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中国文学
   深圳打工文学的写作姿态和审美特征      ★★★ 【字体: 】  
深圳打工文学的写作姿态和审美特征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1 20:38:16   点击数:[]    

奈,而且也表达出作者对这群 待宰割的打工者强烈的道德正义的关怀。谢湘南等 打工作家把有异于人类的低贱的动物去扮演人类生 活中特别是打工者的各种角色,这种人如动物般命 运使得他们的写作中始终贯穿着悲伤的语境,对生 活本质有着极强的穿透力。同时能让社会更清醒地 去审视打工者的生存困境,唤起人们对弱势群体的 同情.
    土地意象也是打工文本中常用的一个重要的意 象。土,是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关系的自然物质之 一,中国神话中泥土造人神话就是确认人与土的本 质关联,即人的土地性。当土地由自然物质提升为 文学领域审美观照的意象后,逐渐成为中国文化最 核心的精神意象,进而演化为一种情结,用来寄托人 们对家园的思恋。打工者包括打工作家背井离乡, 远离故土,来到这个只重时间、金钱、效率的世界,他 们茫然,找不到自己的坐标点。这时,打工者往往通 过对土地的追怀来获得心灵的安宁,重构精神家园, 抒发对故土的依恋。在戴斌的《我长得丑,我容易 吗》中,胡七索曾为了钱而与哥哥在深圳海关当科长 的阿宁结婚,但在婚姻中周转一番之后无奈离婚而 开始追怀起故乡的土地:“好想闻一闻田野里的牛粪 和泥巴的味道,穿一双破鞋,到山上去砍一砍柴”、 “青黛的山在钢筋水泥的丛林外绵延起伏,不壮观, 也不雄伟,可以说是一点看头都没有,但我还是有滋 有味地看着,不管怎么说那也是山呀!”戴斌另一短 篇小说《地》中的黄卫星对土地的疯狂占有,不惜倾 其所有,并借债若干,也要买土地。在这里土地意象 充当了源地与归属的角色,只要有土地,打工者们就 有了归属感。土地还成为了打工者心灵疗伤的最好 良药,“在城市遭受的不公,你为我抚平/在城市得的 病,回来治疗”。只有土地才能让这群漂泊的或受伤 的灵魂得到暂时的栖息和抚慰.
    结语 打工文学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它丰富 了文学形态,为当代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拥有 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面对着一个庞大的读者 群,虽然它目前的文学地位还处于备受争议阶段,还 不能与当年的知青文学、反思文学、伤痕文学相提并 论,但它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能抹杀的。它 第一次彻底地把文学由知识分子或专业作家的事情 变成了大众的事情,打破了传统的文学生产方式,成 为所有文学样式中参与创作者最多的一种文学活 动,把文学从神圣的殿堂拉下来,成为普通打工者们 情感宣泄的一种渠道,当然这种生产方式和过程也 许缺乏深邃的思考和纯熟的文学技巧导致给人以打 工文学粗糙的印象。但从另一角度看反映了当代文 坛文艺创作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打工文学的出现 还拓宽了底层文学的局面。打工文学以“底层写”、 “写底层”的写作姿态闯入文坛,这种从底层出身反 映底层生活的写作使底层文学写作有着更加深刻的 情感表述和底层生活展示,成为了底层文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打工文学对实现农民工的 文化权利有着很大的贡献,它以文字的方式反映了 农民工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诉求,使中国内部阶层的 矛盾和冲突不再被遮蔽,他们灵魂深处的矛盾和现 实问题的存在也让任何人都不能回避.
    因此,打工文学的发展成为目前大家最关注的 一个问题。往多元化发展是当前关注打工文学的评 论家和作家的一个共识,温远辉曾谈到,文化是多元 的,文学是讲究特色的,打工文学同样要讲究特色, 也要讲究多元。鄢文江在他的《打工文学:一个未来 的文学流派》中指出打工文学需要更多的打工元素, 加班,白领蓝领灰领,社保,工伤,跳槽,老板,等等, 一切围绕打工各元素来展现人物命运或生存状态的 书写,都可以像军旅文学那样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 特色。同时,打工文学还要把打工这一生态场景放 置到社会背景中去,建立宏大的叙事背景,放大自身 的特色,而不再停留在个体生命的体验上,才能实现 新的跨越。当然,最为重要的是打工作家应该拓展 自己的精神,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放眼全世界的嘈杂 与混沌,提炼出生活的精髓,从而显现出打工文学与 打工作家在这个时代存在的价值.

上一页  [1] [2] [3] [4]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文学欣赏、文学接受、文学消费-近60年来中国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反思

  • 下一篇文章:白话文学传统与历史进化的文学观的寻根意味-浅论五四文学的白话文学理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深圳打工文学的写作姿态和审美特征”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深圳打工文学的写作姿态和审美特征”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林斤澜小说的文学艺术特征
  • ››从《三家巷》中的传统艺术经验看现...
  • ››从《狼图腾》看乡土小说转型中的文...
  • ››论现代女性文学批评的艺术理念探讨...
  • ››《红楼梦》中人物年龄的争论和分析...
  • ››明清小说多续书的成因探讨和分析
  • ››安德烈·纪德在中国的历程以及对我...
  • ››试论日本古代“文学”的问题和解决...
  • ››拉什迪的《午夜的孩子》读后感
  • ››欧洲游记文学在19世纪科学发展中的...
  • ››深圳打工文学的写作姿态和审美特征...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