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 |
|
|||||
中国古代农民的构成及其变化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12:34 点击数:[] ![]() |
|||||
事业部1973年本,第31页。 [44] 同42。 [45] 《史记》卷129《货殖列传》,第10册第3272页。 [46] 《春秋在傅注·襄公九年》,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册第966页。 [47] 《汉书》卷24上《食货志》,第4册第1124页。 [48] 《史记》卷68《商君列传》,第7册第2230~第2232页。 [49] 《商君书》第15篇《徕民》,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第26页。 [50] 《汉书》卷24上《食货志》,第4册第1126页。 [51] 同50。[52] 同50书,第1132页。 [53] 同50书,第1137页。 [54] 同50书,第1143页。 [55] 《中国田赋史》第二编第4章,第83页。 [56]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料室编,中华书局1961年版。 [57] 《册府元龟》卷105《帝王部·惠民》,第2册第1257页。 [58] 《旧唐书》卷105《宇文融传》,第10册第3217册。 [59] 《旧唐书》卷48《食货志》,第6册第2086页。 [60] 《新唐书》卷52《食货志》,第5册第1351页。 [61] 《唐会要》卷85《逃户》。 [62] 《全唐诗》卷427,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7册第4704页。 [63] 同62书,第4666页。 [64] 《清实録·康熙朝》卷215,43年正月辛酉条,中华书局版第6册第178页。 [65] 同50书,第1137页。 [66] 《汉书》卷《元帝纪》,第一册第281页、第287页。 [67] 同37。 [68] 《后汉书》卷54《杨震传》,第7册第1760页。 [69] 唐长孺:《唐代的客户》,转引自《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28页。 [70] 《宋会要辑稿·食货》卷1,第5册第4813页。 [71] 《大元国朝圣政典章》卷57《刑部·禁典雇》,第19册第12页。 [72] 《名实録·太祖朝》卷73,洪武5年5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第2册第1352页。 [73]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100《吏部·礼律仪制》,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本第2册第284页。 [74] 冯尔康主编:《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河南人民山版社1993年版第122页。 [75] 《后汉书》卷24《马援传》,第3册第828页。 [76] 《晋书》卷93《王恂传》,第8册第2412页。 [77] 同76。 [78] 《晋书》卷26《食货志》,第3册第791页。 [79] 《隋书》卷24《食货志》,第3册第674页。 [80] 同79。 [81] 《新唐书》卷52《食货志》第5册第1357页。 [82] 《宋史》卷304《刘师道传》,第29册第10064页。 [83] 同71。 [84] 《大元国朝圣政典章》卷42《刑部·主户打死佃客》,第15册第25页。 [85] 万历《秀水县志·舆地》卷之一《风俗》。 [86] 嘉庆《松江府上》卷5《风俗》,引正德府志。 [87] 《史记》卷48《陈涉世家》,第6册第1949页。 [88] 《汉书》各自本传。 [89]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7,《四库全书》本第1039册第564页。 [90] 《桂林方氏宗谱》卷7《方庚传》,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5册第234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91] 《说梦》卷2《拐匪破案》。 [92] 《明律集解附例》卷20《刑律门殴·奴婢殴家长》,1908年版本。 [93]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810《刑部·刑律斗殴》,第9册第844页。 [94] 《读例存疑》卷36《刑律斗殴·奴婢殴家长》,光绪31年京师刻本。 [95] 薛允升:《唐明律合编》卷22《奴婢殴家长》,商务印书馆版第4册第509页。 [96] 同94。 [97] 收入《郑天挺纪念论文集》,第56页~第57页。 [98] 《后汉书》卷49《仲长统传》,第6册第1648页。 [99] 《晋书》卷39《刁逵传》,第6册第1845页。 [100] 《清实録·世祖朝》卷58,8年7月丙子条,第3册第458页。 [101] 《沉氏农书》,见《学海类编余集》。 [102] 《租核·减租琐议》。 [103] 拙文:《清代地主阶级述论·地主雇工经营简况示例表》,载《中国古代地主阶级研究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104] 《碑传集》卷144,沉德潜:《张孝子士仁传》,光绪江苏书局校刻本。 [105] 《履园丛话》卷7《种田》,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85页。 [106] 同97书,第55页、第67页。 [107] 同2。[108] 同60。 [109] 详见拙义《关于中国封建时代自耕农的若干考察》,见《中外封建社会劳动行状况比较研究论文集》第85页。 [110] 杨国宜:《宋代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生活》,见《中外封建社会劳动者状况比较研究论文集》第181页,第188页、第198页。 [111] 《莱芜集》,第363页。 [112] 同109书,第86页。 [113] 《辽夏金经济史》,河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95页~第397页。 [114] 《宋史》卷173《食货志》,第13册第4163页。 [115] 同50书,第142页。 [116] 《通典》卷2《食货·田制》,第16页。 [117] 《袁氏世范》卷3《富家置户多存仁心》。 [118] 《履园丛话》卷4《协济》,上册第110页。 [119] 查继佐:《罪唯録》传卷31《李自成传》。 [120] 谈迁:《国榷》卷100,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6册第6017页。 [121] 朱熹:《朱子语类》卷133《盗贼》,《四库全书》本第702册第693页。 [122] 《中国古代的早熟性》,载《新建设》1951年第4卷第1期。 [123] 《中国封建制的开端及其特征》、载《文史哲》1951年第一卷第2期。 [124] 《论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村社制和农奴制残余》,载《厦门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论明清社会的发展和迟滞》,载《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4期。 [125] 《晋书》卷113《苻坚载记》,第9册第2895页。 [126] 同125书,第2898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