






   
     
     


转自: 仅仅学术交流与学习之用,非商业之目的.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的人口转变:历程、特点和成因(二)

  • 下一篇文章:○中国的“马尔萨斯”——汪士铎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三)”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三)”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近代上海福建人群体的心理和年龄结...
  • ››大萧条时期对美国妇女婚姻与家庭的...
  • ››试论农村女户的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
  • ››论城镇化因素对我国地区人口迁移选...
  • ››对伤残死亡独生子女父母人数的实证...
  • ››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资源的辩证整合...
  • ››男权压迫的变体:女同性恋的历史变...
  • ››中国女性社会角色的历史变化过程分...
  • ››新时期全球女性从属特征的文化、认...
  • ››城市女性群体主观幸福的实证分析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结
  • ››中国人力资源战略本土化的思考
  • ››中国人观念中的上帝
  • ››中国人的家底有多厚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