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刺激是未来的欢乐”,这种“未来的欢 乐”是指对前途的追求. 艺术类高职学生对艺术有着自己的兴趣和追求,如果 教师能够对他们的艺术创造、审美设计或职业道德、职业 素养的优秀表现表露出自己的赏识和期待,将极大激发学 生的兴趣。通过对他们创作行为的赏识,激发其对职业追 求的执着,引导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初尝甜头,使得学生充 满自信地去实现和接近人生旅途上不断涌出的目标。有 对学生的赏识就会有对学生的特别关注,学生将从教师的 赏识和期待中感觉到自己得到了特别的关心,他会全身心 地感到愉悦、激动,充满了一种回报期待的欲望和勇气,这 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己. 四 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中实 施赏识教育的途径 在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教师要树立赏 识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师具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能够尊重 学生,善解人意,和蔼可亲,不断激励学生向上,具有教学 智慧。因此我们首先要在全体教师中大力推行赏识教育 的观点,使教师发自内心地具有赏识学生的愿望。其次, 在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下途径实施赏识教育. (一)教师引导学生赏识教学文本 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的载体是文本素材,如果教师自己 不赏识所教的文本,又怎么能够让课堂成为作者(文本)、 教师、学生心灵交融的情感场?对于艺术类职业院校人文 素质教育课程来说,教师首先要赏识文本,而不是照本宣 科的老生常谈.WWw.qiQi8.cn 778论文在线 比如艺术类院校的必修课大学语文课程,语文的灵魂 是文学,文学的本质是情感,情感的源头是心灵。语文教 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文质兼 美、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它是作者对人生、生活敏锐感受 的诗意描绘,是作家感知社会生活的结果,存在着大量的 美学因素。教师赏识文本,首先要根据自己对文本真实独 立的感受和体验分析,来解读文本,将这个文本的文字激 活。罗曼·罗兰曾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人们 是在读书中发现自己,联想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教 师赏识文本,就要把文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缩短与 作品的距离,正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和节奏,从切入到 渗透再到共鸣,进而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感悟作品,领悟 作品的深刻主题和意义,从而扣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获 得一种自我理解,获得审美享受,这种审美享受可以是多 元化的。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读书就如散步在别人的知 识和灵魂中。”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人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解 读文本、赏识文本,向文本敞开自己,把自身体验融注到作 品的生活表达中。长此以往,学生在对文本作者的欣赏认 同中,不知不觉地就会受到作品的感染,心灵得到美的浸 润,个性品格和思维品质得到重塑,从而蜕化出一个全新 的自我,获得一种自我实现后的高峰体验,即文本体验与 自我感受融为一体所发生的和谐对话状态。当教师引导 学生赏识教学文本时,教师的心就和作者、学生贴到了一 起,达到教师、文本、学生的高度和谐。这样的课才是真正 有魅力的人文素质教育课. (二)教师创设让学生赏识的教学活动 艺术类职业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活动,从课程标 准的制定,到相关教材的编订;从教学参考书的编写,到相 关教师的课程教学,都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上,都是为 了尽快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素养的。在学习过程 中,具有主体地位的始终是学生,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参与 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感受和体验文本,受到思 想熏陶,是任何一个其他人都无法完全代替的,必须依靠 学生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苏霍 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 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这种心灵需要,让学生学 会主动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这种 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能力去引导学生主动 探究和发现。在相互质疑、赏识、批评、补充、延伸的教学活 动中,教师不断关注学生,让学生的视界与文本蕴涵的视 界不断融合,文本的意义便生成了.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满堂灌的做法, 根据艺术类高职学生的特点,主动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 境,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 动发现,创造性地开展合作学习、实践学习、项目教学等方 法,根据今后从事艺术类职业的需要,通过实施一个个完 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在人文项目教学中,使学生融 入到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 实践过程。教师在理论阐释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做个 有心人,积极、努力捕捉一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及时给予 必要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学 生不断进步,因为及时赏识所产生的影响要比滞后性赏识 所产生的影响大得多。教师创设不断赏识的教学过程,让 每一个学生在教师赏识的、真诚的目光中得到勇气和鼓 励,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学生生 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让学生体验成功 的快乐,激发自身的潜能. 赏识教学是一种交流与合作,也是一种互动生成,其 本质是交往过程中思维的激活、碰撞和闪光。教师用心与 学生交流,用心与学生合作,彼此在交流中沟通,在碰撞中 提升。对于师生双方而言,是经验的共享,是双方的合作, 把知识学习和能力转化融入到让师生双方都赏识的教学 活动中,能极大地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师创设与学生彼此赏识的情境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 的相互接触。”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总是希望自己的 存在得到社会的承认,都渴望别人对自己的赏识。任何人 都有精神上的寄托点、思想上的需求点、心理上的平衡点 和情绪上的兴奋点。教师与学生是一个互相依赖的关系, 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 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赏识学生,使学生充满自 信,得到发展。外国某教育研究机构曾就老师的视野与学 生成绩的关系作过探究,结果表明,在老师扇形视野区里 的学生成绩往往优于这个区域之外的同学,这说明关注很 重要。教师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要让所有的 学生都从老师关注的微笑和目光中,感受到一种温暖,获 得一种支持。此外,还要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 关注。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 理暗示———老师器重我。一定要找到欣赏、夸奖的理由、 方向和那些着眼点。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学习中值得夸 奖的、值得欣赏的优点,找到学生哪怕是一点点的积极性, 一点点的学习的热情,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这一点点的积极 性、一点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 来。在职业院校的课堂上,往往很难看到学生提问或回答 问题的场面。其实,对学生来说,课堂上有意识地提问或 允许答问,有一种被认可感,是一种被承认的需要。当一 个学生对学习表现得没有积极性时,教师要用中断定势的 方法来表现对学生的认同,即打破他原有的思维定势。比 如学生说,我就是作文不好,教师就要打断他这种固有的 想法,告诉他,你某次的作文不是写得挺好吗?现在作文 不好了,这不要紧,你能作好文的。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 都感到自己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再产生自我贬低、自 我矮化的想法和行为,课堂效率自然就会提高.WWw.qiQi8.cn 778论文在线 赏识无痕,润物无声。赏识是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 一束关注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虽然无痕却有着惊心 的力量,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心与心愉悦和谐的感应中,学 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思想升华了,学生的 灵魂净化了。这样学生也会将心比心,以爱换爱,“亲其师 信其道”,会更加自觉地尊敬、赏识和热爱教师。以赏识的 眼光馈赠教师,让教师在赏识中逐步成长,走向成功。由 此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用真诚架起师生心灵共鸣的桥梁, 构建彼此赏识的情境,双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