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des Sozialismus,第四版,一九七○年(Arthur Kaufmann 主編),第七九頁。
〔註四八〕Radbruch,制定法之不法與超制定法之法 GesetzlichesUnrecht und übergesetzliches Recht,載於:南德法律人報 SJZ,一九四六年,第一○五頁以下(亦載於:Radbruch,法律哲學 Rechtsphilosophie,〔註四三〕,第三三九頁以下)。
〔註四九〕詳見 K. Larez,法學方法論 Methodenlehre der Rechtswissenschaft 第五版,一九八三年,第一九頁以下,第三六頁以下。
〔註五十〕最新資料:W. Hassemer 主編,詮釋學的空間 Dimensionender Herme-neutik; Arthur Kafmann 教授六秩祝壽集,一九八四年。
〔註五一〕Engisch,適用法律之邏輯研究 Logische Studien zur Gesetzesan-wendung ,第三版,一九六三年,第一五頁。
〔註五二〕W. Fikentscher,法律方法之比較論述Methoden des Rechts In vergleichender Darstellung,第四冊,一九七七年,第一二九頁以下,尤其第二○二頁以下。
〔註五三〕主要見 J. Habermas 於 Habermas/Luhmann 社會理論或社會技術學 Theorie der Gesellschaft oder Sozialtechnologie,一九七一年,第一○一頁以下,尤其第一三六頁以下;Habermas,溝通行為理論Theorie des komunikativen Handelns,第一冊,一九八一年,第二五頁以下,尤其第四四頁以下。
〔註五四〕Ch. Perelman,關於正義 über die Gerechtigkeit,一九六七年,第一四九頁以下;另參見 Ch. Perelman,修辭學領域;修辭學與論證 Das Reich der Rhetorik; Rhetorik und Argumentation,一九八○年; I. Tammelo,正義理論Theorie der Gerechtigkeit,一九七七年,第九九頁以下;另參見 I. Tammelo,論正義哲學 Zur Philosophie der Gerechtigkeit,一九八二年。
〔註五五〕我已在我的論文:克服法律哲學相對論的思想 Gedanken zur überwin-dung des rechtsphilosophischen Relativismus 載於:法律與社會哲學文集 ARSP 46(一九六○年),第五五三頁以下,提出對話的主要基垏條件,當然不是用此名稱(我稱之為聚合模式)而且在某些點也是不十分充足的。
〔註五六〕J. Rawls,正義理論 Eine Theorie der Gerechtigkeit,一九七五年;J. Rawls,正義作為公平 Gerechtigkeit als fairne?,(O. H?ffe 主編),一九七七年。
〔註五七〕見〔註五四〕;另參見 K. Larenz 正當法;法律倫理學概要 Richtiges Recht; Grundzüge einer Rechtsethik,一九七九年。如果我正確瞭解 Larenz 所言,他當然把「正當法」問題簡縮於此類法律基本原則的研究之上,Larenz 應須把他的「方法論」〔註四九〕配合於「正當法」學說之中。
〔註五八〕參見 H. Rombach,結構存有論 Strukturontologie,一九七一年,他確實走其也的途徑。
〔註五九〕參見 Luhmann ,實證法與意識型態 Positives Recht und Ideologie,載於:法律哲學與社會哲學文集 ARPS 53(一九六七年),第五三一頁以下;Luhmann,社會學作為社會體系理論 Soziologie als Theorie sozialer Systeme,載於:科隆社會學與社會心理學雜誌 K?lner Zeitschrift für Soziologie und Sozialpsychologie 19 (一九六七年),第六一五頁以下;Luhmann,經由程序的合法性 Legitimation durch Verfahren,第三版,一九七八年。
〔註六十〕W. Maihofer,論人類秩序的意義 Vom Sinn menschlicher Ordnung,一九五六年,第六四頁。
〔註六一〕對此種「人的存有論」,見 W. Maihofer,法律與存在;法律存有論導論 Recht und Sein;Prolegomena zu einer Rechtsontologie,一九五四年,以及 L. Philipps ,社會角色存有論 Zur Ontologie der sozialen Rolle 一九六三年。
〔註六二〕法律時代性在此具有一個存有論與一個詮釋學觀點;參見Arthur Kaufmann,法律哲學 Rechtsphilosophie,〔註十四〕,第一頁以下,第一一七頁以下;Arthur Kaufmann 詮釋學 Hermeneutik,〔註廿六〕,第二五頁以下。 上一页 [2] [3] [4] [5] [6] [7]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