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努力构建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      ★★★ 【字体: 】  
努力构建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8:07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重大关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一、深刻认识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方略和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大命题。在深入考察工农城乡关系发展史,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党中央作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工农城乡关系思想的重大发展。它清楚地表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不仅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根本方针,也是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核心内涵和具体体现。这为我们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正确处理工农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调整,主要是在农业养育工业、农村支持城市这一大政策下进行的。这种调整有其历史必然性。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自力更生的条件下,它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巨大作用,但也在客观上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工业发展,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三农”问题日益严重。这一问题在西部地区尤为突出。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差、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扩大等矛盾依然突出,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并呈逐步拉大的趋势。只有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积极调整和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才能改变工农关系失调、城乡发展失衡的现状,才能破解“三农”难题,尽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条件基本成熟。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努力形成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二、切实把握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城市对农村的支持,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最需要办的事情做起,从现在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着力在“反哺”和“支持”上下功夫,力争在关键领域和紧要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使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过程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获利益、得实惠的过程。

一要加大财政投入,更加直接有力地惠农助农扶农。通过财政税收手段,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手段。四川省贯彻中央精神,提前全部免征农业税,开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落实粮食直补、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广大农民直接受益,有力推动了工农城乡关系的积极转变。我们要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尤其在“多予”上着力,大幅度增加支农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确保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确保支农资金占财政投入的比重逐年提高,逐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调整优化资金投向,集中财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三农”发展的积极性。

当前,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是城乡差距的主要表现之一,应作为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推动投资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重视农村建设转变,尽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山、水、田、林、路、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实施红层找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沼气建设。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成果,加强农村污染治理,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积极引导村庄建设和农房改造,促进村容整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农村“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保障差”等问题。加快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继续实施“两基”攻坚工程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巩固和扩大农村“普九”成果。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技术培训,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的多元办学机制,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近两年,四川投入6000多万资金,实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浙江农村城镇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 下一篇文章:农民平均主义?还是平均主义改造农民——关于农村集体化运动与中国农民研究的反思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努力构建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努力构建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努力构建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