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农民不是平均主义者:打造平等与公正      ★★★ 【字体: 】  
农民不是平均主义者:打造平等与公正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10:27   点击数:[]    

意识受到猛烈的批判。现在各种辞典涉及平均主义及其意识时,均无不与农民意识和农户家庭经营的“小农经济”相联系(可参见《辞海》1979、1989、1999年版)
[3] 参见毛磊等:《对平均主义界说的若干理论思考》,见《江汉论坛》1990年第3期,第27页,《中国的平均主义》,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页。
[4]董楚平:《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孙叔平:《谈农民的历史作用》,《群众论丛》,1981年第1期;《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90年,第2期,第90页。
[5]毛泽东:《土地问题与反富农策略》(1921、2、8)《 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斗争史料选编》第492页,人民出版社, 1981。
[6]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4、5)《 列宁选集》第4卷,第 181页,人民出版社,1960。 
(二)农民发家致富与“一大二公”的较量
 
已经凝固的历史告诉我们:以“一大二公”为追求的农村集体化运动,不仅曾经使中国农民“一哄而起、高潮迭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而且还整整维持了20余年,因此,长期以来,社会与学界在研究与分析农村集体化运动的平均主义失误时,大都认为集体化运动或毛泽东的平均主义是农民平均主义,或是受农民阶级思想的影响,或是迎合了农民的平均主义;总之,人们似乎有充分的理由认为,集体化运动是农民平均主义的产物。然而,深入对这场运动加以分析考察,事实则恰恰相反,集体化运动是一场以平均主义全面改造中国农民主体的运动。它既是广大农民被迫接受平均主义改造的过程,也是追求发家致富的农民主体与“一大二公”平均主义较量并最终瓦解人民公社的过程。
首先,农民的发家致富(即毛泽东要消灭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与“一大二公”式平均主义追求是背道而驰的。对这一认识,立足于建立“一大二公”理想社会与解除中国农民痛苦的毛泽东,具有深刻的洞察。他在第一篇专门分析与研究中国农民问题的论文——《中国农村各阶级的分析》中就深刻而生动地指出:农民小资产阶级“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发财观念极重”,对“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总想爬上更高一层的地位”[1]。30年代初期,他在推动没收一切土地和实行土地国有政策遭到农民抵制时,则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私有是农民们的“天性”;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不可求得的资本主义前途”[2]。至50-60年代,他对农民发家致富的自发倾向与自己的“一大二公”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的认识更加清晰;他强调说,农民作为“劳动者”可以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革命性,但作为追求财富的“私有者”和发财致富的“个体劳动者”,表现出的是资本主义的自发倾向。农民追求发家致富,“是不稳固的,时刻向两极分化”,“如果听任这种自发倾向发展下去,就会使农村资本主义的阵地加强起来,社会主义阵地削弱下去。”[3]他多次发出严重警告:“农民中的资本主义倾向是严重的,只要……稍微放松了对于农民的政治工作,资本主义倾向就会泛滥起来”[4]。因此,所谓的“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即教育农民放弃发家致富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5]。当他看到“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一天天地在发展,新富农已经到处出现,许多富裕中农力求把自己变为富农”[6]时,他便从路线斗争的高度指出:农民作为私有财产者与个体劳动者“闹单干”所表现的“自发倾向”问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7];我们进行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使小私有与个体劳动的农民“小生产绝种”[8]。由此表明,相比与集体化运动及其领导者毛泽东当年所追求的“一大二公”目标,农民上述追求的发家致富与增殖私产的意识,都被视为“资本主义的自发倾向”,是在重新制造“贫富分化”或“两极分化”[9],可谓与“一大二公”式的平均主义意识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毛泽东自幼生于农村,成为共产党人之初主要分管农村工作,随后则长期领导与生活在农村根据地,十分明了广大农民的疾苦,尤其同情农村下层贫农、“赤贫”的悲惨遭遇和基本要求。同时,毛泽东当年的革命夺权斗争只有先在农村兴起,并处于非常残酷的阶级斗争时期,革命难以发动,首先能动员起来的总是那些下层最贫穷的农民积极分子或“赤贫”。他们一无所有,“穷则思变”,敢做、敢为,对旧制度的“一些破坏的工作只有他们做得出”,而且,他们在阶级搏斗中还表现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勇敢能战。毛泽东长期身临其境,对他们自然产生一种强烈而特殊的情感;于是,下层贫农尤其是“赤贫”的平均意识就被鲜明地突显出来,并成为毛泽东眼中当然正确的农民思想或农民精神;相反,广大农民发家致富、增殖私产的努力劳动意识,则被毛泽东认为是错误的农民阶级意识,视为革命教育与改造的对象。
其次,在集体化运动中,广大农民“一哄而起,高潮迭起”,狂奔“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他们追求平均主义的真实反映,而是他们在阶级斗争中遭受平均主义改造的结果。毛泽东关于农民私有属性及其可能产生差别与分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册书与明清以来两湖乡村基层赋税征收

  • 下一篇文章:善待农民家庭经营:培育市场主体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农民不是平均主义者:打造平等与公正”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农民不是平均主义者:打造平等与公正”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农民不是平均主义者:打造平等与公...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