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四川泸县福集镇中心校
听,是课堂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在课堂师生交往过程中,对我们教师来说,既是说话者,又是听话者;既要善讲又要会听。这样,才能保持双边信息交流的畅通、有效。作为一位教师,要会听,要听到学生的感受、理解和见解,从而作出积极而有针对性的反应,建立师生沟通与合作的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上,教师应怎样去听学生的发言呢?
一、 教师要耐心地听。
“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自由”发表独立见解。对教师来说,首先应尊重学生,对学生的任何发言都要保持浓厚的兴趣和足够的注意力。耐心的听是听的一种简单方法,在听取学生的发言时尽量保持沉默,不随意插话,不干扰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听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插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这一点很有趣”,“请说下去,这很有意思”,“大家很愿意听”,“大家明白”,“能说得更具体一些吗?”等。这些话作为教师听学生发言时的积极反应,一方面能表明教师代表其他学生对发言者的发言注意、感兴趣和赞许,另一方面能使发言的学生增强信心,消除由于害怕不被理解而产生的心理紧张。这种听主要适合于以下这些情况,如(1)当学生主动、积极,乐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时,学生的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内心的感受或充满自信的观点表达出来,这时,作为教师应努力帮助发言者一口气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教师做一些带有鼓励性的语言,以便尽可能全面的搞清发言者观点的合理和不足之处,以及隐含在发言中的思维过程,从而有针对性的点拨,把课堂讨论引向深入。(2)学生很想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但有表现出一种惧怕心理时。在这种情景下,教师应努力排除发言者的心理障碍,最好的方法就是耐心地听,最好不要干扰学生的发言,可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目的使学生产生一种轻松的感觉。
二、 教师要积极的听。
师生课堂信息交流的性质和特征,要求教师更要善于“积极的听”,随时与发言者建立反馈“热线”,积极的利用言语来证实自己对学生发言理解得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发言者的意思,以利于进一步引导、点拨。我们常常听到学生的发言在用词上与成人相同或相似,但他们的表达出来却往往与成人不一样,这时,教师应明白他们的意思。如问“请你具体说明一下好吗?”“你能否再清楚的解释一下?”“能不能举个例子说明?”“你这话的意思是什么?”等等,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感兴趣,而且想知道的更多一些。另外,当学生在发言时如果出现不够正确之处,甚至出现错误时,发言者这时最易陷于窘境,对听者的反应充满忧虑,这时教师可以不强调发言的内容,而重在对发言者表达出来的情感、态度以至情绪状态作出积极的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时教师理解发言者的情感比听懂发言的直接内容更为重要,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继续发言的积极性。如“我们很理解,你感到------”“大概你觉得------”“你是否感到有点-------”“是啊,这个问题确实------”等。教师在听时还可以微笑、点头,有时也可作出 “对”“很好”等简短应答,从而创造一种自由倾吐的宽松气氛。
三、 教师还应做到“察颜观色”。
我发现,学生常常一边发言,一边会不自禁通过眼神、表情、姿态和语言表露此刻的内心活动,教师应敏锐觉察并“听懂”。尤其要注意“听懂”内容丰富多变的“表情语言”和“眼神语言”,并用动作积极的作出反应,如微笑,适当的目光接触,有意义的点头以及有效的调整师生空间距离等。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