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阶级“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发财观念极重”,对“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总想爬上更高一层的地位[[i]]。30年代初期,毛泽东在他推动的没收一切土地和实行土地国有政策遭到农民抵制时[[ii]],则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私有是农民们的“天性”;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不可求得的资本主义前途”[1](p492)。他虽从夺取革命政权首先要争取农民支持的战略策略出发,主张暂时先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渴望,但同时明确指出:土地平分之后,还会出现新的不平,并在此后发布的许多土地决议和土地法令中规定,土地革命之后仍然可以重新平分农民的土地[1]。只有走前苏联“实现集体的社会主义的土地生产”道路[1](p492),使所有的农民“都无产阶级化”,实现“没有剥削”,人人平等[[iii]],才是农民的“真正出路”与“黄金前途”[1](p495)。至50-60年代,毛泽东对农民的追求与自己的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的认识更加清晰,并反复强调,农民作为“劳动者”可以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革命性,但作为追求财富的“私有者”和发财致富的“个体劳动者”,表现出的是资本主义的“自发倾向”;“是不稳固的,时刻向两极分化”“如果听任这种自发倾向发展下去,就会使农村资本主义的阵地加强起来,社会主义阵地削弱下去。” [[iv]](p228, 213)因此,他多次发出严重警告:“农民中的资本主义倾向是严重的。只要┅┅稍微放松了对于农民的政治工作,资本主义倾向就会泛滥起来”[[v]];土改后的这几年中,“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一天一天地在发展,新富农已经到处出现,许多富裕中农力求把自己变为富农”[[vi]]“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vii]];农民作为私有财产者与个体劳动者“闹单干”所表现的“自发倾向”问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2];我们进行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使小私有与个体劳动的农民“小生产绝种”[[viii]]。应该肯定,毛泽东关于农民私有属性及其农民家庭经营可能产生差别与分化的认识,他对自己心目中所追求的理想与农民存在着严重对立的分析,等等,都是非常准确的。他从消除社会不平均并为广大农民开辟脱离苦难的“黄金前途”的主观愿望出发,主张“趁热打铁”,通过集体化运动对中国农民的进行“革命”改造,也正是他上述理想认识的指导下展开的。 对农民作为“劳动者”与“私有者”或“革命者”与“私有者”的两种属性或曰“两面性”施行分离手术,是集体化运动及其领导者毛泽东对农民进行“革命性”主观改造的基本思路。毛泽东等人认为,农民“劳动者”这一面可以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革命性;而“私有者”这一面是要倒向资本主义,是落后的或具有反动性。他从改造农民并把农民塑造成一心为公的“圣人”的主观愿望与要求出发,希望可以取农民之长,削农民所短,对农民“劳动者”与“私有者”的两重属性进行分离手术:一方面,摘除农民“私有者”的基因,要农民放弃小私有,放弃对自己劳动产品拥有权,成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强化农民“劳动者”的基因,让他们集中一块,共同为“集体化”而劳动,变成“狠斗‘私’字一闪念头”的集体主义者。手术的具体方案就叫“一大二公”。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劳动者”与“私有者”是农民“一身而二任”的基本属性,是无法人为分离的。除特殊非常时期的环境外,农民在为实现其“私有者”和“私有性”而劳动的时候,在劳动产品(除税收以外)能归自己自由支配的时候,他们的劳动就是努力的、积极的;反之,他们就会消极怠工,甚至诉之革命。显然,“私有者”或“私有性”正是农民成为劳动者与革命者的动力之所在,是取消不得的。只要是合法的,不但不能取消,而且必须用法律加以保护。也正是如此,改革开放后的中共中央便在十五大正确地认定:农民的个体劳动和私营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集体化运动及其领导者当年未见于此,其对农民的主观改造就必然与农民的追求相背离而陷入空想。 必须正视的是,尽管“一大二公”模式的平均主义与中国农民的追求相背离,但在集体化运动以平均主义对农民进行改造的进程中,广大农民确有“一哄而起,高潮迭起”实在表现。这其中的深层原因更应值得关注。如前所述,毛泽东熟知农民热衷家庭经营,有个体劳动致富的自发激励功能,并具有财产私有的“天性”。但他同时更加清楚,农民众多而分散,经济上的追求发家致富与政治上的被动性、可塑性实是同一枚钱币的两面;历史上,农民们总是历代社会精英“改朝换代的工具”[[ix]];现实中,如果组织策略得当,农民则可以教育与改造成“一心为公”的劳动者。毛泽东深知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所以他非常重视策略的正确应用。就当年毛泽东改造农民的高超策略措施而言,第一项策略:以阶级斗争和政治教育为武器,教育引导农民转变思想。具体是运用长期在农村革命中发动组织农民而形成的一套工作方法,即“访贫问苦,物色积极分子,扎根串连,团结核心,进行诉苦,组织阶级队伍,展开阶级斗争”[3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