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为之呜咽。巴金是座活火山,他的思想,他的感情岩浆到老还要持续喷发。
他永远活在我们读者心中。巴金用一生一世的真情,创作一部又一部传世名著,在现当代社会中广为流传,以无可比拟的能量辐射到人们心灵深处,潜移默化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改造着国人的灵魂,真正达到一个不朽作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最高境界。
[ 参 考 文 献 ]
[1]贾植芳,唐金海,张晓云,陈思和.巴金作品评论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司, 1985.
[2]阎焕东.巴金自述———掏出自己燃烧的心[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3.
[3]陈竞.学者吴福辉与读者共话巴金:“他永远是座活火山”[N].文学报, 2007-10-18.
[4]陈思和,李辉.巴金论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138.
[5]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巴金先生纪念集[M].香港文汇出版社, 2008: 180.
[6]刘再复.巴金的意义[J].香港作家, 2003(5).
[7]巴金.随想录[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5.
[8]巴金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346-347.
[9]陈思和,李存光.生命的开花———巴金研究集刊:卷一[M].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5: 94-95.
[10]秋石,黄明明.我们都是鲁迅的学生———巴金与黄源通信集[M].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4: 86.
[11]李辉.历史切勿割断,讥讽大可不必———再谈巴金《随想录》[N].文汇报, 2003-06-18(11).
[12]陈思和,李存光.一双美丽的眼睛———巴金研究集刊:卷三[M].上海三联书店, 2008: 281.
[13]徐懋庸.巴金在台州[J].社会与教育, 1933(13).
[14]李存光.世纪良知巴金[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381.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