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认识,对自己心目中所追求的理想与农民存在着严重对立的分析等等,是非常准确的。同时,他也认为,农民众多而分散,经济上的追求发家致富与政治上的依附性、可塑性实是同一枚钱币的两面,历史上,农民们总是历代社会精英“改朝换代的工具”[10];现实中,如果组织策略得当,农民则可以教育与改造成“一心为公”的劳动者。他从消除社会不平均为广大农民开辟脱离苦难的“黄金前途”[11]的主观愿望出发,主张“趁热打铁”,紧接土改之后全面推进集体化运动,叫农民家庭经营的“小生产绝种”[12],对中国农民进行“革命性”的改造,全面抑制农民的自发倾向,将所谓的贫富分化消灭于萌芽之中。毛泽东推动的农民“小生产绝种”运动,是他在特定环境中策略方针的高超应用。 毛泽东所采取的第一项策略是,以阶级斗争和政治教育为武器,教育引导农民转变思想。具体则是运用长期在农村革命中发动组织农民而形成的一套工作方法,即“访贫问苦,物色积极分子,扎根串连,团结核心,进行诉苦,组织阶级队伍,展开阶级斗争”和“抓两头,带中间”[13]的策略办法,进而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学习会、忆苦思甜会、批判批斗会展开思想教育,并常常将其与惩治地富反坏(后来加了“右”)的斗争会和公审会相结合,“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即‘一大二公’思想——引者注,下同),批评资本主义倾向 (即农民的‘自发倾向’)”[14];同时,政治上是“以贫划线”、“唯贫独革”、“唯贫独美”;对农民从思想意识上由外到内、由内到外进行“彻头彻尾”的教育改造。于是,农民的个体经济积极性与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混同起来,农民家庭单干劳动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批判,农民从事农副产品贩运、工副业生产被当作搞资本主义投机倒把打击,一部分农民生活相对富裕成了两极分化,引导劳动者对劳动物质利益的关心成了物质刺激,按劳分配则是资产阶级法权,等等。结果,农民的“自发倾向”被批倒批臭而无处藏身。土改后的中国农村进一步强化了“穷则革命”、“穷则光荣”的下层贫民优势,广大农民群众被引导着不能不放弃私有观念和“自发倾向”。 毛泽东采取的第二项策略是在“趁热打铁”,“步步深入、快速升级”。他敏锐地抓住土改斗争高度掀起的阶级斗争与政治斗争氛围,力主“不断革命论”,土改之后,立即“搞互助组、合作社……一个接一个,趁热打铁,中间不使冷场”[15],“不能隔得太久,不能断气,一鼓作气”向前行[16],使分散被动的农民来不及反应便不能不接受和适应平均主义改造的现实。于是,通过所谓的合作化,单一的集体所有制取代了农民那仅有的一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那历来与农民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商品市场也被缩小到无法再小的限度;随之,人民公社刮起的“共产”风,进一步向农民家庭“共产”,农民家中的自留地、牲畜家禽,甚至房屋、农具、衣被、存款等也囊括其中,所有制关系单一化,(“唯一的经济基础”)、生产劳动的集中化,产品分配的工分化(平均化),流通领域官办供销化,以至农民的衣食住行都在政府的控制之内,农民们真正犹如大机器的一个个零件,“小私有”被彻底地解决了,成了名副其实的“无产者”;就是在公社体制无法为继而被迫退回到“队为基础,三级所有”,并开放农民的部分“小私有”、“小自由”的情况下,毛泽东还对农民的“私有观念”与“自发倾向”仍然耿耿于怀,转而在那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中,推动广大农民在“灵魂深处闹革命”,“狠斗‘私’字于闪念之间”,割“资本主义尾巴”,以继续朝着他认定的人民公社理想社会迈步前进。 尽管“一大二公”模式的平均主义与中国农民的追求相背离,但在毛泽东高超策略的运作下,集体化运动不仅得以全面展开,而且还呈现出广大农民“一哄而起,高潮迭起”奔向“共产主义天堂”的场景。我们不能把农民在“阶级斗争一抓就灵”[17]背景下长期失去自我的无奈,当作农民的自愿选择。身处中国农村土地改革之后,在暴力革命与阶级斗争的浓重火药味还正弥漫的大背景下,面对集体化运动领导者组织运动农民那高超而娴熟的政治斗争策略,那生性追求发家致富、财产私有,但依附性与可塑性极强的农民有无接受改造的自我选择便可想而知。因此,如果说,集体化时代中国农民的主体受到了平均主义空前的改造,倒是绝对的恰当! 其三,在集体化运动中,我们看到农民被“一大二公”平均主义改造的同时,更应该把握农民还是瓦解“一大二公”平均主义功臣的本质。面对阶级斗争的锐利武器和政治运动的冷酷无情,农民仍然一次次抵制“一大二公”式的平均主义改造,冲破人民公社体制的束缚:合作社初期,入社农户仅占到农户的15%时,农村就多次出现过抵制“共产风”的“生产力起来暴动”[18];高级社化之后,立即出现的是农村的“闹社”、“退社”风潮以及“包产到户”的萌发;60年代初,有所谓的“单干风”泛滥,各地农民普遍要求分田单干,“包产到户”;还有那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贫苦农民为代表的暗中“包产到户”与单干之举[19],以及广大农民长期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