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人口问题

上一页  [1] [2] [3] 


Tags:


   ○中国大陆迁入香港的人口研究      ★★★ 【字体: 】  
○中国大陆迁入香港的人口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3 18:59:42   点击数:[]    

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香港与中国大陆的人员交往迅速增加。港澳同胞大量的返回中国大陆,以及他们馈赠亲友的礼物,使人们明白了香港的真实情况,而广东居民首先感受到这种冲击。俗话说“假作真来真亦假”,过去的极左宣传被人民发现是假的之后,出于逆反心理,有一个时期中国内地许多人转而对香港盲目崇拜,似乎香港什么都好,是一个遍地黄金的世界。民众对香港看法的大转变,就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失范现象。



  产生失范的另一个原因是改革的冲击。改革开放以后,旧的以政治为中心的行为规范被打破,而新的行为规范并没有马上建立起来。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了民众的生活目标,然而却没有建立怎样是提高生活水平的行为规范。当人们发现逃往香港可以提高收入的时候,大规模的逃港潮必然要出现。1979和1980两年,恰好是处于改革开放之初,这个特殊年代的逃港潮,很大程度是人们失范的结果。



  4 港英政府的短期行为。港英政府对待中国移民的政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过笔者认为,其最重要的因素是港英政府的经济利益。



  在1959年香港就出现劳工短缺现象[4],随后就发生了中国大陆大批非法入境者进入香港。对这次偷渡高潮,在一开始港英政府并没有加以制止,因为这些非法入境者提供了香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一直到1962年5月,越来越多的人涌入香港,使局面失去控制,港英政府才宣布强迫遣返非法入境者。不过到1965年10月又放弃这一政策,代之以收容庇护政策。



  港英政府这次政策转变有许多政治因素在内,如中国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和西方一些国家的影响等等,不过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因素。1959—1961年香港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是7 4%、10 3%和-0 4%,1961年的经济不景气,无疑促成了1962年5月港英政府移民政策的转变。而1962—1964年间,香港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是9 0%、12 2%和8 6%,经济持续高速度增长,对劳动力需求加大,促成了港英政府重新接纳非法移民。



  60年代和70年代是香港经济起飞的年代,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所以港英政府在1974年以前采取的是对非法入境者睁一眼闭一眼的政策。1974年底起,港英政府实行所谓“抵垒政策”,实际上对非法入境者是欲拒还迎。该政策甚至可以说是港英政府的一种手法,以求减轻对非法入境者的负担。因为非法入境者要在香港的亲友陪同下才能去领取身份证,说明非法入境者在抵港初期生活有依靠,省去给政府带来麻烦。



  在港英政府的短期行为的影响下,香港缺乏基础工业和高技术产业。香港的主要行业,多数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加上香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地铁工程,需要大批劳动力。这些都是港英政府在1980年底前对非法移民采取一种欲拒还迎态度的重要原因。1980年香港地铁首期工程完工,同年年底,港英政府宣布取消“抵垒政策”,这恐怕不完全是巧合。



  香港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使得香港的移民的问题特别复杂。这里只是一个初步分析。



  参考文献:



  1 邵珠.港府应坚拒越南难民居留.信报财经月刊,1979年,第4期.



  2. R.J.迈因纳斯.香港的政府与政治.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6年,60页.



  3 鲁凡之.香港———从殖民地到特别行政区.广角镜出版社,1982年,181页.



  4 《香港年鉴.1960》,125页. 相关性:毕




   
     
     


转自: 仅仅学术交流与学习之用,非商业之目的.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人口管理 利益群体 制度

  • 下一篇文章:○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大陆迁入香港的人口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大陆迁入香港的人口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近代上海福建人群体的心理和年龄结...
  • ››大萧条时期对美国妇女婚姻与家庭的...
  • ››试论农村女户的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
  • ››论城镇化因素对我国地区人口迁移选...
  • ››对伤残死亡独生子女父母人数的实证...
  • ››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资源的辩证整合...
  • ››男权压迫的变体:女同性恋的历史变...
  • ››中国女性社会角色的历史变化过程分...
  • ››新时期全球女性从属特征的文化、认...
  • ››城市女性群体主观幸福的实证分析
  • ››中国大学生迎来求职高潮
  • ››中国大学生求职调查报告出炉:薪资标...
  • ››中国大城市交通运输即将面临的困境...
  • ››中国大陆院校广告教育的历史走向
  • ››中国大陆英语媒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