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农学论文 → 农艺学 |
|
|||||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思想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5:34 点击数:[] ![]() |
|||||
种被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列宁承继了的城市优越论成为苏联建设史上一贯坚持的发展战略。列宁时期提出了政治上从城市对农村施加影响,经济上从乡村农业生产中提取城市工业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全盘肯定集中化的长处,一贯对农村持反感态度,对一切形式的自发性组织不信任等等。斯大林以此为出发点制定了把城市工业化建立在强制性的农业集体化之上的方案,确定了“农村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为了加快这种城市工业化进程,把城市的经济建立在对农村的剥削之上等等。城市优越论成为不管农民死活的理论依据。斯大林后来的继任者尽管在农业体制进行了种种改革,但城市优于乡村的指导思想始终不曾改变。苏联的这种城市优于乡村的工业化模式培植了大批的城市精英,在实际上非但没有解决城市与农村的矛盾,而是进一步扩大了现代城市和落后的乡村之间的差别。搞跨社会主义苏联的决不是落后反动的乡村农民,而是先进优越的城市精英。 需要社会主义政治家们警醒的是,严格承继了马克思恩格斯城市优越论的列宁,绝对没有想到他创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会有被颠覆的一天;而被西方毁之贬之的毛泽东乡村优越论——“农业乌托邦”[47]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则继续支撑着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进行着以人类共同幸福为目标的新社会的建设。我们或许从中能够受到一些启示。 因此,我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类自由发展的城乡一体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当奋斗的目标,但是他们提出的城市优越论策略在实践中的失败需要我们进行新的思考。我们既不赞成乡村优越论,更反对城市优越论。乡村和城市在发展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们是人类生存空间两个不同的载体。在乡村中生活的农民和市民以及在城市生活的农民和市民都是平等的主体,他们都有在整个社会平等发展的权利。而平等地配置这种资源的只能是市场机制,而不是经典思想家们提出的计划机制。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503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88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79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一卷,第220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一卷,第389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二卷,第547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444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416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第561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第429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二卷,第420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二卷,第634—635页。 [13]《傅立叶选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10月第2版,第69页。 [14]《傅立叶选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10月第2版,第176页。 [15]《傅立叶选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12月第2版,第28页。 [16]《欧文选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8月第2版,第322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68页。 [18]《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2卷,第528页。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二卷,第625—626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69页。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二卷,第231页。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00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02—503页。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0—452页。 [25]参见丁泽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农业的思想》,农业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57—158页。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第441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一卷,第261—262页。 [28]《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6卷,第215页 [29]《斯大林全集》第11卷,第142页。 [30]《毛泽东选集》第一版,第4卷,第1366页。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一卷,第273页。 [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四卷,第172页。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69页。 [34]《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9卷,第100页。 [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三卷,第333页。 [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一卷,第273页。 [37]《马克思思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三卷,第330页。 [38]《资本论》,第1卷,第551—552页。 [3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三卷,第335页。 [4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的版,第四卷,第436页。 [4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三卷,第335—336页。 [42] 转引自马丁·巴勃:《乌托邦之路》,波士顿比凯恩出版社,1958年版,第27页。 [43]转引自马丁·巴勃:《乌托邦之路》,波士顿比凯恩出版社,1958年版,第34页。 [44] 参见:张少华著:《美国早期现代化的两条道路之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刘祚昌著:《杰斐逊的农业理想国》,《杰斐逊改造美国土地制度的宏图》,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 [45] 《列宁全集》第2卷,第192页。 [46] (美)莫里斯·迈斯纳著:《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乌托邦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1月版,第50页。 [47] (美)莫里斯·迈斯纳著:《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乌托邦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1月版。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