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和大农,恩格斯也“建议把各个农户联合为合作社,以便在这种合作社内愈来愈多地消除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并把这些合作社逐渐变成全国大生产合作社拥有同等权利和义务的组成部分。”可见恩格斯对中农和大农的合作社的表述,与小农合作社有差异。中农和大农往往雇工经营,他们组成合作社在开始时还会有着雇工,并且也和其他类型合作社的权利、义务不同。这种合作社有可能接近前述丹麦的合作社。 小农、中农和大农的合作社,都是“新的生产方式”,都可以使农民免除受资本主义经济排挤而破产的结局。尤其是小农的合作社,由于“把各小块土地结合起来并且在全部结合起来的土地上进行大规模经营”,就显示了比小农经营的经济效益。首先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合作生产必须讲求经济效益,节约劳动,把节约出来的劳动力用于扩大合作社的生产规模。恩格斯指出,合作社扩大生产有两种方法,一是扩大土地耕种面积;二是从事工副业等多种经营。但两者都需要国家帮助,国家要向合作社提供贷款,合作社要讲经济核算。 合作社同国家的关系,在经济上仍然是等价交换的关系,但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上考虑要给合作社以优惠,如合作社向国家银行贷款要有抵押、要付利息,不过国家可以降低利率,以及提供各种机器、化肥等物资,但不是无偿提供。由此可见,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恩格斯并不认为商品货币关系就能取消,因为由此产生的信贷等经济活动还是联系国家与合作社之间的经济杠杆。 最后,合作社的形式也不是从一建社起就是固定不变的。从小农的私人生产和占有到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也可能有一些中间的过渡形式,例如是否可能会有土地入股分红的那样形式,恩格斯没有说明。但恩格斯认为合作社发展会有几个等级:一是中农和大农的合作社与全国大生产合作社之间的差别,所以要有个从前者到后者的提高过程,二是农民合作社与社会其他部分之间有差别,所以要“逐渐把农民合作转变为更高级的形式,使整个合作社及其各别社员的权利和义务跟整个社会其他部分的权利和义务处于平等的地位。”三是由各个合作社组成为全国大生产合作社。 合作社每一个等级之间都有权利和义务不平等的问题。这也意味着存在着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济成份。 当农民合作社达到与社会其他部分权利和义务相等时,也就意味着农民集体所有制消亡而进入整个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时期。那时的合作社也将会变成别的更高级的形式。那时的情景是不能预先规定的。 (三)社会主义农业合作论的重新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农业生产的坚定的合作论者。为了建立与资本主义农业不同的生产形式,他们提出了与资本主义市场农业相对立的社会主义计划农业,这在《共产党宣言》和《论土地国有化》等著作中都有极为完整的表述。为了解决社会主义计划农业的组织形式问题,他们根据不同的土地公有制形式,提出了农业工人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来组织社会主义社会的农业生产的方案。这一构想被后来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所尊重。但是这一思想在经历了苏联、东欧各国和中国、越南、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数十亿农民的几十年的短暂辉煌后,普遍以失败而告终。 这种失败是残酷的。但是对这种失败的历史总结在我国由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未能按照思想发展史的本来面目去进行。于是国内外就有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正确的,是斯大林在镇压了异已后曲解了革命导师们的思想,建立了集体化农庄,使苏联走上了一条社会主义的不归之路。有的甚至在此基础上立论,试图从俄罗斯的村社传统出发来证实斯大林时期俄国农民对农村公社的回归,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必然失败。如此等等。 为了全面分析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史的成败得失,首先要还思想发展史的本来面目。 近代农业合作的经济思想源于欧洲。早期社会主义者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无情的批判,进而主张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建立他们的“理性王国”过程中,产生了农业合作思想的萌芽。而占有重要地位的是法国的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在他们之前的一些社会主义者的思想,虽然包含有合作经济思想的萌芽,但是,他们没有有意识地提出合作经济思想,而主动有意识的提出农业合作思想的是法国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傅立叶为我们构建的农业协会实际上就是一种农业合作经济。他所说的协作,就是“在农业和家务上不仅使许多富裕程度不同的家庭的经济能力和劳动能力协作起来,而且也使情欲、性格、嗜好和本能协作起来”从而“发展每个人的情欲、嗜好和本能而不触犯群众,从幼年起就发挥儿童的多种劳动天赋,把每个人放到符合他的本性的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经常变换工作和用足以产生劳动引力的魅力来维持工作。”[13]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农业协会实际上就是农业的合作组织。傅立叶关于农业合作的主要思想是:第一,农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必须有科学规划。他认为,在文明制度下,尽管由于有人激烈反对农业的组合,造成了农业发展的重重的障碍,但只要人类要走向和谐制度,就不可能阻碍农业协会的建立,为此他提出组织农业协会的关键是人类对农业协会这种组织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