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潮陽,見土人言比歲惠州太守挈家從福州赴官,道出於此。此地多野象,數百為群,方秋成之際,鄉民畏其蹂食禾稻,張設陷穽於田間,使不可犯。象不得食,甚忿怒,遂舉群合圍惠守於中,閱半日不解,惠之迓卒一二百人,相視無所施力,太守家人窘懼,至有驚死者。保伍悟象意,亟率眾負稻穀,積於四旁,象望見猶不顧,俟所積滿欲,始解圍往食之。其禍乃脫。蓋象以計取食,故攻其所必救。尨然異類,有智如此。然為潮之害,端不在鱷魚下也。」 [31] 《嶺外代答》卷九《禽獸門,象》。 [32] [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七十《武泰軍節度使贈太尉鄭公(興裔)神道碑(嘉泰四年)》。 [33] [宋]彭?:《墨客揮犀》卷三。 [34] [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四十九,熈寧七年春正月庚申。 [35] [宋]朱熹:《晦庵集》卷一百《勸農文》。 [36] [明]黃衷:《海語》卷中:「象嗜稼,凡引類于田,必次畝而食,不亂蹂也,未旬即數頃盡矣。島夷以孤豚縳?中,懸諸深樹,孤豚被縳,喔喔不絶聲,象聞而怖,又引類而遁,不敢近稼矣。」四庫本《廣東通志》有引用。 [37] 央視國際:《與象共舞》2005年05月09日。 [38]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又《嶺外代答》卷九《禽獸門》也有同樣記載。 [39] 《嶺外代答》卷九《禽獸門,懶婦》。 [40]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卷二一《箭豬》條云:「又有山豬……肉味美,多脂,以多食禾稻故也。」 [41] [宋]洪邁:《夷堅甲志》,《鼠報》。 [42]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九。 [43] [宋]許應龍:《東澗集》卷一十三《初至潮州勸農文》。 [44] [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一百二《梅州》。 [45] [宋]蘇過:《斜川集》卷六《志隱》。 [46] 《史記·貨殖列傳》。 [47] 《嶺外代答》卷八《月禾》。 [48] 俱見《蘇東坡全集》續集卷三《和陶詩》。 [49] [宋]蘓轍《欒城集》後集卷五《和子瞻次韻陶淵明勸農詩一首》。 [50] 程民生:《宋代地域經濟》,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54-55。 [51] [美]彼得.J.戈雷斯:〈宋代鄉村的面貌〉,《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1,2。 [52] 韓茂莉:《宋代農業地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180-182。 [53]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三,紹興三年三月癸未。 [54] 《宋會要輯稿·食貨》一八之二六。 [55] 《輿地紀勝》卷一百二《梅州》。 [56] 《欒城集》卷五《和子瞻次韻陶淵明勸農詩,並引》。 [57] 《嶺外代答》卷三《五民》。 [58] [宋]曽鞏:《元豐類稿》卷四十四《尚書都官員外郎王公墓誌銘》。 [59] [宋] 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六。 [60] 《宋史》卷四百九十五《黎洞》。 [61] 《嶺外代答》卷二《海外黎蠻》。 [62] 《輿地紀勝》卷一百,引餘崇龜《賀潮州黃守》。 [63] 《嶺外代答》卷十《蠻俗門》。 [64] 《蘇東坡全集》續集卷三《和陶詩》;又[宋]趙汝適:《諸蕃志》卷下《海南》有同樣記載。 [65] 《嶺外代答》卷三《外國門上》。 [66] 《輿地紀勝》卷一百一《德慶府》。 [67] 《輿地紀勝》卷一百《潮州》。 [68] [宋]祝穆:《方輿勝覽》卷三七《南恩州》。 [69] [宋]司馬光:《涑水紀聞》卷十三;又《中華野史,宋朝》卷一,687。 [70] 《輿地紀勝》卷一百五《象州》。 [71] [宋]秦觀:《淮海集》卷十一《寧浦書事六首(之二)》。 [72] 《輿地紀勝》卷一百十一《貴州》。 [73] [宋]黃庭堅:《山谷內集詩注》卷十二《謫居黔南十首(之八)》。 [74] 《輿地紀勝》卷一百十九《欽州》。 [75] 《輿地紀勝》卷一百二十四《瓊州》。 [76] [宋]曾鞏:《隆平集》卷一八《武臣,曹克明》。 [77] 《嶺外代答》卷三《外國門下,瑤人》。 [78]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十三,咸平元年秋七月壬戌。 [79]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二官政二:「發?司歳供京師米,以六百萬石為額:淮南一百三十萬石,江南東路九十九萬一千一百石,江南西路一百二十萬八千九百石,荊湖南路六十五萬石,荊湖北路三十五萬石,兩浙路一百五十萬石,通餘羨歳入六百二十萬石。」 [80] 《嶺外代答》卷四《常平》。 [81] 《晦庵集》卷二十五《與建甯諸司論賑濟劄子》。 [82] [宋]唐庚:《眉山集__眉山詩集》卷五《端孺糴米龍川得粳糯數十斛以歸作詩調之》。 [83] [宋]吳自牧:《夢梁錄》卷一六《米鋪》 [84] 《晦庵集》卷二十六《上宰相書》。 [85] 《晦庵集》卷二十一《與宰執劄子》。 [86] [宋]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十五《申樞密院乞修沿海軍政》。 [87] [宋]方大琮:《鐵庵集》卷二十《與何判官士頤》。 [88] [宋]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卷第一百四十三《寳學顏尚書》。 [89] [宋]王阮:《義豐集》卷一《代胡倉進聖德惠民詩一首》。 [90]《鐵庵集》卷三十三《廣州乙巳勸農》。 [91]《輿地紀勝》卷九五《英德府》。 [92]《嶺外代答》卷三《惰農》。 [93]《嶺外代答》卷八《月禾》。 [94] 《輿地紀勝》卷一百二《梅州》。 [95] 《水經注》卷第三十六。 [96] 《蘇東坡全集》後集卷九《書柳子厚〈牛賦〉後首》。 [97] 《隆興潮陽縣誌》卷十二《名宦列傳》。 [98] [明]黃佐:《廣州人物傳》卷六。 [99] [清]張長慶:《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