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农民平均主义?还是平均主义改造农民——关于农村集体化运动与中国农民研究的反思      ★★★ 【字体: 】  
农民平均主义?还是平均主义改造农民——关于农村集体化运动与中国农民研究的反思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8:09   点击数:[]    

均主义”,纠正过部分侵犯中农利益、破坏工商业和乱打乱杀的左倾错误;人民公社受挫之后,他还带头刹风降温,批判“共产风”、“平调风”,并对当时空前猖獗的平均主义进行过有限度然而却是有成效的抑制;等等。但是,我们在看到上述事实的同时更应该注意,毛泽东对平均主义的批判有三个问题:一是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viii]]的概念,批的是“绝对平均主义”,实际是流氓式和盲动式的平均主义。这就把对平均主义的批判局限起来了,仿佛平均主义没有错误,只是不能“绝对”。二是就事论事地批平均主义,即在某些工作直接受到平均主义严重危害而无法进行时对其进行批判[3]。这是一种被迫性的认识,批判仅是工作遭受严重挫折时的一种暂时的限制或战略性的退却而已,随着具体问题的解决或困难的缓解,对平均主义的批判不仅停止,而且很快旧病复发。三是以社会平均主义批判农民的平等意识,即以“一大二公”式的平均主义批判土地革命与土地改革中农民依据当时“重新平分土地”政策实现土地平分的一些具体做法,尤其是批判农民的私有土地或财产的观念,批评他们的主张只是一时的平均,很快将重新产生不均,只有走向“一大二公”的“黄金前途”[4],才能达到真正的平均。显然,正是平均主义批判中存在的上述三个问题,所以在毛泽东的思想中,平均主义从来就没有真正得到过深刻的反省,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空想平均主义理念则基本没有认真进行过清理。于是,平均主义便得以通过社会精英层的主导而实现对农民的全面改造,长期捆住农民的手脚,迟缓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中外历史上,毛泽东对农民的组织与发动,无疑都是空前的和成功的,其成就的功业也是辉煌的;他一生重视农民问题和社会贫困问题的解决,关注并致力于广大中国农民的解放,为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留下极其重要的经验教训。然而,我们必须正视,真正解放农民,应该走出中国传统政府平均主义的治国思维[5],既重视农民力量的发动与组织,更应时刻关注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上与否,即要关注是否能准确认识与发现农民,尊重广大农民的利益与选择,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从而不断推动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否则,以主观理想目标改造现实农村社会,美好理想也将变为主观空想,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农村集体化时期,数亿被全面发动与组织起来的中国农民,20多年中深受平均主义改造之苦而长期丧失基本活力,是我们应认真吸引的历史教训。
 




[1]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所经营的农民家庭,由贫致富,成为韶山冲的富农,成为当地有“小财东”之称的首富。
[2]毛泽东:《在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58、8、21) 。
[3]参见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12)、《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给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信》(1931、2、27)、《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3)和1962年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等。
[4]参见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富农问题决议》(1930、6)、《土地问题与反富农策略》(1931、2、8)、《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1953、12、16)等;毛泽东的《组织起来》(1943、12)、1949年3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和合作化运动中有关批评农民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讲话、报告。
[5]中国向以农业立国,所谓中国传统政府的治国思维:是立足于“不患贫而患不均”,长期采取“抑强削尖”与“抑商”政策,把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贫困问题的解决两个问题“一锅煮”,体现的是静态发展的治国思维;而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与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政府则将发展社会经济与解决社会贫困问题置于两个领域处理,即通过市场竞争发展社会经济,通过税收等宏观经济政策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社会贫困问题,展示是动态发展的治国思维。中国政府目前正致力于实现向动态发展治国思维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土地问题与反富农策略(1921、2、8)[A]. 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斗争史料选编[Z].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1.  492.
[2]列宁.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4、5)[A]. 列宁选集[C]. 第4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18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 第2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83.
[4]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N]. 北京: 中共党史研究, 1989, (1).
[5]温锐. 理想·历史·现实:毛泽东与中国农村经济变革研究[M]. 太原: 山西高校出版社, 1995年版.
[6]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选编[Z]. 第2卷. 北京: 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1.  334—335.
[7]解放军政治学院编.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社会主义部分)[M].  284.
[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Z]. 第5册.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  261.
[9]邓小平文选[C]. 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1993.  382.
[10] 马克思.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A].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 第一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693. 
[11] 毛泽东. 中国农村各阶级的分析[A]. 毛泽东选集[C]. 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5.
[12]温锐. 对毛泽东关于农地所有制变革实践的再探讨[N]. 天津: 历史教学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努力构建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

  • 下一篇文章: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一)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农民平均主义?还是平均主义改造农民——关于农村集体化运动与中国农民研究的反思”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农民平均主义?还是平均主义改造农民——关于农村集体化运动与中国农民研究的反思”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农民平均主义?还是平均主义改造农...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