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和发展经济,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直接满足全体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就将根除笼罩着现存社会的一切混乱和无政府状态,将永远摆脱经济危机。欧文同样强调了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张劳动公社要广泛采用工业大机器和技术发明,以代替各方面的笨重体力劳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欧文看来,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机器生产给社会带来的后果也就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机器成为资产阶级剥削和奴役无产阶级的工具;而在公社制度下,机器将变成节约劳动、时间和资金,增加财富,为人类谋福利的手段。 第一国际时期的英国社会主义者鲁克拉夫特则提出将土地交给负有关心全社会福利使命的国家政权,并由他们组织统一的公社实行大规模地有计划地耕种,以尽可能使用能够节省劳动的机器,使科学能为大家的福利服务。 以英国为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马克思同样主张社会主义土地国有基础上的农业计划论。但是这一理论在前三百年英国以外的社会主义者中,都未曾有过空谷回音;在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共产主义运动中,法德俄的社会主义者普遍没有认同这一理论。于是才有了恩格斯的《法德农民问题》一文。 《法德农民问题》尽管分析的是法德农民问题,但同样以是英国为其全部立论根据的。第一,它根据英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同样主张消灭小农经济,而这种消灭不是依靠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提供社会帮助,引导农民建立合作社来实现。对法德众多的小农仍然是争取是改造,而不是长期保全;第二,以英国的模式来看待未来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方式。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尽管提出了法德等落后国家农民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但他对未来社会农业的发展问题仍然与马克思一样,是奠基于英国之上的社会主义土地国有基础上的农业生产计划论,恩格斯并没有因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而有所改变,而是随着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完全以工业生产的形式来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主张,对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剥夺或赎买来的大土地,不是交给私有意识强烈的农民,而是建立公有农场,组织集中式的农业生产。第三,以英国状况立论来分析法德社会主义者的错误。在《法德农民问题》第一部分中,恩格斯批判的是法国工人党的土地纲领,而批判的证据则不是来自法国,而是取自英国的情况。在论证土地纲领“取消一切现行的间接税和直接税,代之以对三千法郎以上的一切收入征收的单一的累进税”的要求时,恩格斯引用了英国的例子进行了反驳,并认为“除了社会主义政府以外,没有一个政府能采取这类做法。”。在第二部分如何解决法德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问题时,恩格斯并没有根据法德农业的实际状况提出不同于英国农业生产的另一条道路,而是重申了马克思在《论土地国有化》一文中的英国办法,并同时主张“把这些合作社逐渐变成全国大生产合作社的拥有同等权利和义务的组成部分。”[1] 其计划性生产的成份比马克思的构想具有更大的范围。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农业思想如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样,主要是属于英国的。这种以英国为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模式的最基本主张是社会主义土地国有基础上的农业计划论。这一理论随着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而基本被否定。但在农业合作论、城乡一体论和农民改造论上仍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观点,其负面影响是较大的,有必要进行重新认识。 二、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的思想 (一)国有土地上的农业工人合作社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和《论土地国有化》等著作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土地国有化基础上有计划地发展农业的思想。但没有解决农业的生产的组织形式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恩格斯的贡献。 1842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写的序言中批判亨利·乔治的地租论时,提出了土地国有以后的土地经营问题,即在社会共同占有土地基础上实行共同耕种:“马克思学派的社会主义者也要求把土地交给社会,但不仅是土地,而是同样还有其他一切生产资料。但是,即使我们撇开其他生产资料的问题不谈,这里也还有另外一个差别。土地如何处理呢?以马克思为代表的现代社会主义者要求共同占有土地和为共同的利益而共同耕种,对其他一切社会生产资料——矿山、铁路、工厂等等也是一样;亨利·乔治却只限于像现在这样把土地出租给单个的人,仅仅把土地的分配调整一下,并把地租用于公众的需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用于私人的需要。社会主义者所要求的,是实行整个社会生产体系的全面变革;亨利·乔治所要求的,是把现在的社会生产方式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实质上就是李嘉图学派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中的极端派提出的东西,这一派也要求由国家没收地租。”[2] 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中提出了“让工人在国营工场和国营工厂,以及在国营农场工作”。[3]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提出“组织劳动或者让无产者在国家的田庄、工厂、作坊中工作”。[4]的主张,这实际上就是由国家经营农场的思想。 由国家经营农场的设想,是根据当时革命形势考虑无产阶级有可能掌握国家政权时的措施。但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