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艺术评论
   论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 【字体: 】  
论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3 15:11:1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 要: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常被学生忽视,教学成效不显著,在倡导并推行赏识教 育之后,学生人文素质得到较大提升。从艺术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有效途径几个 方面论述了艺术类高职院校推行赏识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和职业 生涯发展.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赏识教育;和谐发展   

    一 艺术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艺术类高职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对艺术有着自 己的兴趣和追求,并通过高考、艺术联考的考核形式,获得 艺术类职业院校学习的资格。他们有一定的艺术基础,希 望通过艺术类职业院校专业学习,找到今后所从事的艺术 类职业方向,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绝大多数学 生都比较关注专业课程学习,但对人文素质课程不重视, 甚至敷衍了事。因为忽视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导致学生 人文素质欠缺,对大学生的品质、道德、修养、伦理、思维、创 新、审美、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培养缺乏,学生自 我控制能力较差,心理素质、情绪、态度及习惯等综合素质 不高,容易随波逐流,陷入不求进取的自我麻木状态中.
    在心理意识上,大部分艺术类高职学生觉得自己是高 考的失利者,心态不稳定,不能尽快适应并融入高职学院 学习生活,常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自己与过去的同学对 比,进而产生心理上的挫败感,自信心不足。他们在高中 阶段有明确的升学目的,一旦进入职业院校之后,升学压 力消失,职业方向不明朗,学习目的骤失,缺乏明确的人生 奋斗目标及学习动力,缺乏自我控制意识,学习勤奋程度 降低,学习比较被动,学习动力不足。同时对于某些高中 阶段掌握得不好的课程,如英语数学等,认为反正学不 懂,甚至努力之后仍然成效不高,因此自暴自弃,放弃了努 力学习的想法。他们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教育目的认识 不足,对职业院校有一定的排斥和逆反心理。由于这些学 生对人文知识的积累相对较少,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不 足,因而表现得茫然而无所适从,行为举止不一定中规中 矩,对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随性而来,缺乏动力,兴趣不 浓,导致人文知识相对贫乏,人文情怀相对薄弱,人文内涵 相对不足。但他们的思维方式不拘一格,审美创造能力初 见端倪,有着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艺术潜能有待进一步 发现.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要解决艺术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 教育动力不足的状况,就要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改善职 业人文素质课程教育观念,寻找适合艺术类职业院校学生 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形成,提高学 生的职业人文素质,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二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学记》中说:“教也者,长 善而救其失者也。”《左传·襄公十四年》中也说:“善则赏 之,过则匡之。”人们在几千年的教育过程中总结、推陈出 新地提出了“赏识教育”。赏识理念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接 纳、宽容、和谐、幸福。美国哲学家、作家、教师威廉·詹姆 斯曾经说过:“人类最深刻的愿望是渴望被赏识。”赏,含欣 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词典解释为“认识 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赏识教 育,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视角,即用赏识的眼光看世界,是凡 事发生往好的方面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欣 赏的心态。它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作用的对象心理和 生理产生快感。赏识教育的前提是关注和爱,其核心是信 任,其表现是对学生积极、正面的学习行为给予认同、肯 定、赞赏与表扬,结果是使学生逐渐获得对被赏识行为的 自我肯定,最终达到期望价值的自我实现。赏识教育已成 为备受教育界推崇的一种教育模式。赏识教育在高等教 育中势在必行,这是时代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
    从艺术类高职的培养目标来看,我们培养的应是全面 发展的具有艺术专长的“职业人”,而不仅仅是某种职业技 能和艺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作为现代职业人,必须具 备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这种从事职业的能 力不是某种职业技能或岗位能力的简单架构,而是知识、 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艺术类职业人文素质 培养的核心是塑造人的精神与禀赋,是人的全面发展,即 人的体力、智力、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充分自由的发展.WWw.qiQi8.cn   778论文在线
    因此,其职业性特征要求艺术类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应该以 职业活动为导向,凸显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的教育,从而 在传递人文知识、丰富人文情怀、提升人文内涵的基础上, 拓展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岗位素质和职业道德素 质。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要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 快;要使教学的众多要素完美而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形成 一种既活泼又有序的课堂教学气氛,就要寻找一种有效的 教学方式。通过赏识教育就能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 点,进而促进学生掌握人文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多元 智力、陶冶思想情操、完善健康人格,进而促进学生的和谐 发展.
    三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一)通过赏识教育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 艺术类高职学生因为在高中阶段相对来说文化成绩 不太理想,所以进入高职院校。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学 生的心理处于一种失落、自弃、抑制、逃避现实的状态,认 为艺术类高职院校是高考失利后无奈的选择,因为高考的 挫败感,存在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学生的文化知识修养 不够,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对困难的抗压力不强,对从事职 业所应具备的职业岗位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人文素质 认识不清。作为艺术类院校的人文素质教学活动,首先即 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摆脱心中的阴影,加强职业人文 素质培养.
    教师的赏识能拉近与学生心理的距离,教师的评价能 对这些学生产生重大影响。通过赏识,多给学生一些建立 自信心的机会。鼓励是教师手中的太阳,往往教师一句体 谅的话能使学生情绪稳定下来,恢复信心,几句引导暗示 的话能帮助学生冲出迷雾,走出误区,让学生增强面对挫 折的抗压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直面人生、职业困境等职业 人文素质,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经历体会到“只要努力,我 能行”,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通过赏识教育,善于发现学 生身上的每一处细小进步和闪光点,并给予更多的关注, 引导学生完善自我,克服自卑心理.
    (二)通过赏识教育引导学生体会美好人生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习惯性的指责、批评的教育方式 只能带来消极的作用。最好的教育,是对学生尊重的教 育,是对学生赞扬和鼓励的教育,少责备和惩罚学生,尤其 是那些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多给他们关心、鼓励 和赏识。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受尊重时,他的爱心、善 心也会不断地被强化,他的自尊,也就会逐渐地提升。当 一个人具有了自尊、自信,这个人就会走向真、善、美的境 界,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赏识教育是一种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肯定,它实际暗含 着教师真诚的期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著名 实验“皮格马利翁效应”研究表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 习成绩影响极大。因为有期待,所以会赏识,它包含着热 爱、信赖、鼓励、严格要求、期望等复杂情绪体验。这种情感 通过教师的各种赏识和暗示的方式,有意无意的流露出 来,进而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它不仅诱发 和鼓舞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情绪,而且对学生的智 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教师通过赏识给学 生以愉悦和自信,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愉快的、催人奋进 的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体会到人生的美好.
    (三)通过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赏识教育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 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激励。学生个体是有 差异的,教师应承认这种差异,顾及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 注意通过赏识及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马卡连柯说, “人类生活中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回归媒体的文化责任与操守

  • 下一篇文章:文学正餐亦或文学零食-短信文学的文学合法性论争探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教会大学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
  • ››蒙古族萨满舞(博舞)的历史变及其...
  • ››中国影戏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 ››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思维方式...
  • ››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政治化
  • ››当代美国美学及其热点问题分析探讨...
  • ››关于审美现象的若干条件分析
  • ››浅谈西方古典美学
  • ››享受文学还是批判文学-传统视野下的...
  • ››文学正餐亦或文学零食-短信文学的文...
  • ››论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