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使不同水平的幼儿能够有兴趣地参与活动,有效地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区域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是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为更好地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在内容安排上必须要有层次性。如篮球区开设的运球活动分为原地运球和绕障碍物运球,滚球分为面对面滚球或过拱门的滚球,投篮活动有在不同高度的篮板、圆圈和镂空动物木板上投篮,为了增加难度,还设有站在平衡木上的投篮项目,这些活动的设计可以满足高中低不同水平幼儿运球、滚球和投篮的要求,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活动的内容。 4.合作性 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在《卡尔·威特在我家》一书中慎重地提出:“一个人要想事情做得好,仅仅依靠学识和能力是不够的,要想成功,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有限的,他必须有团结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可见,学会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区域体育活动中幼儿相互合作、大带小的现象是随处都可看见的:两人相互扶持过“独木桥”、玩抛接球游戏、一人在滑梯上投纸蜻蜓一人在下面接、“蜈蚣”走、两人合作挑水到种植区浇花。轮胎区是以废旧汽车轮胎为主要活动器械的一个区域。幼儿首先从器械架上把轮胎取出来,然后经过小斜坡、平衡木,到达场地后用轮胎与长梯等辅助器械进行建构,拼搭出可供钻、爬、跳、平衡等多功能玩法的活动。在轮胎区中不难发现有单个轮胎,也有用铁丝捆扎起来的双个轮胎,幼儿或凭自己的能力或通过两人合作的方式把所有轮胎搬运到活动场地,在搭建构的时候又需要共同对轮胎进行垒高、组合,活动结束后还得把器械还原,在活动过程中不是一两个幼儿可以完成的,它是幼儿合作的结果。 教师们在安排区域活动时也可从设计合作性的游戏、提供可合作的材料,以及运用指导语言去引导幼儿开展合作性的活动,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 5.安全性 安全性原则应贯穿于区域活动的始终,场地的安全性、材料的安全性、游戏的安全性、幼儿行为的安全性都是创设各区域时应考虑的因素。我们采取这样的措施来增加安全性: 一是使用明显的标记,提醒幼儿运动的方向。如用油漆在车区地面上喷画出车辆行驶方向的标志,平衡区、跳跃区有运动方向的箭头,攀爬区用彩旗穿成的彩带规范幼儿从开始到结束的运动方向。用箭头等标记指引活动方向可大大优化区域活动的秩序。 二是控制进区人数。如水区的捞鱼游戏,可通过地上鞋印的数目控制参与的人数;在自然野趣区的滑梯,设置一定数量的挂钩,拿到橡皮筋的幼儿才能参与该区活动;攀爬区也是通过手环的形式来控制在攀爬架上活动的幼儿。 三是人员定位。区域活动时对各区人员的定位都要有明确的规定。每一个小区确保有三位教师在场,对于滑梯、斜坡或拐弯处等重要地点都会特别安排人员指挥,保障幼儿活动安全。同时要求区域活动时必须有两名医务人员在位,一人巡视幼儿活动,加强运动保健指导,一人守在全园区域靠中心的地方,配备药箱,确保出现事故后教师能第一时间找到医生进行快速处理。 四是加强幼儿安全意识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每一次区域活动开展前和结束后,教师们都会通过谈话、小结的方式,提出安全要求,特别针对活动中易出现的安全问题一起讨论,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6.发展性 区域体育活动的设计是相对稳定,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季节变化及幼儿动作发展状况适当调整活动内容,使区域体育活动更趋灵活,不断发展完善。例如,冬季天气寒冷,可适当增加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内容(跑跳等),夏季天气炎热,可适当增加运动量较小的活动内容(平衡等),使幼儿的运动量科学合理。 同时,发展性原则体现了教师预设的内容、材料与幼儿在活动中生成的新需要相互交融,不断变换和发展的观念。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细致地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状态,了解幼儿活动生成的新需要,想办法进一步扩展区域的主题,引发幼儿一物多玩,增加区域活动难度,及时对器械进行添置、更换,不断鼓励幼儿运用已有运动经验去探索、去创新,使幼儿始终保持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因此,幼儿园区域体育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三.区域体育活动的材料投放与活动设计 活动材料的投放可以引发幼儿进行活动的愿望,并产生积极的活动行为,材料引起的活动方法越多,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得到的锻炼也就越全面。因此,材料的投放是区域体育活动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活动的质量。 区域体育活动与正规体育活动相比,更加强调幼儿自由选择、自由交往、自主创造。教师在幼儿活动时不应该有过多的干预,这就决定了在区域体育活动中材料投放必须是简洁、有趣、有层次的,最好使用标志暗示区域活动的玩法,让幼儿看了就懂得玩,如在跳跃区,教师在各种材料旁摆放了几张标志图:一只脚印、两只脚印、布球、布袋,幼儿到达场地后一看就知道是单脚跳、双脚跳、夹球跳,还是布袋跳,一目了然。 1.车区 利用家园资源,幼儿园和幼儿家庭一起收集自行车、脚踏车、滑板车、双人脚踏车等车辆,场地周围设立洗车场、充气修车站、休息亭、民警指挥台辅助设施,在地面上标识出大小车道,摆设左右转弯、禁止通行、收费站等标志,提供娃娃、提包等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场景和物品,幼儿轮流承当警察、收费员、行人、司机等角色。通过车区的活动使幼儿懂得如何分工、协调、配合完成任务,使幼儿体验到要想愉快的游戏,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并与同伴友好合作。 2.攀爬区 在攀爬区教师在不同的攀爬架上固定筐子,贴有动物头饰,提供鲜花等辅助材料给幼儿进行摘果子、种花、喂小动物食物的游戏活动。由于幼儿能力和年龄特点存在差异性,攀爬架不是每一个幼儿都能顺利通过的,因此“以大带小”的活动在攀爬区能得以体现。 3.篮球区 主要器械是篮球和篮球架。辅助器械有平衡木、蘑菇凳(或高可乐瓶)、一块两平方米镂空动物的木板、拱门、坐垫等,并在三棵大榕树间拉上铁丝,铁丝上挂有高低不一的大圈小圈,幼儿可进行原地投篮、平衡木上投篮、木板投篮、投球入圈、绕物运球、滚球等游戏。在场地一侧有个喷水圆圈,正好用来做原地拍球的场地。 4.钻爬区 钻爬区是专门给托班幼儿设立的区域。在平坦的草坪上投放有小滑梯、小木屋、蜂巢钻爬架、钻爬圈等,主要是提高幼儿手脚协调爬行的能力。幼儿在此区域可扮演各种小动物结伴在“蜂巢”和滑梯小树洞中寻找和埋藏“食物”的情景。 5.综合体能区 (1)跳跃区:投放纸棒、大小圈、废旧月饼盒、鞋盒、布袋、软球、皮筋和大绳给幼儿进行跳远、跳高的练习。 (2)走跑区:提供用粗绳串短竹筒做成的竹排,利用自然草坡,进行你坐我拉的游戏;提供双人大拖鞋进行齐步向前走的游戏;提供风车、小推车、布球和木棍、大球等进行各种走跑游戏。。 (3)平衡区:准备树墩、平衡板、平衡木等各种平衡材料,由幼儿拼搭成长短、高低、宽窄不同的平衡组合,幼儿在箭头的指引下有序地走来走去。教师还准备两根塑料棒,两名幼儿一前一后,抬着“轿子”过木桥,培养协调能力;让幼儿头顶沙包走平衡增加难度;同时准备高跷和易拉罐,练习踩高跷绕障碍物走。 (4)投掷区:树上高高低低地挂上小筐子、小圈、铃鼓、易拉罐等物体,幼儿练习投准;拉一条绳子让幼儿练习投远;放三个远近不同的大圆桶,让幼儿练习投远和投准。 (5)足球区:主要器械是足球和用雪糕桶组成的间隔障碍,进行运球、射门的练习;幼儿站在挂有小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