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 要]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要善于引导与激发学生对美术创造的好奇心,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造。在研究与实践中,让教师勇于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他们个性和谐发展,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造意识;审美体验;中学 一、培养学生发现与创造意识,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在课中教师从观念上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营造宽松、愉悦、民主、自由的课堂气氛和绘画环境,提高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发现与创造意识。当然教师的自身素质也非常重要,直接关系教学水平的高低。笔者从两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课堂效果倍增。 1.“游戏、竞赛活动法”,变学生无意为有意“游戏、竞赛活动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进而在课堂上妙趣横生,生机勃勃。如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演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做一次热烈的讨论研究,或者辩论会等,亦可以实现有意注意,学起来轻松愉快。将耗时的作业编排为合作、竞赛等形式,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1]案例1:变幻无穷的线条2010年4月,我为中国美院美教系实习生示范了“变幻无穷的线条”一课。首先让学生在游戏、竞赛活动中玩玩各种软硬、粗细各异的绳子、彩色笔、吸管、小木棒等线材,让他们充分体验,发现这些线材有什么不同特点;其次如何拼摆不同造型等问题;再次怎样使彩色笔排列为最美呢?通过引导我发现学生创作的线材各有特点,如线材的粗细、长短和曲直等变化,作品表现得更有节奏,更有感染力;同时再引导学生怎样把硬的线材与软的线材有机结合,使之变成更富有创造性的作品。 案例评价:本课利用游戏、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多种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智慧和双手发现与创造美的眼睛,用思维的独特性或者以新奇、异常、罕见、首创的创造思维去探索问题,为此教师做到每次美术创造活动都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影响。 2.“教学讨论法”,在学习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学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共同讨论、阐述语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搞清楚疑难问题,并理解与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首先学生很喜欢说话,让学生说话能激发学习兴趣;其次让学生说话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解决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时,可以常用教学讨论法。如在执教的“圆盘设计与制作”一课时,我以四个学生为一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带的圆盘与工具材料,让他们四个人一起讨论三、四分钟,并小结出圆盘设计与制作的最佳方法,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讨论,每组把自己组认为最好的设计方案说给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听,并讲如何进行分工制作的。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知识的形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进行分工制作的。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知识的形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实践证明,教学讨论法可以提高学生树立学好美术的信心,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见图1至图4)。“教学讨论法”已经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和问题性等特征,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在发现与创造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注入创作的血液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国家的民族创造意识显得尤其重要。可怎样发掘美术学科优势呢?怎样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呢?这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素养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真实的情景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会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2]。 2010年7月,我与学生们走进世博园区,各个国家展馆的内外造型让学生觉得走进了建筑博物馆。让学生在游玩与观赏中彻底地消除疲劳,而获得心旷神怡之感,犹如置身于一个崭新的世界里。想象中童话般的场景在这里成为现实,好多场馆寓意着面向未来、昂扬向上的豪迈气概,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这些场馆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切合理的想象都将通过创造成为现实。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有将今天的课堂与未来的生活紧密结合,在发现与创造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注入创作的血液,才能实现美术教育的真正追求。 案例2:走进世博园区 2010年9月,我上了“走进世博园区”一课,带给学生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教师和学生共同走进世博园,通过实地参观、网络、视频等途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这其中都是积极参与者。在世博园区里,学生畅游、支持和相互鼓励,不仅调动了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们的凝聚力、合作力和创造力,在不同特点的建筑风格中创作出不同个性的画面(见图5、图6)。 案例评价:走进世博园区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式学习为主体,以小组成员为单位,真正体现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上的自我选择,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设置多样化的美术作业评价方式一年来的研究,我设置多样化的美术作业评价方式,从过去强调等级,到现在弱化等级,注重评语评价,同时也采用了“评语”与“星级”相结合的方式,还采用了“互评”与“自评”等方式。针对美术可视性的特点,在校内举办美术沙龙作品展览,让学生的美术作品进入校园,得到师生们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参与。有时也将学生的美术作品拍成照片做成课件在每个班级进行巡回展出,有利于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学生的评价等。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把作品分小组集中在一起,先开展自我评价,再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始终让学生处于热情高涨的自主学习状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首先,学生自评是以学生自我介绍作品和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表现、表达能力,通过自评,给他人以成功的经验,给自己以进一步提升的机会。其次,学生互评是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评价、欣赏及审美能力。最后,教师点评也尤为重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星光灿烂,从而增强信心,不断提高。所以说,多样性的评价方式是从注重创作结果向注重创作过程的美术教育观发展。 如我在“走进世博园区”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认真欣赏、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客观、公正地评价“美”与“不美”。这样,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取长补短,得到自我教育,从而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总之,设置多样化的美术作业评价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有兴趣和创新意识,要把这一能力的培养建立在融洽的“氛围”和师生的“情感”基础之上;其次,教师对那种以一个模式要求学生大搞“听话教育”的方法,只能泯灭学生的“灵性”;最后,教师要用现代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跟学生“打成一片”,广泛与他们“交往”,及时鼓励和帮助他们,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四、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 研究实施以来,美术教学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等,但在美术课堂中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美术教学要求学生尝试不同的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