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明清时期北部农牧过渡带的推移和气候寒暖变化      ★★★ 【字体: 】  
明清时期北部农牧过渡带的推移和气候寒暖变化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2:03   点击数:[]    

上游一线;东段与大兴安岭南端相接,沿岭东斜向东北。至清末基本未变。

(5)据今人研究,今内蒙地区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稍好的地区,即大兴安岭东侧、阴山山前的丘陵和平原以及鄂尔多斯高原的东部地区,半农半牧区位于农业区与牧业之间的交错狭长过渡地区也可以说是农牧业的分界线,此界线大致是从呼盟的鄂伦春自治旗东南部经札兰屯、索伦、乌兰哈达、扎鲁特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白旗、化德县、察右中旗、四王子旗、武川县、固阳县至伊盟金霍洛旗(指旗、县所在地一带)一带为界。半农半牧区以北及以西为牧区,其以南以东为农区[79]。这是一条呈宽带状的过渡带。明清时期这条过渡带基本上与今天相同,随着湿润状况的变化,有偏东偏西的变化。
注释:

-------------------------------

[1]满志敏等《中国东部十三世纪温暖期自然带的推移》,刊《中国气候与海面变化研究进展》(一)海洋出版社1990。

[2]《元史·世祖纪九、十》。

[3]《元史·世祖纪十二》。

[4]《元史·拜住传》。

[5]《元史·泰定纪一、二》。

[6]《元史·宁宗纪》。

[7][8][14]《明史·地理志》。

[9]《明洪武实录》洪武八年正月丁丑。

[10]均见《明史·成祖纪》。

[11]《卢龙塞略》卷八《洪宣正景经略》。

[12]和田清《兀良哈三卫的根据地》,译文见《明代蒙古史论集》汉译本上册,商务印书馆1984。

[13]达力扎布《有关明代兀良哈三卫的几个问题》,刊《庆祝王钟翰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

[15]《明宣宗实录》宣德四年九月辛亥。

[16]《嘉靖宣府镇志》卷二诏命考、卷十九法命考。

[17]《明太宗实录》永乐十二年九月癸未。

[18]《明太宗实录》永乐十年六月戊寅。

[19]《明太宗实录》永乐十八年春闰正月庚辰。

[20]《明宣宗实录》宣德九年二月丙寅。

[21]《明宣宗实录》洪熙元年秋七月庚寅。

[22]《明宣宗实录》宣德元年五月丙午。

[23]《明宣宗实录》宣德五年四月丁酉。

[24]《明宪宗实录》成化二十二年八月戊子。

[25]《明世宗实录》嘉靖三十八年五月甲午。

[26]《嘉靖宣府镇志》卷二十二兵政考。

[27]《明洪武实录》洪武二十八年三月已亥。

[28][38]《明史·鞑靼传》。

[29]《万历武功录》卷八《俺答列传上下》、《扯国克列传》。

[30]许论《论边镇》,《明经世文编》卷232。

[31][32]曾铣《议收复河套议》,《明经世文编》卷237。

[33]《明宪宗实录》成化二年三月已末。

[34]余子俊《地方事》,《明经世文编》卷61。

[35]涂宗浚《议筑紧要台城疏》,同上书卷447。

[36]涂宗浚《修复边垣扒除积沙疏》,同上书卷448。

[37]《卢象升疏牍》卷9《经理崇祯十一年屯政疏》。

[39][40]《大清会典事例》卷166户部十五田赋,卷976理藩院。

[41]《清圣祖实录》卷224,康熙四十五年三月已末。

[42]王先谦《东华录》康熙四十六年七月戊寅、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庚寅。

[43]《清圣祖实录》卷250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壬寅。

[44]姚学镜《五原厅志略》,清光绪三十四年刊。

[45]潘复《调查河套报告书》第219页。

[46]汪炳明《清末新政与北部边疆开发》,《清代边疆开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6—67页。

[47]民国二十九年《武川县志略》五《社会概况》。

[48]民国《归绥县志·经略志》附录光绪十二年同知方龙光上归绥道禀。

[49]清宣统二年《西北垦务调查汇册》《总论西垦》。

[50]《调查河套报告书》第46—47页。

[51]谭惕吾《内蒙之今昔》第98—100页,商务印书馆1934年。

[52]《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17册,第837页,1979年台湾出版。

[53][55][76]乾隆《口北三厅志》卷1舆地,卷3舆地,卷14艺文。

[54]贻谷《土默特旗志》卷5,光绪三十四年刊本。

[56]夏之璜《塞外橐中集》,《入塞橐中集》卷三。

[57]《清高宗实录》卷198。

[58]《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山西省》。

[59]光绪《清水河厅志》卷14户口。

[60]《内蒙之今昔》第100—101页。

[61]《清太宗实录》卷11,天聪六年五月戊申。

[62][77]成崇德《清代前期蒙古地区的农牧业发展及清朝的政策》,刊《清代边疆开发研究》。

[63]日本天海谦三郎《旧热河蒙地开垦资料二则》第87页,伪满铁调查局昭和十八年(1943)版,转引自王玉海《清代喀喇沁的农业发展和土地关系》,刊《清代边疆开发研究》。

[64]《大清会典事例》卷158。

[65]中国第一档案馆所藏档案:《阿勒清阿奏喀喇沁王控商民不给抽分地铺银两》,转引自王玉海文。

[66]《蒙古喀喇沁农业调查报告》第一编第一章《喀喇沁农业之现况》,转引自王玉海文。

[67]据王玉海文。

[68]《清圣祖实录》卷191,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丁巳。

[69][70]《巴林左旗志》第五编第一章农业,1985版。

[71]孙嘉淦《清于开平兴和凑驻满兵奏折》,《口北三厅志》卷12艺文。

[72][73]《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一帙、第二帙。

[74][78]《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第62页,44—46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75]清咸丰《归绥识略》卷24人部。

[79]《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东西毗邻地区气候与农牧业的关系》第52页,科学出版社1976年版。

上一页  [2] [3] [4] [5] [6] [7]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3)

  • 下一篇文章: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1)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明清时期北部农牧过渡带的推移和气候寒暖变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明清时期北部农牧过渡带的推移和气候寒暖变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明清时期苏州妇女的服饰追求
  • ››明清时期北部农牧过渡带的推移和气...
  • ››明清时期汉水流域农业经济的区域差...
  • ››明清时期山西农业生产方法的改进
  • ››明清时期的农业垦殖与环境恶化
  • ››明清时期中国南方稻田多熟种植的发...
  • ››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农业开发的技术路...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