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艺术评论
   文学正餐亦或文学零食-短信文学的文学合法性论争探析      ★★★ 【字体: 】  
文学正餐亦或文学零食-短信文学的文学合法性论争探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3 15:11:17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关键词]短信文学;文学审美;文学修辞;文学合法性 
[摘 要]
短信文学脱胎于被称为“第五媒介”的手机短信。它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学界对“短信 文学”这一概念及其“文学性”的思考与论争。短信文学的“文学”名分是否合法,应综合以下两 方面加以判定:首先看它是否应用了文学修辞技法;其次看它否具有文学审美功效。在确认文 学合法性的前提下,方可进一步探讨短信文学的独特新质.
      Key words:shortmessage literature; aesthetic attribute of literature; rhetoric of literature; literary validity   
Abstract:
The prosperity ofshortmessage literature generates the controversy on the concept itselfaswellas its “literature quality”.The validity of its literary features should be judged from two aspects: whether it applies the rhetoric of literature andwhether itpossesses the aesthetic attribute of literature.Onlywhen its literary validity is af- firmed can its neo-characters be discussed.
      短信文学几乎一夜走红,成为继网络文学之后 备受学界关注的又一热点。而对短信文学的评价亦 众说纷纭,论争迭起。概括起来,争议主要集中在两 点:一、短信文学是不是文学?二、短信文学是否成 为新的文学样式?短信文学的文学合法性成为问题 的核心所在.
    一、短信文学的生成 “最早的手机短信是基于手机通话价格昂贵, 而采用的一种经济而简便的通讯方式,它是偏于实 用的”[1]但随着资费下调,手机短信得以从业务交 流、社会交际、信息查询等实用性功能中逐渐解缚, 而以抒情达意、娱乐休闲为主,为短信文学的生成发 展提供了广阔丰腴的沃土.
    最终促成短信文学发展的,首先是手机的迅速 普及,使人们习惯于借助手机平台进行文本形式的 信息交流。其次,电信运营商、网络服务商以成功的 商业运作模式培养了一批专业或业余的网络写手.
    再次,一些媒体、社团、院校组织策划了众多短信文 学征集活动,将它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加以倡 导。短信文学的繁荣已成为当下文学研究不容忽视 的现象.
    二、短信文学的文学合法性 短信文学是建立在手机信息收发平台上,以文 字符号作为主要的信息载体,以格言体为基础的短 小精悍的文学样式,具有互动性、时效性、微型化的 特征,趋于大众化,以娱乐休闲为主.
    对于短信文学这一概念,学界并没有普遍认同, 人言异殊,分歧甚大。如批评家张柠就认为“短信 文学根本不成立,我不会将它作为文学领域的问题 来谈。”[2]作为首届中国短信文学大赛评委之一的 韩少功同样认为“短信文学充其量只能称为‘文学 的零食’。”[3]而作家、评论家葛红兵却非常看好“短 信文学”,称“它更有文学性,和直接通话相比有不 可替代的心灵沟通的效用。短信会成为文学新阵 地,文学的园地里会出现一种新的样式”[4]对此,我 们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文学界定,而要将“文学”视为 一个流动的开放的不断丰富发展的概念,应以更广 阔的眼界综合以下两方面来加以判定:首先看它是 否应用了文学所特有的修辞技法;其次看它否具备 文学所独有的审美功效,并能给读者带来新的审美 感受,以此为基点才能深入探讨短信文学的独特新 质.
    1.文学修辞 运用文学修辞是建构文学作品的必要手段之 一,也是作品称其为文学的先决条件之一。而文学 修辞的使用在短信文学中比比皆是,对古典文学,特 别是格律体诗词修辞技法的借鉴,更是举不胜数.
    这与短信文学的篇制有很大关系,受短信传输技术 的限制,短信文本每条限定在160个字符以内,约七 十个汉字。短信文学要在这方寸之间尽显大千世 界,正是“戴着镣铐跳舞”。如全国短信文学大赛明 确要求“每件作品不超过210字”,即以三条为限.
    这就要求短信文字更为简洁、准确、文雅。于是,短 小精粹、意蕴隽永的古典诗词成为短信文学的首要 借鉴对象。比喻、夸张、双关、顶针、排比、对偶、对 仗、押韵等技法使作品更加精炼、简明,富于音乐性, 适于大众传诵与娱乐。以下试举几例来说明: “众人皆醒我独醉,心有灵犀最珍贵。邂逅真 情爱不悔,今生只为你相随。”首句化用“众人皆醉 我独醒”之句,表明自己陶醉在甜美爱的情之中.
    接着又借“心有灵犀”的典故,抒发自己对两情相悦 的期盼。句末“醉”、“贵”、“悔”“随”都押“uei”的 韵,讲求格律,但韵脚和平仄相对要宽泛自由,合乎 口语,并不需要专业的音律知识。此外,每句第五个 字串起来即“我最爱你”之语,非常含蓄的表达了内 心的深深爱意,更添作品几分诗意.
    “茶要喝浓的,香到心里。酒要喝醉的,醒不来 的。人要最爱的,下辈子接着爱的。朋友要永远的, 这个看手机的!”作品层层递进,一浪胜过一浪,先 以茶、酒起兴,用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然后再以 茶、酒、爱情构成新一轮比兴,更进一层,极尽抒发对 对方友情的珍视。短短42字,情谊之真挚跃然而 出。可以想象,“这个看手机的”在阅读短信后的无 比幸福与感动, 文学修辞技法在短信文学中的巧妙应用,不仅 使短信文趣横生,读起来有浓浓的“文学味”,而且 有效沟通了现代人相互隔膜的情感状态,缓解了工 作生活中的紧张情绪。除排比、对偶、押韵、起兴、比 喻等常用的文学修辞以外。短信文学还经常借用仿 拟、顶针、双关、嵌字、析字、类叠等修辞技法,在此不 一一举例赘述.
    2.文学审美 尽管诸如广告之类的艺术形式同样会借用文 学修辞技法,但终以商业实用为根本目的。而文学 作品在除了文学修辞之外,还应具有相对独立的非 功利的审美功效。文学审美形态的确立正是确认短 信文学“文学性”的根本凭据。而短信文学已经由 功利实用的信息传递脱胎为以娱乐审美为主的文本 建构。如: “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心中若无 烦恼事,便是人生好时节。”音律自然和谐,读来朗 朗上口。它以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来比喻人生的更 替,汲取风、花、雪、月等恬静幽美的古典意象,营造 出一份平和静谧的意境,为都市生活中焦虑紧张的 心灵送上了一杯清茶.
    即便一些节日喜庆的祝福短信,也具有相当强 的文学审美功能,可入文学之列:“在你生日来临之 即,祝你百事可乐,万事芬达,天天哇哈哈,月月乐百 事,年年高乐高,心情似雪碧,永远都醒目。”百事可 乐、芬达、娃哈哈、乐百氏、高乐高、雪碧、醒目都是知 名饮料品牌,作品在此将它们串连一起,借用谐音, 将乐、达、高、笑等传统恭贺用语巧妙揉入其中,达到 双关的效果。读起来诙谐幽默、轻松自然,却显然经 过了精心营构,与事务性的生日祝福截然不同,具有 了独特的审美功效。文学的审美感染力远远超越了 节日祝贺这一事件本身.
    通过从文学修辞、文学审美两方面的综合审视, 短信文学无疑是具有“文学性”的,是文学家庭的合 法新成员。它的出现丰富了文学这一概念的内涵, 也推进了文学自身的演进.
    三、短信文学的新质 正如网络文学初登文坛受到了联合围剿一般, 短信文学的崛起同样遭遇了十面埋伏。著名作家周 国平就认为“它(短信文学)仅仅是从它的发表和传 播方式来定义的,我认为就文学而言,它并不是一种 新的文学样式”[5]。如果单纯是文学媒介发生改变 的话,确实不能推出真正的新的文学样式。但文学 媒介的改变往往不仅改变了作品的流通方式,还会 进一步影响到作者的创作方式、读者的阅读方式以 及文学内部各要素的分配利用,最终关联到文学样 式和文学观念的革新。当下的短信文学,已经显现 出诸多异于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文学特征.
    1.微型文体的勃兴 短信文本字数的限制,一方面限制了它的信息 容量,另一方面又是它的优势所在,促成了短信文学 文体规范的确立:篇幅短小、语言精要、结构简单、情 节洗炼曲折,趋于“微型”“超微型”。试以“首届中 国短信文学大赛”获奖小说《贩与乞》为例: “一残疾少年当街乞讨,无人问津。偶见一卖 枣妇女经过,妇女卸担,捧出大枣塞给少年,笑说: ‘阿姨没钱。’见此,笔者三日不知肉味。”[6]全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 下一篇文章:享受文学还是批判文学-传统视野下的文学与文化研究视野下的文学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文学正餐亦或文学零食-短信文学的文学合法性论争探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文学正餐亦或文学零食-短信文学的文学合法性论争探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教会大学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
  • ››蒙古族萨满舞(博舞)的历史变及其...
  • ››中国影戏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 ››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思维方式...
  • ››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政治化
  • ››当代美国美学及其热点问题分析探讨...
  • ››关于审美现象的若干条件分析
  • ››浅谈西方古典美学
  • ››享受文学还是批判文学-传统视野下的...
  • ››文学正餐亦或文学零食-短信文学的文...
  • ››文学正餐亦或文学零食-短信文学的文...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