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本文指出了解公平与效率的涵义及其辩证关系,有利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发展阶段中不同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正公平与效率的位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平;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平与效率问题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问题,自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从政治角度谈到公平问题起,至今人们仍争论不休,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看法。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黄金时期”和“矛盾凸现期”,明确公平与效率的涵义及其关系,对制定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关于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平与效率的涵义及其关系
(一)公平与效率的涵义关于公平的涵义,自古以来就引人瞩目,众说纷纭,尽管还没有形成一个有说服力的看法,但可以肯定,它是一种价值尺度和价值观念,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范围内和特定的人群中,被人们公认是最佳的或者说是与别的原则相比不得不选择它的,并用于评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竞赛规则、利益分配规则等合理与否的价值尺度。公平往往与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相联系,其内容是由其所处时期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共同决定的,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公平是具体的、历史的、甚至阶级性的东西(在阶级社会里)。从某种程度上说,公平属于政府宏观调控的范围。
什么是效率?从经济学范畴看,效率既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也可指在既定条件下国家从宏观上对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
其理想状况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即要想让资源的使用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任何人要使自己处境更佳,就以使别人处境更差为前提。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效率属于生产力范畴,它反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而且具有一定的合目的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属于市场的微观调控范围。
(二)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1.公平与效率相互依存、相互统一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和实现的保障。没有社会提供机会均等,就不能促进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和效率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生产力的发展;效率是公平实现的物质基础,是推动公平发展的物质条件,没有效率的提高公平也难以实现。事实证明:公平越高,效率就越大;效率越低,社会公平性就越差。
2.公平与效率相互制约、相互对立公平与效率虽然有相互依存的一面,但也有冲突、对立的一面。一方面,片面地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就会导致二者对立。
政府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生产力,片面地强调效率,就会因天赋、能力等因素导致收入分配结果不等,出现贫富两极分化,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效率的再度提高。另一方面,政府为了消除贫富差距而实行平均主义政策,过多地进行宏观调控并向公平倾斜,就会使一部分价值得不到实现,不能促使某些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进而影响效率的提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我国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提出与讨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中盲目实行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坏干好一个样,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党中央不得不调整政策,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正。具体为:第一阶段:自改革开放后至党的十四大召开阶段,提出“效率优先论”。在总结改革开放前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因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以带动全体人、全国走向共同富裕的号召,即在注重效率的前提下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这与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但也存在了忽视公平,以致出现贫富分化的状况,为后面进行政策调整埋下了种子。
第二阶段:自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召开阶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这一时期虽然改变了过去那种只注重效率而忽视公平的做法,但实际生活中,仍只注重效率,对兼顾公平也只是徒有虚名,因为兼顾可以理解为可顾可不顾、顾多或顾少。所以政府宏观调控时仍以提高效率为主,对于收入分配差距和民生、公正问题仍关注得较少,这就造成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现象,就业、医保、养老等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社会不太稳定。
第三阶段:自党的十六大至十七大召开阶段,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伴随着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许多社会问题相继出现,诸如民生问题,许多人特别是弱势群体体会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此党中央开始关注公正问题,因为社会的不稳定势必影响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从人道主义角度看,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民生,重视社会公正也是合乎道义的。通过税收将初次分配中收入过高者的部分所得转移给收入过低者,这在某种程度上既可解决收入过低者的民生问题,也可缓解国家的压力,更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四阶段:自党的十七大召开至今,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兼顾公平,再次分配注重公平”。这一提法较十六大更注重社会公平,因为在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下,产生贫富分化的根源势必继续存在,对于这种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如不及时解决,势必还会加剧,仅靠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其收效还是不大,五年的社会发展现实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党中央提出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兼顾公平是个较大的政策进步。当然这种政策的效果仍待实践检验,如若不佳,仍待继续调整。
参考文献:
[1]余静.论市场经济中的效率与公平.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3).[2]曾小彬.公平与效率及其相互关系.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9(4).[3]杨明佳.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再思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6).[4]陈硕.制度、体制与公平和效率.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5(2).[5]刘公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论思考.郑州大学学报.1995(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