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社会主义
   国家认同视阈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吴玉军      ★★★ 【字体: 】  
国家认同视阈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吴玉军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0 19:47:54   点击数:[]    

张旗鼓地进行价值观建设。1981年和1988年,新加坡举行了两次全国性的共同价值观大讨论,1991年政府将讨论结果以《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形式公布,最终形成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共同价值理念。共同价值观念的建设,促进了新加坡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增进了人们对新加坡的国家认同,使整个社会保持了稳定和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深入发展,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整合难度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当代中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提高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认同,强化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增强各民族人民休戚与共的感觉,最终提升国民的国家认同感起到巨大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提高民众的政治认同感。

    现代国家是一种历史文化共同体,更是一种政治共同体。相比起民族或族群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族群历史或文化来说,民族国家是一种近现代的产物。民族是前于政治的人群组织,它带有浓厚的血缘传统色彩,而国家是一个具有浓厚法律意蕴的词语,它所指的主要是一种政治法律秩序,合法武力的垄断与行政机构的设置,对外代表不容侵犯的主权,对内拥有裁决一切争端的最高裁决权。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认同在国家认同中居于关键地位。国民对支撑该国的各项基本制度能否产生认同,是一个国家认同确立与否的关键。在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基本现实,“在现代民主社会里发现的合乎理性的完备性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的多样性,不是一种可以很快消失的纯历史状态,它是民主社会公共文化的一个永久特征。”[8]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寻求能为各种文化价值观念所支持的合理的体制框架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国家,较之文化或价值认同,如何引导国民对社会政治制度形成认同往往被置于一种核心地位,其原因正在于此。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引导、巩固和强化人们形成政治认同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不仅仅是由狭义上的价值观所构成的体系,它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辩护力量,是引导中国人民对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形成共识和认同的重要引导力量: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蕴含着社会理想、社会信念、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行为准则的基本取向,从不同侧面反映着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反映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反映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它指导着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和社会运动,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作为有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主导力量,它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成为凝结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强大思想武器。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提高中国人民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的认同,有助于引导人们对各项基本制度的内在理念形成共同的认知。在现实的制度运行中,它有助于使政治过程获得广大民众的参与和支持,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更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最终有助于全体国民树立起共同目标,激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热情和信心。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使民族认同自觉服从于国家认同,增强民众中华民族一体感。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属于多民族(族群)国家,都面临着协调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对此,白鲁恂就指出:“在大多数新的国家里,从部落到种姓、再到种族或语言集团等各种传统认同形式,都会与一种范围更大的民族国家认同的意识相冲突。……认同危机也会涉及如何解决传统遗产与现代习俗的冲突问题,并且也涉及在地方性意识与世界惯例之间的两难抉择。”[9]现代国家认同的形成需要国家建构起能为各族人民理解、接纳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并采取各种方式使这些因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稳固化,以便形成稳固的国民心理。但是,这一转变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这与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紧密相关。人们能否接纳一种为各族人民共享的文化、能否自觉认可共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理念,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国家内不同民族的人们仍然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民族作为情感的归属对象和行为的依托对象,而不能建构起共属一个国家的感觉,从而出现族群认同超越国家认同的现象,那么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将不会得到很好的解决,结果将不仅是破坏社会的稳定,甚至可能引发国家内部秩序的崩溃。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在生活习惯、语言、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作为一种客观事实维系着人们对自身民族的身份认同。同时,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民族地区之间资源分配存在着差异,这会使得各民族成员在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上容易出现分化,甚至还会在各种复杂势力的干扰下形成新的矛盾冲突,削弱对国家的认同。当代中国国家认同的建构和发展,必须构筑起一种超越各民族个别利益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并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切实有效的贯彻这一价值观念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实现这一目标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有助于使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习惯、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促进全社会的团结和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国家要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人民要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精神上团结一致,凝聚各民族、各党派团体、各阶层、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一切困难、创造美好未来的精神纽带和强大动力。不论哪个社会民族、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够也应该认同与自身息息相关的这些奋斗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懈奋斗。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提高民众的文化认同感。文化认同是增强国家认同的重要力量。“只有当社会一体化从社会成员那里得到文化习惯的支持,而文化习惯又与他们互相交往的方式紧密相关,政治共同体的社会一体化才能取得成功。”[10]一个民族、国家区别于另一个民族、国家的特征大都是在历史中形成的,这些特征通过文化的形式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所谓文化认同,是指人们由于分享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习俗等形成对某一共同体的归属感。

    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为全体国民所认可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共同的民族心理、共同的集体记忆和公共文化,才能使该国家形成稳固的国家认同感。

    从国家认同的角度看,文化认同感的建构具有两层意义:其一,通过确立各民族共同体成员共享的普遍价值观念,在“多元一体”化格局中促成各成员对公民身份的认同,可以有效地抵制民族国家内部的各种分离倾向和分离力量;其二,通过建构一种与其他民族国家相比具有独特性的文化价值体系,并在差异性的比较中可以充分彰显“自我性”,可以增进国家成员的自豪感,进而有效地抵制外部不良文化的侵蚀。在这两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表现得十分明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力探析 陈赵阳

  • 下一篇文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弘扬延安精神根本所在 陶秀军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国家认同视阈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吴玉军”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国家认同视阈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吴玉军”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文化传统的“体制锁定”与新农村...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
  • ››21世纪初法国社会党对社会主义理论...
  • ››乡村治道的组织创新;制度变迁理论...
  • ››党的利益、党员利益、人民利益和谐...
  • ››党的利益、党员利益、人民利益关系...
  • ››红歌为什么这样红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
  • ››浅析新时期军队政工干部应具备的综...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现代远...
  • ››国家认同视阈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