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在人世间一心只知攫取者而言,这一生死的规律
实在是太不利了。
所以,为了避免死时的更大痛苦,我们有必要对自己的人生观做极大的改变。
为了生活和生存,我们当然要去谋生,要去赚钱;但我们不能以赚钱为唯一的人生
目的,不能以聚财为全部生活中关注的唯一追求。要明白一个深刻的生死之理:人
世间的物质性拥有不是人生的一切,甚至不是人生中最主要的东西;人活着时最重
要的还是一个情字,是和谐的关系,是温馨的亲情。所以,我们在世间生活,对物
质性的东西要拿得起放得下,要以与人和谐生活、爱和助人为乐作为人生中最最值
得追求的东西,并发而为实际的生活准则。这样做的结果,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得到
他人的爱和帮助,由此我们便由对死亡的体认而获得了做人的正确立场。
再次,死亡的存在还能让我们拥有更好的人生态度。人们若只是沉在日常的生
活中,往往对什么都十分地执着。你的我的他的,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让别人从
自己这里取得一丝一毫,什么都得分得清清楚楚,不仅执着于己的,更盯着他的,
还渴望取得你的。而且,对那怕是一点点的损失也无法忍受,那怕是吃上一点点的
亏也是坚决不干的。这样的话,人们在生活中一定累得很,苦得很,无奈得很。如
果我们能够从日常的生活中超拔出来,学会由死观生的方法,心胸便会豁然开朗,
意识到:我们生到这个世间时,是一无所有的来;而我们死时离开这个世间也将赤
条条的去。生前的所有,都为暂时而已,我们又何必执着?实际上,我们又何能执
着?而且,我们在世间走一遭,与各种人结成各种的关系,实在都是有缘。这些人
际的关系在我们的生命中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故而是弥足珍贵的。因此,我
们何必执着于你的我的他的呢?又何必因此而形成你我他之间的紧张关系呢?所以,
我们如果在生的过程中,稍稍去想想死的问题,生活中的许多东西便会想得更开一
些,面对各种复杂的关系也能处理得更好一些。这样一种人生的态度当然对我们的
一生都会有益处,而它似乎只能建构在对死亡沉思的基础之上。
最后,死亡的存在使我们能时刻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人虽然是万物之灵,但生
命自身却相当的脆弱,十分容易受到外在的和自我的伤害。人的此在生命只有一次,
死亡意味着人们此生的完全结束,这就时刻提醒我们要保护自己脆弱的生命,不要
使之受到损伤,更不要沦入非正常的死亡。我们不仅要细心地保护自我的生命,还
要通过各种锻炼和养生努力地活够大自然赋于我们的自然寿命,而且在任何的情况
下,都不要采取自杀的过激行为。人生中的挫折固然很多,人生中的痛苦虽然强烈,
但我们出于对生命的珍惜态度咬咬牙也就会过去的。自杀不仅是人生中的怯弱行为,
更是对神圣生命的亵渎,它也是一种最不好的解决生死问题的方式。对自杀者而言,
人生的所有问题似乎都得到了解决,但对社会和死者的亲人来说,令人痛心的一大
堆问题才刚刚开始,这如何是解决生死问题的良方呢?
由此可见,死亡不仅有意义,而且意义非常之大,关键在我们能否仔细地去思
索,去发掘,去显现。能够做到这一点,对我们的人生实在是有很多的益处。
三、关于死亡的超越
从根本上而言,人类对死亡的恐惧,以及从死之中寻找意义的努力,都源于人
们认为的死是生的全部的毁灭这一观念。如果人们能寻获超越死亡的方法和途径,
意识到死亡并非是人之生的全部归于无,则死亡之恐惧也好,死亡的意义问题也好,
都可以迎刃而解。
动物不自觉生,故而只能在生理性需求的驱策下被动地活着,但它们因此
而免去了死亡的恐惧问题;人类自觉到生,故而能运用自我的智能与体能去改
变外在的环境,从而能够主动地生活,但却因此同时自觉到了死,品尝到了痛苦的
死亡恐惧。可见,造物主是仁慈的、公平的,人类虽然有了比动物多出的生的
欢欣,可却要饱尝动物没有的死的悲伤。然则,这一人生最大最深刻的痛苦,
却也使人类能够走上寻求超越死亡之路,并因此而更显露出自身的伟大。
人类寻找超越死亡的方法和途径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也走了无数的弯
路,甚至付出了许多生命与血汗的代价。比如,中国古代的方士们、道士们,认为
人们可以通过服用某种药物(如外丹),或者经过某种身体的锻练(如内丹),便
可达到肉身成仙,永生不死。为了验证这一观念,也为了真正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
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人投入了无数的财力、物力、人力去做,可是,除了许多人因
此而丧命之外,所有的努力均告失败。此外,中外历史上的许多帝王想尽了一切的
办法,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来解决尸体防腐的问题,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是保存
完好的尸体并不能如愿以偿地复活。所以,企图从物理的角度,通过一些实际的操
作来使我们人的肉身长生不老是一定会失败的。
一切人类历史上超越死亡的尝试都证明,肉身不朽决无可能。因此,我们只能
另辟途径,从精神之途去求得对死亡的超越。
人之精神与肉体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人的肉体之身是一种实在之物,它只能占
有一定的空间,存在于一定的时间之内;而人之精神虽然是人之肉体的一种派生物,
但它却能够不受肉体的束缚,既可游于无限的空间,又可回溯和前行于无穷的时间,
它是一种真正的具有超越性的东西。精神的这种特殊性,使其可以担负起超越死亡
的重任。
精神虽然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却可以形成一种凝结物,它就是关系。
人们通过语言将自己的观念、思想、意识等精神性的东西传达给对方,从而与之建
立起了人际的关系。自我的精神传达给对方越多,则所建构的关系就越紧密;同理,
他人的精神性的东西也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与自己发生着联系,我们接受得越多,则
与之的关系也就越密切。
这样,人与人之间便建立起了由各式各样的内蕴精神质所组成的关系。一般而
言,人们既离不开对物质的摄取以维持身体的存在;同时,人们也离不开精神性的
关系,它是人维持一个人的存在的根本。离开了精神性的关系,人也许还活着,但
却不是作为人而活,只是作为一个物而存在着。
弄明白了精神的特质,以及其与人的存在的复杂关系,我们便可进而求得超越
死亡的途径和方法了。
人的肉身当然会死,而人的精神性的关系却可永存,这是精神可以超越死亡的
第一个方面。当一个人与他人、与许多的人建立了各式各样的关系时,他的肉体虽
然经过一定的时间会必然地死去,可这些关系却保持了下来,它超越了个体生命的
限囿,通过与他人相系的精神性的纽带而超越了死亡,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下去。
很显然,这种精神性的关系对死亡的超越与人们在世间建立的关系之亲密程度
成正比。一个人在世间与他人建立的关系越紧密,其精神性的超越死亡就越持久;
一个人在世间与越多的人建立的关系越深,则其精神性超越死亡也就越广泛。可见,
人们从精神关系的方面想超越死亡也不是永恒的。人们若想更长久的超越死亡,更
广泛地超越死亡,就必须在活着时以一种好的人生观与人生态度去与各种人相交往。
不仅要与亲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而且应该与其他的人也保持良好的交往。在人世
间的关系越多越深,也就意味着你超越死亡的追求越成功。
人的肉身当然会死,而人的创造物却可永存,这是精神可以超越死亡的第二个
方面。与人无关的物那就只是一个自然物,但若加进了人的智慧与主观的意识,则
就成了一个人的创造物。它实际上就是注入了人之精神的物,是人的意识的结晶,
此时,这个物就不是单纯的自然之物了,它具有了某种价值,使社会或一些人愿意
去欣赏、保存。比如那些不朽的画作,撼人心魂的音乐,伟大的科学发明,等等。
创造了这些物的主人,由于将自己的精神和意识贯进了其中而得以使生命永存。
很自然的,人在创造物的过程中所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