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关于中国本土化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沉思      ★★★ 【字体: 】  
关于中国本土化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沉思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20:58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关于中国本土化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沉思

发布时间: 2003-1-6 作者:郑晓江

(提要)



本文主要探讨推展中国本土化的临终关怀(HOSPICE)的各种问题,认

为:1、不仅绝症患者有临终的问题,实际上人人都在走向临终,所以,临终关怀

的性质不应局限在仅仅对绝症患者及家属的照顾,而应理解为一种广义的死亡教育。

2、在大陆中国开展真正的临终关怀事业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认识到灵魂的存在,并

大力开展灵性的抚慰工作。3、台湾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有必要引入哲学与传统文

化的资源;而大陆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则在于引入宗教的资源。

关键词:中国本土 临终关怀 哲学与宗教 灵魂



大自然是非常仁慈的,它生长出各种动物与植物供人类生活所需;它也让人有

一个能够创新的大脑,从而使社会的文明、制度、科技层出不穷地诞生,让人类的

生活越来越丰富,品质越来越高。同时,大自然也是非常公正的,它使一切的生者

皆有死,人类不仅是生者,而且是生者中的姣姣者,同样也必会走向死亡。

且人类又不是一般的生者,他是有精神意识的生者,因而,人在承受生的

幸福、生的欢欣、生的高品质的同时,也必要经验死的痛苦、死的悲哀和死的恐惧。

这些所谓的痛苦、悲哀、恐惧皆非人死后的状态,它们全都是人生前的负

面状态,亦即所谓临终期的感受。因此,为了提升现代人之生死品质,必须大力推

进临终关怀(HOSPICE)的事业,这是关系到海峡两岸的中国人福祉的大事,

应该进行广泛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一、临终关怀(或安宁疗护,或善终服务)的性质及其意义



认清临终关怀的性质与意义,必须首先了解人类临终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据不完全统计,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已经有800亿个个体生命死去,而现今

中国每年的去世者也有700万之巨。也就是说,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有800亿

人进入了临终期,并一去不返;而中国现在则每年有700万人要走向临终直至死

亡,经历这人世间最大最深刻的痛苦。非但如此,若以每个逝者约有5个直系的亲

属、10个左右的朋友计算,则全世界曾经有4000亿人承受过丧亲之痛、80

00亿人经受过丧友之痛;而在中国每年就有约3500万人要承受丧亲之痛、7

000万人要承受丧友之痛。如此巨大的数字,怎不令人万分吃惊?实际上,每个

具有正常寿命者,都必然地会在某时某刻先品尝到丧亲和丧友之痛苦,然后则体验

到自己面对死亡之临终期的极度恐惧。

而且,不仅直接面对死亡者要进入所谓临终期,当一个人到了老年时,他或她

也就相当于进入了临终期。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者可称之为老年人,当

一个地区和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时,就成为老年型的地区

或国家。1999年1月,新华社公布了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2亿;

到2050年,中国将拥有世界近24%的老年人,约4、5亿,占亚洲的36%。

那时,世界每4个老年人中会有一个是中国的老年人。(参见《养老事业面面观》,

《中国教育报》1999年10月14日)老年人中虽然有许多生活得相当幸福,

身体也十分的健康,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老人不是身患这种疾病,便是别的什

么恶疾在逼近。而且不必说,人人心中都明白老年人都在程度不同地走向临终的不



归之路。这些情况说明,以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1、2亿以上的人要面对死亡的

胁迫;若仍以每人5个亲属、10个朋友计,则中国每年约有6亿和12亿人口有

间接的死亡问题的困挠。

当然,从最广义的角度而言,每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便开始了自我之生命

迈向死亡的旅程。可见,人不是在步入老年、患了绝症时才有所谓临终的问题;从

生命之本质上看,当一个人的生命胚胎开始形成的那一瞬间,死亡的过程便同时展

开。这种生理意义上的死亡实存在人的生命行程中有相当一段时期并没有演变为观

念意义上的死亡问题,这在现代社会享乐主义文化盛行时更是如此;而中国忌谈死

的文化传统又在相当程度上遮蔽了人的死亡问题。但是,人在观念上是否存在着死

亡的问题并非是决定性的,实际的情形是,死亡每时每刻都在向我们逼近。这即哲

人们喜欢谈论的人是一种归终存在、人是一种向死而在的生物之意。况且,

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一样,各种突发性的事件仍然不时地发生着,甚至发生的频率

与惨烈的程度又要超过古代社会。因此,人很难说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便会突然

地面对死亡,比如意外的自然灾难的发生,各种车祸船祸飞机之祸,还有突发性刑

事案件的发生、战争中的死亡等等。不过,更令现代人心焦的是在某一天突然发现

自己患了绝症。

据估算,全世界患癌症者已超过1000万,每年死亡达700多万人。中国

每年新发现癌症患者估计有160万之多,每年死亡约130多万。癌症的死亡率

在各种死亡的因素中居城市的首位,在农村则居第二位。仅据江苏省的一次调查显

示,每年因癌症死亡的就达12万多人,其死亡人数和死亡率都居全国之首。(参

见赵伯阳《浅谈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文载《全国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学术研讨

论文集》)根据台湾有关方面的统计,癌症导致的死亡人数从1982年始便成

为台湾地区死亡人口的第一位,1997年死于癌症的人口高达29011人,每

4位死亡的人口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癌症患者与一般的走向临终期者不太一样,

与面对死神降临的老人们也不一样。一者,他们是非正常地步入临终期的,每个癌

症患者无论年龄多大、身体状况如何,每个人都自然地认定自己患这种病不应该,

不必然,故而好不甘心,好不安心,这造成了严重的死亡焦虑问题;其次,患了癌

症几乎就等于宣判了死刑,其它的病症再严重,人们一般也都抱有治愈的希望,而

事实上现代医学也是能够满足人们这种希望的。可是,若患了癌症,即便也的确有

许多治愈了的事实,人们也仍然信心丧失殆尽,而现实的残酷性(高死亡率)也的

确足以支持人们的这种看法,这造成了极大的死亡痛苦。此外,现代的医学科学已

发展到虽然不能治好癌症患者,但却可以比较精确地告诉人们大概的存活期。这一

切因素都导致癌症患者步入的临终期是一个比其他的临终者更为痛苦与恐惧的过程,

而患者的亲属与友人所经受的苦难相应的也要大大地超过其他临终者的亲属。

既然人人都必死,或正常而死,或病患灾祸而亡;或长寿而死,或早夭而亡,

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或长或短的临终期,也必然会品尝到或深或浅、或重或轻之

临终前的痛苦。由此可见,临终关怀就决不仅仅是对绝症患者最后生命时光的医疗

照护,其本质应该是广义的对大众的死亡教育,是人类在基本解决生存问题之

后,进一步去解决死亡问题的一种最新的发展与努力,这才是其真正的意义所

在。

人类在20世纪中叶以前(二次大战前)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生存的问题,而死

亡问题则分别地交由或医学、或宗教、或民间信仰、或哲学等去解决,实际上也没

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在20世纪下半叶开始,人类利用飞速发展的生命科学、新材

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在解决人类的基本生存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展望21世纪,人类将运用生命科学中的克隆技术、遗传工程里的基因解码、

人文医学中的临终关怀,以及哲学的智慧、宗教的信仰等来更好地解决死亡的问题,

这是一个综合地解决人类之死亡问题的年代,应该能比以前的时代获得更大的成功。

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从医学的角度来理解临终关怀,而应该从广义的死亡教育的视

野来看待临终关怀,来发展临终关怀。

从这样一种眼光来看现代的临终关怀,就会意识到,临终关怀不仅仅是对临终

患者提供医疗的照护,还应该对所有的人(他们本质上都是临终者),提供死亡的

教育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近代国际关系体系析论——以义和团运动为线索

  • 下一篇文章:论死及死亡的超越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关于中国本土化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沉思”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关于中国本土化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沉思”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深度分...
  • ››关于中国传统意象美在三四十年代电...
  • ››关于中国动画的发展方向的探析
  •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否是封闭式经济...
  • ››关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思考
  •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的三个判断
  • ››关于中国乡村工业发展的制度分析
  •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几个问题
  • ››关于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的分期问题...
  • ››关于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和三元结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