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地影响了地域社会的性质、结构、内部关系和外部环境及其变迁。[23]建立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郑振满通过考察莆田江口平原的神庙系统和祭典组织及其演变的历史过程,指出神庙祭祀组织也是一种社会组织,受到官方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的制约,祭祀圈不仅仅是台湾汉族移民社会的特殊历史产物,而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普遍现象。[24]陈春声研究三山国王信仰与台湾移民社会关系,探讨了清以前大陆原乡士大夫阶层和民间社会关于三山国王信仰的不同传说和解释,以及这些传说随着广东客家人移居台湾,在当地流播和变化的状况。[25] 总结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历史人类学尽管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但是,历史人类学的开展实际上扎根于20世纪初华南地域社会研究中的经济学、人类学、民族学开展时的多学科传统。另一方面,历史人类学对王朝典章制度的强调和对区域社会史的关注,则表明历史人类学与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学,特别是社会经济史的探索与追求一脉相承。 总的说来,二十世纪华南农村社会史在陈翰笙、傅衣凌、梁方仲等前辈学者开拓下,无论是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还是在国际化的视野下开展的具有历史人类学色彩华南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展望今后,未来华南农村社会史的研究,必须进一步拓展课题,积极开展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和交流,力争形成具有鲜明华南地域特色的农村社会史研究的理论和流派。 作者简介:黄志繁(1972——),男,江西石城人,南昌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后。
[1]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Chinese Lineage and Society: Fukien and Kwangtung, the Athlone Press, University of London, 1966;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Lineage Organiza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 the Athlone Press, University of London,1958;中译本《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刘晓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2] Barbara Ward, Sociological Self-awareness: Some Uses of the Conscious Models, Through Other Eyes: an Anthropologist’s View of Hong Kong Hong Kong: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kong,1985. [3] 参考王晴佳:《台湾史学50年:传承、方法、趋向》,麦田出版社,2002年,第96—106页。 [4]陈其南:《房与传统中国家族制度:兼论西方人类学的中国家族研究》,载《家族与社会》台北:允晨出版公司,1990年。 [5]主要有华琛(James Watson)、武雅士(Arthur P. Wolf)、桑格瑞(P.Steven Sangren)、华德英(Barbara Ward)、日本的田仲一成等人。 [6] James L. Watson, Standardizing the Gods:The Promotion of Tien Hou(Empress of Heaven) along the South China Coast,960-1960,in David Johnson ,Andrew Nathan and Evelyn Rawskil,eds. Popular Culture in Late lmperial China,pp.292-324.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7] 参考张小也:《人文学者的工作坊》,中华读书报, 2002年5月22日“文史天地”栏。 [8]关于他们的合作研究历程,可参考蔡志祥《华南:一个地域、一个观念和一个联系》、科大卫《告别华南研究》和萧凤霞《廿载华南研究之旅》,均载于《学步与超越:华南研究论文集》,华南研究会编辑委员会编,(香港)文化创造出版社,2004年。 [9]刘志伟:《地域社会与文化的结构过程:珠江三角洲研究的历史学与人类学对话》,《历史研究》2003年第1期。 [10]陈春声、陈树良:《乡村的故事与社区历史的建构——以东凤村陈氏为例兼论传统乡村社会研究历史记忆问题》,《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 [11]陈春声:《乡村的故事与国家的历史——以樟林为例兼论传统乡村社会研究的方法问题》,《中国农村研究》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 [12]刘志伟:《宗族与沙田开发——番禺沙湾何族的个案研究》,《中国农史》1992年第4期;《祖先谱系的重构及其意义:珠江三角洲一个宗族的个案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4期;Liu Zhiwei,Lineage on the Sands: The Case of Shawan﹐in Helen Siu & David Faure eds. Down to Earth: the territorial bond in South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附会、传说与历史真实——珠江三角洲族谱中宗族历史叙事结构及其意义》,《中国谱牒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族谱与文化认同——广东族谱中的口述传统》,《中华谱牒研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科大卫的文章分别有:Village Accounts,a Preliminary Study,Proceedings of the 1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sian Studies, Hong Kong:Asian Research Sevice,1986;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Rural Society, Lineage in the Eastern New Territories of HongKong,Hongko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The Lineage as Business Company:Patronage Versus Law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 Business,Reprinted from The Second Conference on Modern Chinese Econmic History January 5-7,1989.The Institute of Economics,Academia Sinica,Taipei; “The Lineage as a cultural invention: The Case of the Pearl River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