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深入研究村落公共权力      ★★★ 【字体: 】  
○深入研究村落公共权力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4:57   点击数:[]    

划叉,农民也在用自己生活积累的全部关系模式在试图格式化你,也在不断地筛选判断和分析,比较其意义和潜在可能提供的机会。



  这里要特别强调访谈的意义。现在调查任务很多,很多人经常使用调查问卷,而对于调查者的素质和工作态度注意不够,我感觉在问卷设计完成之后,调查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就成为调查资料成败的关键。理论的任务并不只是在于完成问卷设计,而且要贯穿调查的全过程。调查员对于问题的把握和相关提问项的设计和现场布置能力对于完成调查问卷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调查员的智力不能低与被调查农民的智力水平。我在河北农村调查时请农民根据给定的选择项评价怎样看待“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典型的就是一位农民(前小队会计)的反应,他并不立即回答,而是眯着眼等着调查者(我)的后续话语,他认为调查者并没有将话讲完。用学术语言表述就是问卷并没有封闭所有可能的选择项。他认为对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一问题由于没有设计情境因而无法进行价值判断,因为这是半句话,并不完整。他认为在这一问项之后应该具有三种可能才构成完整的表述。表述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另一部分人后富起来”,这是老百姓认同的,但是仅仅到此还不够,还要说明另一部分人后富起来的理论推论条件和社会现实条件是什么;表述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另一部分人富不起来”,这样的表述在逻辑上可能,在现实中有例子,老百姓对此就有看法了;最要命的是表述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另一部分人先穷下去”,这种情况有逻辑可能也有现实例子,老百姓就反对了。这位农民认为,在不分清三种可能的情况下汇总统计分析多少农民赞成或者反对此问项“纯属瞎掰扯”,并补充说“群众关心的是要求说清楚,现在的政策让什么样的人先穷下去[28]。根据调查人员对大样本户问卷的深入分析,这里的穷除有以往理解的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含义外,还有另外两重含义:一是收入相对速度下降,二是收入质量低劣,即收入水平不稳定。这种情况不仅通过户问卷反映出来,而且通过农民在选举中的参与行为表现出来。1996年底我在山西农村调查时,农民在村委会选举现场公开说,“我们来(参加选举)已经不是为了选好的(我们信任的人),而是防止选上最坏的(能糟踏集体土地和财产的人)”。农民对村干部的意义和价值判断的主要标准是干部能否给农民带来明显的经济收益,由此决定了农民的投票倾向。



  总的来说,现在分析农村村落权力常用的社会学理论分析模式是什么?



  其实就是学者研究现代非极权国家,国家机关组织民间利益,动员与控制市民社会的四种模式:多元主义(pluralism)、统合主义(corporatism)、依持主义(clientelism)、民粹主义(populism)。进一步的研究就是从动员能力、统治精英所受到的非统治精英的压力、以及中介精英的存在三个维度,来比较上述四种动员与控制的模式。具体的理论综合介绍可以参见陈明通博士的专著:《派系政治与台湾政治变迁》。从历史文化角度看,黄宗智的研究也对权力构造具有发生学的描述。我的基本观点:现在中国农村公共权力构造适用有条件的广义交换理论。其理论根据是:在市场经济社会,公共权力构造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保护公民的个人权利,这是基础,是现代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通过合作分工在市场环境下获取比个人工作更大的利益,这里的合作已经包含了广义交换的概念。这样的权力构造才能激发个人和法人行动者的内在动力,这样的权力生成才能构造市场经济社会中允满活力与勃勃生机的细胞。权力当然意味着某种强制,但这种权力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也要以广义交换为基本条件,或者说叫作可持续性条件。即使是主仆关系,在市场经济中也体现如下逻辑:你要我对你依附,你必须有能力对我提供庇护;如果你没有能力对我提供庇? ぃ颐挥斜匾阅阋栏健5比徽庋谋硎鲋皇呛诵哪谌莸牡加镄灾实募蚪椋暾穆壑ぞ褪锹畚牡墓ぷ鞫皇悄阄蚁衷谡庋惶傅娜挝窳恕?/P>



  权力建构受广义交换理论支配,广义交换规则又受到现在农村农民正在分化和分层的深刻影响。在农民的意识中,已经形成了对村内群体按照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社会威望的综合水平进行排序的认识,虽然明确地能够表述的人不多,但是调查者转述类似表述时能够得到大多数村民的认同。如我们调查的一个村的村民对社会分层进行的排序顺序为:第一等级:村中的领导核心,即村党支部的9名支部委员。第二等级:村办企业的厂长经理。第三等级:私营企业老板和个体户。第四等级:村内负责红白事的理事“落忙头”、有的地区称“知客”[29],这类人能够游弋于村内各类群体之间,在事件和对话时有资格跨越层序等级和各个层次发生联系,在村落传统的农民内生性日常生活事件中充当主角,为解决村落内部的个人矛盾和层级间的群体冲突提供妥协和润滑的机会并进行试探,他们是乡村社会群体内部认同、网络的粘结人物。第五等级:家住本村在外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技术人员、在外乡镇任职的副书记、副乡镇长;在县直机关任职的副科级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当前农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制度瓶颈

  • 下一篇文章:○村民自治的村庄基础与政策后果——关于村民自治制度安排区域不平衡性的讨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深入研究村落公共权力”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深入研究村落公共权力”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