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说是宗教吗? 这三篇的内容相关联,即以儒学为例来讨论中国古代学术在性质上的定位,认为儒学作为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成份之一,被称之为“哲学”值得怀疑的,并认为儒学本质上与西方宗教传统而不是西方哲学传统更接近。其中第一篇讨论“哲学”范畴的含义及其被中国人误解的过程,后两篇主要讨论儒学在思维方式上的特征。 第二部分由以下4篇构成: ▲殊途何必同归?――来自ontology的启示 ▲“辩证法”与西方学术传统 ▲ “形而上学”:中国的?西方的? ▲理解西方两千年多来的“学统” 这一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以本体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等若干范畴为例来讨论西方学术传统的本质特征,指出这一学术传统的本质特征迄今为止对于中国人来说仍然是极其陌生的,由于它与中国古代学术传统不属于同一性质的传统,因此将中国古代学术纳入到西方现代学术分类体系中去存在一定的困难。 第四部分即本书最后一篇: ▲中、西结合何其苦?——从新儒家看中国学术未来的方向 本篇以现代新儒家在中学、西学结合方面所做的失败的理论尝试为例来,试图对本书的思想作出全面总结,并对“中学”与“西学”的关系,未来中国学术的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若干总结性的说明,认为中学与西学的结合主要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等等。 注释: 1、本文为拙著《“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一书“导论”部分。 2、参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982b11-28。参见亚里士多德,1959a,5。 3、同上。 4、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一书第六篇第3小节对于学术研究的“科学”标准作过探讨(1139b15-35),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早在他之前也深入探讨过这个问题,体现他们对地“辩证法”的思想中,参见本书论辩证法的部分。 上一页 [2] [3] [4] [5] [6] [7]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