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乡村政治研究诸问题——对应星批评的回应和进一步思考      ★★★ 【字体: 】  
乡村政治研究诸问题——对应星批评的回应和进一步思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7:30   点击数:[]    

因个案本身不够丰富而遗漏掉重要的研究内容,那我们就只好凭运气去寻找丰富的个案了。但是,研究并不能完全局限于某种方法的优势,对经验材料切合研究目标和材料本身特性的使用就是最好的。
另外,采用多个案方法,还是想进行一种弱的类型比较研究。如果能够在一定的参与面貌和特定的村庄类型间建立某种联系,那将很好地提高村庄社会关联视角的解释力。但是如果把个案村简单地化为某种类型,然后做静态的比较,就会导致一些问题。《选举事件》一书在进行比较时就不是在抽象地比较四个演绎出来的模型,而是不间断地在事实和模型的演绎中穿插。这里,我想说,它不是硬性地寻求比较,而是想追求一种体现对复杂和多面向实践的“映照”研究方法,即让多个案的经验相互映衬,更深入和恒定地浮现出实践的逻辑。比如,在研究派性参与这种特定的参与形式时,不是所有的村庄都会出现派性,为什么有的村有,有的村没有;有的村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在多个案的反复比照中我们可以接近派性参与背后的机制。这种做法有可能比单独研究一个典型派性的村庄理解更深入,结论更平和。对一个外在于原有经验研究的新实践,如果不是多个案的调查中的反复体味和比较,好的问题就不一定产生。《选举事件》一书先叙事,后进一步界定问题,再比较研究的结构顺序其实也是对这种多个案比较中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一种模拟。书中的四个个案是作者在比较了自己调查过的十几个村庄后精心挑选出来的,并不是越多越好。笔者追求的仍然是个案叙述的质量和它所呈现的丰富性。不过,本书一下子讲四个个案的故事让有些读者觉得违背原先的阅读经验。但是,我的每个个案故事兼顾描述村庄历史和现实,注意凸现选举前治理状况和选举参与格局的联系,似乎不像应文所说“蜻蜓点水”。
其实,应文在这里真正挑剔的还是个案没能充分分析普通村民的参与行为。书中确实没能充分分析普通村民的参与行为,但是这并不构成《选举事件》研究的村民选举参与机制的根本缺陷。如要描绘村民选举的全景,是应该重点揭示普通村民的参与。在书中我研究了普通村民参与的取向和自主参与,并没有无视这一问题,只是理解的视角和应文建议的不同,我的着眼点是指出其自主性相对的应该是相对于精英动员中的支配意涵的自主,而不是相对于空洞的村庄之外的消极地接受国家控制的自主。我是在村庄层次上讨论问题,这一维度别人原来没有充分重视,所以也没有必要去和整体意义上的社会动员机制的研究对话。①当然,确实如应文所指出的,我更多地是在强调精英的作用。对于我所要反对的认为村民自主参与的想象式的结论来说,我的这种强调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姑且不说不是没有分析普通村民的选举参与,即使如应文所说没有充分分析,也构不成一个研究的真正缺陷。研究有侧重点,有它认为应该揭示问题的方向。对此,研究者有权力自己限定,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正如我们所知,即使统计分析也是布迪厄所说的“客观化工具”的一种,和个案研究一样都可以用于同样的研究目的。运用何种方法也和资料的状况密切相关。如果设想研究小组可以在一个集中的时间内观看100个村、每个村100个小时共10000个小时的选举过程录像时,我可能就会产生研究选举的新的方案。但是,这几乎不可能。这种不可能表现出研究研究行为这种探究方式的局限,理论思维始终是在通过一个有限的探察来窥视整体,在各种探察方案之中都存在缺陷,重要的是使不同的探察方案的缺陷和优势都充分暴露。这是在方法论讨论中应该有的态度。
在质性研究的意义上,我恰恰是反对那种千村万户的调查的,那种研究模糊了社会科学家和实践者的角色分工。诚然,四个村并不见得广泛,一万村仍不够。但是,这里用四个村的本意在于一种弱的类型“映照”研究。如果能取消这种类型研究的必要,当然就不必要进行四个村庄的比较了。基于当代村庄政治研究研究村庄社会基础上的薄弱,在一个研究中进行类型研究是必要的。单个案的深入研究也不能取消多个案的类型研究对于理解村庄社会基础问题的意义。进而,单个案的研究也不可能是仅就个案本身的研究,只不过研究者在分析时将单个案与其他个案经验的比照过程隐去罢了。单个案研究和多个案研究其实都有比较的成分存在。而我的多个案比较则是将这种时时都在进行的比较放在纸面上,由于不是简单的类型间的比较,也许可以称为“多个案映照”方法。因此,我也不希望被人们用严格的比较方法来要求和衡量。讨论的方向应该是类型研究和个案研究与理论构建的不同关系。
这里应该坦白的是,笔者在书写这些个案时真正的焦虑不是个案的丰富性没有展现出来,而是怎样充分展现村庄政治与选举参与间的相互影响。由于这方面当时的思考不够成熟,虽然注重了对村庄历史的发觉,但展示与现实的关系时显得犹豫,在有的个案中失于简单。但这不是个案数量带来的问题,也不简单地是对个案研究是否深入的问题。深一步讲,村庄社会关联视角真正的问题可能在于过分吸收社会网络中纯形式的特征,忽视了其历史意涵。历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农村青年流动对婚姻的影响

  • 下一篇文章:农村税费改革的相关改革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乡村政治研究诸问题——对应星批评的回应和进一步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乡村政治研究诸问题——对应星批评的回应和进一步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乡村政治研究诸问题——对应星批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