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水利工程
   我国水资源变迁的历史回顾*      ★★★ 【字体: 】  
我国水资源变迁的历史回顾*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44:28   点击数:[]    

存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水、土(土地和土壤)和草木植被以及由此滋生的万物。我国最早一部地理著作《禹贡》假托大禹治水的故事,记述当时人们地域观念中九州的地理环境,除了强调各州的土壤和植被外,更重视的是各州的水环境,其导水一节就是讲疏导河流,治理好人们的生存环境,最后达到“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由于我国先民们主要从事农耕业,而土和水是农耕业主要资源,所以《国语·周语上》云:“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湿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然而水土两者,略有不同。土基本上是固定的,而水则有丰枯之分。《管子·水地篇》:“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菀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经脉之通流者也。”更突出的是强调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认为“水”是“集于天地,而藏于万物,产于金石,集于诸生,故曰水神。”万物的生长、特性都是由水决定的。宇宙间万物之所以形形色色,“是故具者何也,水是也。万物莫不以生,唯知其托者能为之正,具者水是也。故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这是我国最早一篇论述水资源的文字,将水提高到“万物之本源”的地位,并敬之为“神”,可见我国古代人们对“水”在人类生存中的意义,已有十分深刻的认识。《吕氏春秋·尽数》云:“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尰与躄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尪与伛人。”这是说不同的水环境对人们生理的影响。直至汉代,人们对水资源仍然十分重视,并认为与国家富强有关。《盐铁论·刺权》:“今夫越之具区,楚之云梦,宋之钜野,齐之孟诸,有国之富而霸王之资也。”具区、云梦、钜野、孟诸都是古代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湖泊。

    人们认识到对自然界的索取应该有时有节,包括水资源在内。《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教民“节用水火财物”。《国语·周语下》云:“灵王二十二年,谷洛斗,将毁王宫,王欲壅之,太子晋谏曰:不可。”认为“夫山,土之聚也;薮,物之归也;川,气之导也;泽,水之钟也。夫天地成而聚於高,归物於下,疏为川谷,以导其气:陂塘汙庳,以钟其美。是故聚不吔崩,而物有所归;气不沈滞。”《国语·鲁语上》记载:“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

    如果违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索取水资源,最后必将得到自然界的报复。《国语·周语上》:“夫水土演(长流之意)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川竭,山必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十一年,幽王乃灭,周乃东迁。”当时人们已经知道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认为水资源枯竭,将导至国家衰亡。《左传》成公六年,记载晋人谋取离开故绛,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監,国利君乐,不可失也。对曰:不可。郇瑕氏土薄水浅,水环境污染,民愁则垫隘,於是乎有沉溺重腿(风湿)之疾,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

    《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大司徒的职责之一,就是管理河流、湖泊中的各种水生动物。其下属有“川衡”“掌巡山泽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舍其守。犯禁者,执而诛罚之。祭祀、宾客,共川奠。”“泽虞”“掌国泽之政令,为之厉禁区,使其地之人守其财物,以时入之于玉府,颁其余于万民。凡祭祀、宾客,共泽物之奠,丧纪,共其苇蒲之事。若大田猎,则莱泽野,及弊田,植虞旌于以属禽。”不论这种官制是否严格实施,但反映当时人们观念里已经希望有这样一套机构班子对人们生存的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协调的关系,这正是当时人们强烈环境意识的集中反映。这种观念形成的背景是我国传统的农业社会,而水是农业的命脉,人们在生产实践中领悟到水资源的重要,于是很早就产生重视水资源的观念。

以上种种对水资源认识的观念,主要产生于古代黄河流域。一则是黄河流域农业开发较早,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关系,人们认识就比较深刻。二则是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无灌溉就不可能取得高产,因此人们对水资源更为珍惜。三则以上记载的地域背景都是在黄河流域,因此,我们可以认定:生活于黄河流域的古代人们最早意识到我国水资源并非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需要加以珍惜和保护。可惜以后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大力开发水资源,最后也就是黄河流域最早耗尽了水资源,破坏了水环境。环境和发展的矛盾,是我国人民二千多年来的两难抉择。

 

三、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水资源变迁的过程

    历史上我国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的原因,除了整个大气候环境的变化,如气候转暖、转寒外,主要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加工而引起的。

    (一)影响水资源变化的重要因素是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强烈开发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的强烈开发,始于西汉武帝时代。《汉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漳水十二渠始创者辨析①

  • 下一篇文章:清代河西走廊的水利纷争与水资源分配制度*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我国水资源变迁的历史回顾*”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我国水资源变迁的历史回顾*”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布置方案的影响因...
  • ››浅论官溪水电站机组转速下降不到停...
  • ››浅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
  •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成因、成灾与治...
  •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 ››舟曲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及经验
  • ››城市园林绿地雨水利用的方法探析
  • ››浅析舟曲县干旱与水资源利用问题
  • ››浅议水利工程投标报价评分的类型及...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管...
  • ››我国水资源变迁的历史回顾*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