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抓二头,带中间”[[x]]的策略办法,进而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学习会、忆苦思甜会、批判批斗会展开思想教育,并常常将其与惩治地富反坏右的公审会相结合,“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即“一大二公”思想——引者注,下同),批评资本主义倾向”(即农民的“自发倾向”)[[xi]];同时,政治上是以贫划线、唯贫独革、唯贫独美;对农民从思想意识上由外到内、由内到外进行“彻头彻尾”的教育改造。于是,农民的个体经济积极性与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混同起来,农民家庭单干劳动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批判,农民从事农副产品贩运、工副业生产被当作搞资本主义投机倒把打击,一部分农民生活相对富裕成了两极分化,引导劳动者对劳动物质利益的关心成了物质刺激,按劳分配则是资产阶级法权,等等。结果,农民的“自发倾向”被批倒批臭并受到羞辱而无处藏身,农村形成了穷则革命、穷则光荣的下层贫民优势,广大农民群众被引导着放弃私有观念与“自发倾向”意识。第二项策略:取“趁热打铁”、步步深入升级策略。毛泽东敏锐地抓住土改斗争高度掀起的阶级斗争与政治斗争氛围,力主“不断革命论”,土改之后,立即“搞互助组、合作社……一个接一个,趁热打铁,中间不使冷场[4],不能隔得太久,不能断气[5],要“一鼓作气”向前行,使分散被动的农民来不及反应便不能不适应平均主义即前苏联集体化模式的改造现实。这样,平均主义对农民的改造运动,便在上述教育与斗争并用、步步登高与快速发展结合的高超策略运作下得以全面展开。身处中国农村土地改革之后暴力革命与阶级斗争的浓重火药味还正弥漫的大背景,面对集体化运动领导者毛泽东等组织运动农民那高超而娴熟的政治斗争策略,那生性追求发家致富和财产私有、但被动性与可塑性极强的农民有无接受改造的选择就可想而知了。 通过高超的策略措施在中国农村大地全面推动的集体化运动,正是当年毛泽东以平均主义改造农民的集中反映。毛泽东为促进农村“小生产绝种”和“一大二公”理想的早日实现,在全国土改刚刚完成之际,便对农民小私有者展开了全面的“革命性”改造:首先,通过合作化运动的“一鼓作气”、步步登高,快速以单一的集体所有制废除农民那仅有的一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并将那历来与农民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商品市场缩小到最小的限度;随之,人民公社刮起的“共产”台风,进一步向农民家庭“共产”,农民家中的自留地、牲畜家禽,甚至房屋、农具、衣被、存款等也囊括其中,所有制关系上单一化,(“唯一的经济基础”)、生产劳动集中化,产品分配工分化(平均化),流通领域官办供销化,以至农民的衣食住行都在控制之内,农民们真正尤如大机器的一个个零件,“小私有”被彻底地解决了,成了名副其实的“无产者”;就是在公社体制无法为继而被迫退回到“队为基础,三级所有”,并开放农民的部分“小私有”、“小自由”的情况下,毛泽东还对农民的“私有观念”与“自发倾向”仍然耿耿于怀,转而在那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中,推动广大农民在“灵魂深处闹革命”,“狠斗‘私’字”于闪念之间,痛割“资本主义尾巴”,以继续朝着他认定的人民公社理想社会迈步前进。集体化运动二十多年的史实表明,面对阶级斗争的锐利武器和政治运动的冷酷无情,思想教育与批判斗争相结合,“阶级斗争”就真正是“一抓就灵”,那依附性与可塑性同样极强的中国农民,不仅接受了改造,而且还常常被引导成一哄而起,高潮迭起;几亿中国农民为“一大二公”模式的平均主义实实在在地束缚了20多年。然而,当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做成之后,却应了农民世代相传的一句古谚: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经过平均主义改造的洗礼,具有私有“天性”和勤劳致富品格的中国农民,一面是“恐私”、“怕私”,“恐富”、“怕富”,谈私色变,谈富色变;另一面是私欲随身,日夜想富梦富;口头上是“斗私批修”、“灵魂深处闹革命”,实际则“身在曹营心在汉”,“两种劳动”(集体大田劳动与自留地劳动)“两样干劲”(叫做“生产队里磨洋工,自留地里打冲锋”),表面干集体,心中想自由。以老实巴交著称的中国农民,其心灵也被改造运动严重扭曲。经过改造之后的公社农民们,原有的自发激励功能、发家致富功能被阉割了,剩下的只能是对平均主义改造运动的适应转化了。他们从追求发家致富转而被迫安于贫困,进而习惯于安贫;市场对他们来说更为陌生,财富的源泉在于劳动创造这一真理也逐渐被他们遗忘。大家琢磨的是如何将锅里已有的东西分得匀些、更匀些。显然,集体化运动以平均主义改造中国农民的实践说明,“一大二公”导致了对农民意识的漠视和对个体农民的仇视,使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基本保障甚至遭受严重的剥夺,进而阻碍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走向了运动领导者主观愿望的反面。因此,如果说集体化时代中国农民的主体受到了平均主义空前的改造,倒是绝对的恰当!
[1]见1931年2月、1933年6月、1947年9月发布的有关土地政策的文件 [2]毛泽东:《在北戴河(中央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