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者而完全消失。 农民阶级的意识与集体化运动体现的或毛泽东所主张的平均主义思想也并非毫无联系。这种关联就是农民中下层贫民尤其“赤贫”的平均意识问题。它是集体化运动领导者毛泽东追求“一大二公”式平均主义的现实社会基础。如前所述,农民可为几个阶层,其中农村中最低层的贫农、特别是“赤贫”,他们生活之惨苦,境遇之低下,实在令一切革命者为之动容。他们为生存计,自然可能产生平均的要求;如果能平均财富,对他们有得无失,且形如雪中送炭。毛泽东自幼生于农村,成为共产党人之初主要分管农村工作,随后则长期领导与生活在农村根据地,十分明了广大农民的疾苦,尤其同情农村下层贫农、“赤贫”的悲惨遭遇和基本要求。同时,毛泽东当年的革命夺权斗争只有先在农村兴起,并处于非常残酷的阶级斗争时期,革命难以发动,首先能动员起来的总是那些下层最贫穷的农民积极分子或“赤贫”。他们一无所有,“穷则思变”,敢做、敢为,对旧制度的“一些破坏的工作只有他们做得出”,而且,他们在阶级搏斗中表现得勇敢能战。毛泽东长期身临其境,对他们自然产生一种强烈而深刻的印象,认为他们“最革命”,是农村革命的“先锋”和中坚力量,并赞许他们“样样正确”,让他们“站在一切人之上”,“指挥一切”,不准别人批评他们[[iii]],以便在农村“树立贫雇农权威”[[iv]]。而事实上,由于上述政策与环境,这种贫雇农权威也实实在在地在农村中形成并曾长期存在。这样,在农村中,下层贫农尤其是“赤贫”的平均意识就鲜明地突显出来,并反过来淹没了其他农村阶层的思想,从而成为毛泽东眼中的农民思想和意识。集体化改造开始之时,农村是一个“中农化”的趋势,但从物质生活状况来看,仍然少不了上中下三等级。毛泽东仍然以原有的阶级斗争观点看待集体化,甚至认为这是一场更为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他根据以前推动革命的经验,进一步以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土地革命后的农民,从中农中又划分出“新中农”、“老中农”、“上中农”、“下中农”,甚至还曾再分出“中中农”[[v]],以得出农村60—70%的农民还是的贫苦的或不富裕的;他们中虽有许多人因觉悟不高,暂时还是观望,也会动摇,但同更富裕农民相比较还是容易接受社会主义的,只有那20—30%左右的富裕农民是真动摇和想走资本主义道路。于是,毛泽东把下层贫苦农民与较富裕的农民作为对立面,然后又根据过去根据地内在激烈的阶级斗争面前和在贫雇农威权下,中间动摇的农民必然倒向下层贫农一边的经验,得出了“大多数农民有一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的结论[[vi]]。其实,如前所述,当时能够接受“一大二公”式平均主义的农民绝对是少数,可这少数却成了毛泽东心目中的农民阶级。如果说,集体化运动和毛泽东追求的“一大二公”式平均主义是受了50年代农民的影响,那么“农民”二字应的含义就应限于少数下层贫苦农民。可以这样说,下层贫农尤其是“赤贫”积极分子的平均意识是毛泽东平均主义思想的社会基础,并影响了集体化运动对“一大二公”目标的追求,而作为当时运动主导者的毛泽东,其“一大二公”式的平均主义理论及其政策则进一步助长了农村下层贫民或“赤贫”的平均意识。毛泽东认农村下层贫民或“赤贫”为“最为革命”,并成功地组织起亿万农民队伍,打烂了旧世界,成就了辉煌的功业。然而,时势变迁,面对建设一个新世界,仍然由下层贫民说了算,以穷为革命,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在认识、对待与使用下层贫苦农民尤其是“赤贫”问题上,可谓集中体现了毛泽东一生在农村社会变革中的荣与辱。 另外,长期的战时军事共产主义政策与生活,也与空想社会主义原则没有截然不同的界限。战时平均主义是在一种特殊政治环境中,尤其是在战争军事时期,处于受攻击、被“围剿”的弱小军队或造反者在特定环境中的必然产物。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正是依靠了形同共产体制的战时平均主义,才在极端艰难困苦之下,维持了全体革命者的基本生存和战斗团结,振奋起高昂的革命精神,支持了长期的革命战争,从而迎来了辉煌的胜利。长期适应这种传奇式的特殊经历,不能不使毛泽东对战时平均主义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眷恋。然而,战争既是特殊的政治,也毕竟已经过去;人们的社会意识毕竟要由和平建设时期的社会存在来决定。战时平均主义没有错,更不应脱离当时的特殊环境去指责与批判战时平均主义,但对这种特殊的战时平均主义不能留恋不放,更不能推行于和平建设时期。建国后,毛泽东的脑际中总是辗转于战争年代,叹息那战时平均主义的可贵和难以保持[[vii]];“一大二公”狂热中的“共产风”、大食堂、军事化等等,正反映了战时平均主义惯性对毛泽东的清晰影响。 许多学者都论述过毛泽东曾经批判过的平均主义问题。是的,毛泽东本人确曾有批判和纠正平均主义错误的经历与实践,其中主要的有:1929年批判和纠正过红四军内部的“绝对平均主义”;1942年批判过青年知识分子中的“绝对平均主义”;1948年批判过土地平分工作中的“绝对平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