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基础教育
   村小“消逝”现象的文化学思考 龙宝新      ★★★ 【字体: 】  
村小“消逝”现象的文化学思考 龙宝新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03 18:45:30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村小迅速“消逝”现象的出现拷问着村落文化的生存价值与政府的公共文化建设职责。村小是村落的文化堡垒。村小撤并是新文化的撤离,是社会对村落文化的一次放弃。村小撤并破坏了“新文化内嵌式”的村落文化生成结构,打破了城乡间的文化均衡,危及农村文化自然生态的延续。村小撤并不只是一个教育成本计量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国家核心文化利益的社会问题。坚持村小的“文化公益组织”属性,坚持学校布局与文化布局兼顾的村小布点原则,坚持将文化收益评估作为村小撤并的基本依据,是国家顺利履行其公共文化建设职责的理性之举。
  关键词:村办小学,学校撤并,村落文化

  近年来,村办小学(以下简称“村小”)自然撤并浪潮势如破竹。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全国农村小学数为512993所,2009年为234157所,减少学校数合计278836所,总量减少了一半多,平均每天减少学校数为64所。[1]2011年秋季开学伊始,许多农村学生及家长陆续接到了撤校、转学的通知,纷纷被告知到城镇小学或中心小学入学,一批批乡村小学生遭遇了“被转学”的窘境。[2]面对日益消逝的村小,许多民众及教育工作者无不为之感到惆怅和惋惜,村小撤并进程中撤掉的仅仅是一个初等教育机构吗?深而思之,绝非如此。面对消逝中的村小,其在近60年中国社会改革中所承载的诸多隐性社会功能渐渐“浮出水面”。其实,村小危机不只是公民教育权益保障不力的教育危机,不只是“校车”事件中凸显的学生生命安全危机,更是一场关涉民族文化安全的社会危机。村小是农村精神文化融合新生、教育文化传承变革的重要社会机构。解读村小的文化属性,还原“村小”的文化全貌,是重新定位村小职能、科学布局基础教育机构的立足点。

 

  一、村小:村落的文化堡垒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大迁移态势的形成,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人口迅速锐减,农村逐渐沦为“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重灾区。在打工潮的带动和城市文化的感召下,进城务工人员的经济地位与教育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让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对他们来说日益成为一件既迫切又可能的事情。在此形势下,一支大规模的农村“二代流动大军”——流动儿童大举向城镇迁移的新时尚随之形成。他们要么跟随父母进城就读,要么到办学条件相对优越的集镇学校入学,浩浩荡荡地涌向城区小学,发展成为城镇“边缘新生代”。农村学龄儿童“上流”态势的产生无疑是导致农村“空巢学校”出现、大批村小撤并的直接缘由。

 

  其实,村小是一个村落的文化俱乐部,是新旧村落文化的交换器。在村小撤并愈演愈烈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必须深入反思“学校作为地域文化堡垒”的内涵,以从根本上校正村小的政策基点。

 

  (一)村小是村落文化的着生点

 

  农村文化不仅是某一种具体文化形态的载体,更是一系列文化形态聚合内敛而成的有机体。村小学生来自村落中的每个家庭,他们是本村成人村民的后代,这就为村小荟萃各种村落文化形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村小学生不但把家庭文化带到了学校,还把他们的父母——每个成人村民所承载的阶层文化、行业文化、社群文化等带到了学校,村小作为村落文化中心的地位得以确立。在村小这个文化会聚的舞台上,各种村落文化形态与学校文化相互观照、交流互促、共生合成,为一种有活力、有生气的新村落文化着生提供了根基。因此,村小是村落文化的聚合点和着生带,是村落亚文化相互作用、彼此连通、持续新生的平台。

 

  (二)村小是村落文化的守护者

 

  就实质而论,农村文化是中国社会的原住文化、本土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母体与原生态,是中国社会文化的细胞与源泉。目前,随着生态危机的暴露,村落文化的低碳性、淳朴性、原创性优势日渐为人们所察觉,回归自然村落文化怀抱成了医治现代性文化痼疾的一剂良方。村小正是在现代性文化潮流中逆势而进的力量之一,它担负着守护民族文化特质的神圣职责,堪称民族文化的坚强卫士。在当前课程改革本土化取向的助推下,大批校本课程、乡土课程、特色课程日益成为村小延续村落文化、保卫原生态文化的自觉行动。陕北的窗花剪艺、杭州的茶艺、各地方的戏曲等纷纷进入课堂,农作物种植成为学生的必修课,村落民间叙事被列入课程,村小成为每一种村落文化形态栖身、繁衍的家园。正是如此,我们可以说:保卫村小就是保卫村落文化,就是保卫文化的多样性,就是保卫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质。

 

  (三)村小是村落文化的整合者

 

  在村落中,穷人文化与富人文化、官本文化与民本文化、工业文化与农业文化、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宗教文化与凡俗文化等并存竞争,直接影响着村民宁静的文化生活场域。如何协调这些文化冲突,给民众提供一种整合、正统、有序的具体文化形态,是村落文化群落存续的关键。有学者指出:“作为国家的法定文化机构,学校履行着正式、正统的文化续构功能。”[3]村小正是在村落文化形态再造、续重构中实现着自身的文化职能,担负着作为文化机构的社会使命。在村小中,儿童是各种村落亚文化的携带者,是家庭成员所秉承的各种文化形态的代理人,学校生活中儿童之间的关联与交往其实就是各种文化间的错综关系与融通互动过程的映射,学校对儿童之间矛盾、关系的处置实际上就是对儿童所承载的文化形态进行协调与整合。正是如此,村小是村落文化群落的内部整合者,它担负着让各种文化形态相互适应、综合平衡,最终在一个“具体人”身上整体、有机、鲜活地呈现出来的重任。

 

  二、村小撤并的社会后果:对村落文化的放弃

 

  客观地讲,农村学龄儿童“上流”现象的产生既是导致大批村小沦为“空巢学校”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村小布局调整与被迫撤并的幕后推手,这股力量绝不可等闲视之。表面上看,村小撤并似乎是社会和教育进步的表现,是民众教育观念、生活方式现代化的自觉要求,但从撤并的深层原因——文化生态角度来看,这不一定是一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相反,它促使我们对村小社会职能进行全面重估——村小只是一个普通的教育机构吗?除了教会儿童读、写、算和做人、做事、求知之外,它是否还承担着其他更为重要的职责?村小的消逝是让村落文化回归自然怀抱还是社会对村落文化的一次放弃?面对种种疑问,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彻底、冷静地思考一个问题:村小撤并将给我国村落文化生存带来怎样的后果?

 

  (一)村小撤并破坏了“新文化内嵌式”的良性村落文化结构

 

  文化历来都是教化万民、德化凡人的工具,文化的繁荣与发达是民众素质提升的利器,是一切社会改革迈向成功的奠基工程。在人的发展中,其所受到的教育有两种:一种是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一种是基于社会生活的文化教化。相比而言,文化化人是伴随人的一生和一切生活时空的教育形态,它承担着积淀人的生活素养的重任,堪称一切制度化教育的生母。如果说一个教育不发达地区产出的是大量的低能儿,那么一个文化不发达地区产出的则是大量的野蛮人,是时刻威胁着人们祥和社会生活的“狼孩”。正是如此,缺失了学校教育只会导致人智慧的退化,而缺失了文化则会导致人性的退化。文化对一个地域人口的重要意义正系于此。村落文化亦是如此。村落文化的水准决定着村民素质修养的高低,村落文化的进化自然能带动村民素质的普遍提升,复兴村落文化的意义不只在于文化自身的生存利益,更在于村民社群文明程度的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形成了一种“村小文化+村民文化”的村落文化结构,其显著结构是内嵌性,即村小文化镶嵌于村民文化之中,形成了一种以村小文化为内核和导向的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小学网络班级建设初探 童晓莉

  • 下一篇文章:农村义务教育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陈波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村小“消逝”现象的文化学思考 龙宝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村小“消逝”现象的文化学思考 龙宝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解读爱情,感悟人生——五年制学生...
  • ››基于交往视野的“童化作文”教学
  • ››《鸟的天堂》:对比与反思
  • ››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思考
  • ››语文教学的反思
  • ››浅谈声乐集体课教学
  • ››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组讨论的问题分析...
  • ››浅析课外活动对小学教学管理的影响...
  • ››小学低年级班队管理之我见 郭慧
  • ››小学数学合作交流之我见 马爱平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