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深入研究村落公共权力      ★★★ 【字体: 】  
○深入研究村落公共权力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4:57   点击数:[]    

的时候都是好人啊!干着干着就变质了”。这是日常话语,但此时就具有了结构化特征,当时确实使我感到震撼。



  从村里农民评价角度看,没有选出当选人的选举也是成功的。只要选举符合程序,准确反映了绝大多数村民的意志,农民感到满意。农民评价角度和现在有些领导评价角度的重要不同在于,农民并不是将村委会选举看作一个孤立事件,而是将村委会换届选举的价值和意义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背景下评价。农民评价的角度不是孤立片面地对选举就事论事,而是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整体来看问题。两种评价角度的根本区别在于,有的领导只是要求选举的合法化形式,农民梦寐以求的则是获得制度安排赋予农民的民主自治权利这一实质。农民具有经济理性,也追求选举的投入产出效率,但是农民参与选举和评价选举从来都不是从纯粹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率角度来看问题,而是将其是否能够准确反映村民的意志、能否准确表现村民的价值判断作为评价选举效果的首要标准。换言之,农民的经济理性有更广阔的定义域,包括了对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的精确计算。通过选举没有当选人,不能说明农民不重视选举,也不能说明民政部门工作失误,只能说明农村中原有的问题没有解决,农民对选举的一些程序不满意、有看法。各级民政部门负责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同志、各级政府职员、各位参加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工作人员,有责任深入了解和理解农民关注选举和参与选举村委会的这一特定角度,然后才有可能不仅是观察而且能够体验农民的动机和行为。从观察员在选举现场了解情况看,农民对选举结果在预料之中,对选举程序的严格性和对他们选举活动的尊重表示满意。



  农民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态度,反映着农民对农户与政府关系、农村公共资源保护和使用公正性、农村生产要素合理优化配置、农村精英在村落社会中的位置等社会结构要素的认识程度,这些社会资源对于农民生存与发展而言具有与空气、水源、土地等自然资源同等重要性。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就一场选举看,没有确定村委会当选人的选举对于乡镇政府和农民围绕选举在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方面的巨大投入是不经济的;但是就现在农村农民反映问题的经济和社会成本看,在目前农民与国家各种可以利用的沟通形式中,只有村委会换届选举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受到农民和政府的双重重视,也是农民表达自己意志的各种可行的手段中最直接、成本最小、效率最高的手段,这一手段受到制度安排的规范和保护。现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不仅承担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功能,而且承担了表达民意的有效渠道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村农民由于对原村干部基础比较满意,部分群众的表现反而是对选举不太重视,如一部分村民急于投票后去参加村内一户人家的婚礼。对此可以考虑归纳为如下命题:即在下列条件下,农民对村委会选举的形式不予以足够重视,⑴在群众对选举意义和程序了解不够,即在信息不完备条件下,村民不重视选举;⑵在群众关于选举的意义和程序信息了解相对完备,但是由于操作程序不合法或者仅仅是形式化走过场,村民不重视选举;⑶在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的村,越是群众放心的村干部,越是群众满意的村委会,农民就可能会在形式上相对不重视村委会换届选举,村民反而对选举并不太付出太大的精力。这正反映出农民评价村委会选举投入产出效率的经济理性,在产出既定时,农民开始节约投入了。这也说明,农民在村委会选举中的行为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而是具有结构化特征的个人行为。第一、第二因素是负面因素,第三因素是正面因素。



  有的问题理论论证很复杂,农民干起来则很简单。如选举中的秘密划票间。理论要求是:有利于农民秘密投票,有利于村民监督。四县都设立了秘密划票间。A县是利用村部进行投票选举,秘密投票间是窑洞。群众对选举表现出明显的关注,窑洞门口围观者众,加上在选举前几日村内已经有请客等拉选票行为,有的人急于了解别人的填票情况,扒窗户,在门口探头探脑,使维持秩序的民警颇感吃力。相比之下,B县和C县的秘密划票间的设置简便实用,即在村办学校操场的开阔地带,用四根木棍绕课桌桌面搭置成三面遮挡的秘密划票间,遮挡物为红布(B县)、瓦楞纸板(C县)。划票间之间间隔为2米,距投票箱距离为3米。这样有利于投票人秘密填写,视野开阔也有利于监督。桌子下面如果有四条人腿则表明投票间有两个人,会引起群众警觉并监督其是否是代写员。这样有利于维持秩序,也有利于群众监督。



  你的研究最终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宏观管理方面往往强调加强体制性权力建设即农村党支部建设,农户则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参加村委会选举,加强村落内生性权力建设。这两种倾向受到不同的动力驱使。说明将农村基层组织中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的矛盾仅归因于村干部个人品质至少是片面的。可以对村级组织构造一个理想化的封闭分析模型,即使假设:(1)制度规范是适用的和完善的;



  (2)农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成员的个人品质是无可挑剔的;(3)村干部忠于职守的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当前农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制度瓶颈

  • 下一篇文章:○村民自治的村庄基础与政策后果——关于村民自治制度安排区域不平衡性的讨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深入研究村落公共权力”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深入研究村落公共权力”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