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各天主教堂外,还有礼查饭店、横滨正金银行、台湾银行、震旦大学等,都采用其花玻璃,在上海和外省都被采用。这些记录,成为我们研究上海近代工艺美术史的重要资料。
另一位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和艺术史家李朴园,他在林风眠主持的国立杭州艺术院任教,并主编《阿波罗》杂志,出版《中国艺术史概论》,翻译雷那赫的《阿波罗艺术史》。他对中国现代艺术史也十分关注,对中国现代艺术史也进行了研究。李朴园等人著的《中国现代艺术史》,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于1936年出版。本书分门类撰写合为一本。工艺美术为李朴园著、音乐为李树化著、绘画为梁得所著、戏剧为杨邨人著、电影为郑君里著,撰述者均为该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李朴园著的工艺美术部分分章如下:前词、中国工艺美术略史、历来中国社会对工艺美术的思想、现代中国对工艺美术的思想概略、现代中国对工艺美术的教育设施、现代中国对工艺美术的提倡概观、现代中国对工艺美术的工作方法一斑、现代中国对工艺美术的举例与说明、结论。总共约30000字。李朴园在所写的“工艺美术”部分的前词中说,本书将对现代中国的工艺美术,做一个简明的观察,但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工艺美术?工艺美术的范围如何?工艺美术对人类社会的关系怎样?他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她对图案以此与工艺美术、工业艺术概念上的关系作了梳理。到30年代,我国各种艺术院校都开设图案系或图案科,李朴园指出“这里所说的图案,就是我们预备说明的工艺美术”。这类艺术在英文里称为Industrial Art(工业艺术),AppliedArt(应用艺术),Minior Art(小工艺美术),DecorativeA rt(装饰艺术)。至于图案一词,则是日本学者,从欧文翻译出来,我国人从而沿用的名字。工艺美术概念的本质是使物品又适用又美观,即“按照物品而计划美观之图案可,谓之为对物品加以装饰的装饰艺术亦可,但以工艺美术命名为较合适。”[10]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其特点是附属于“物品”而存在,而“物品”则是“实用的”,工艺美术也是美的创造物。李朴园对工艺美术的范围也作了概括:凡是有人工制造物的地方,便是工艺美术达到的所在,工艺美术无处不有,其差别只是在物品上美的成分多少而已。李朴园的这些论述,对解决工艺美术的基本理论问题作出了有学术价值的探讨。
李朴园还对民国建立后的20多年的现代工艺美术思想,如孙中山和蔡元培的工艺美术思想进行介绍,对现代工艺美术教育和工艺美术制作方法等进行调查,并支持我国现代工艺美术发展中所存在的资金不足、专业设计人员缺乏等问题。该书可以说是我们研究20世纪最初30年我国工艺美术重要文献。
总的看来,民国时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工艺美术和商业美术、工业美术及产品设计与装潢的需要,对工艺美术和设计的而研究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批理论成果。这些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将工艺美术纳入美术整体中进行研究,将工艺美术视为美术的一部分及美育的手段之一,对工艺美术概念、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范围和在社会中的作用进行有理论价值的研究。二、开展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和现代工艺美术史的研究,有的是专题研究,有的纳入到中国艺术史或美术史之中进行研究,对建立中国工艺美术史,和建立包括工艺美术史在内的完整的中国美术史和中国艺术史,起到推动作用。三、对图案理论、图案法、图案制作设计进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包含了“Design”设计的内容,这是民国时期设计艺术理论的重要成果,因为当时主要使用图案一词,还为使用工业设计等概念,相对来说,对现代工业设计等现代艺术设计的研究虽已起步,但还未普遍展开和深入进行。这一缺陷直到8 0年代才有新的改变,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设计及其研究得到飞快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民国时期在现代设计和理论研究的奠基作用还是载入史册的,是我们今天进行设计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鲁迅.拟播布美术意见书[J].编纂处月刊,1913:2.
[2]颜文樑.艺术教育今后之趋向[J].艺浪,第2卷,第3、4期合刊.
[3]陈之佛.提倡工艺美术之重要[J].中国美术会季刊,1936:2.
[4]陈之佛.工业品皂的艺术化[J].中国美术会季刊,1936:第1卷第4期.
[5]雷圭元.新图案学[M].台湾商务印书馆,1947:12.
[6]雷圭元.新图案学[M].台湾商务印书馆,1947:12.
[7]冯贯一.中国艺术史各论[M].汇中印书馆,1941:68.
[8]傅抱石.日本工艺美术之几点报告[M].日本评论,1935:5.
[9]徐蔚南.中国美术工艺[M].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40:1.
[10]李朴园等.中国现代艺术史[M].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3.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