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人口问题
   近代中国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 【字体: 】  
近代中国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4 19:42:43   点击数:[]    

中工作的高尚价值。毛泽东也明确提出 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制度,破除婚姻上的一切迷信习俗(陶春芳,1985).
    三近代中国女性婚姻观念的变化 (一)女性对待婚姻的态度 1.择偶观 在中国封建社会,最典型的、最理想的婚姻标准是“门当户对”,就是男女双方家庭的经济实 力、社会地位基本相等或对等。个人的思想感情、个人意愿被排斥在婚姻标准外。随着婚姻自主权 的下移,出现了注重双方才学品德,追求个人爱情的择偶观。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 的择偶标准己由门第的高低、财产的多少等外部条件开始逐步转变为彼此的感情、学识等内在素 质。同时,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也逐渐被抛弃.
    2.独身主义 独身是妇女初步解放的标志,是日趋增强的女性自主意识的流露。独身的盛行与西方个人主 义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男女在职业上的竞争日益激烈,英法等西方国 家独身之风日盛,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20世纪以来,受其影响中国独身人数也逐年增加。独身者 多为知识分子;以性别而言,女性独身者明显多于男性。女性独身者认为,做人并非专为生育,人的 一生应该以事业为重,与其留子女,不如留事业。为了张扬女权,必须拒绝婚姻,自营独立的生活.
    3.对婚姻自主权的把握 近代,在婚姻变革上较晚清有较大的进展,提倡一夫一妻,反对纳妾,善待私生子,妇女经济独 立,政治上争取民主,离婚自由,恋爱自由等呼声很高。一些开放和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追 求个性解放的名人、名士或新知识群体中间都视自由结婚为一种美德,而且在形式上也要讲究文 明。1912年9月19日《申报》曾刊出过一篇文章为《自由女子之新婚谈》,描述文明婚礼之状况说: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被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概不用,便利一;马车一 到,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便利二;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 躬,即携手同归,无槟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便利三”(是龙,1912)。这种革新,体现了在婚姻观念上 的自由追求.
    4.初婚年龄的推迟 主张早婚早育、多子多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因此,早婚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城乡皆 然。据学者研究,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初婚年龄大致是:女性为14—15岁。到了清末民初,由于女权 主义兴起,女子读书而引起观念的改变,尤其是上海等大都市近代文化的辐射,以及妇女入工厂挣 工资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农村经济的普遍衰退,也在一 定程度上抑制了传统的早婚现象(费孝通,2004).
    (二)女性对离婚与再婚的态度 1.离婚观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城市中出现第一次离婚高潮,离婚的主动方由男多女少而渐趋持平,其中 绝大多数是“媒约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离婚不但是人们思想观念和情感要求变化后一种自然 趋势,而且是破坏旧式家庭制度的第一声:“近代离婚的增加,就是向着新社会那条路上快跑”(易 家钺,1920)。近代,女性对离婚的看法发生了变化,离婚不再是男子的专利,妇女主动提出离婚者逐 渐增多,成为社会一大奇观。据1913年9月15日《大公报》载: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 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各县志中有关记载亦不少,如浙江遂安县“近自妇女解 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渐多(《遂安县志》,卷一,方舆)”,甚至“离婚出自男子则予妇赡养费用”〔《郸县 通志》,文献志(浙江)〕。离婚观的改变充分显示了女性向传统婚姻价值观念挑战的力度。2.再婚观随着女性离婚高潮的到来,寡妇再嫁也日益普遍。清末,有些“族中蠕妇……或有志不能守及 家贫无一可守,而势难终守者,听其别为调停,族规无庸苛责”(《近代史研究》,1991)。原有的族规 民约和传统习俗在思想解放浪潮的冲击下,不得不做出了一定的让步。至辛亥革命前后,“封建的 等级伦理观念,也不再被认为是天经地义……自由平等的空气更为浓厚……贞节牌坊开始被砸 毁,人们的思想来了一次大解放”(李宗一,1980)。在下层群众中,有“亲朋邻里,甚至公婆劝其寡媳 改嫁”(《近代史研究》,1991)。而大城市中那些有头有面的富室嫣妇,更是鼓起勇气向世俗挑战,徐 宗汉和黄兴、梁国体与邹鲁、宋铭黄与高剑文等的结合成为典范.
    四原因分析 (一)外因 近代时期,女性家庭地位与婚姻价值观发生变化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原 因,是由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一方面封建制度和习俗继续顽固存在,并没有因为辛亥革命 的发生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而彻底破除。另一方面,“五四”思潮的推波助澜,大量留洋派和革命党人 带来的新思想,无时不冲击着旧有观念.
    1.社会政治变革为女性婚姻价值观转变提供了制度支持 清末民初,思想领域中传统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被动摇,但还没建立新的思想统治,在思想领 域呈多元化趋势.
    清朝后期,由于太平天国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婚姻道德和婚姻形 式,拉开了近代中国婚姻革命的序幕。一些新的婚姻政策冲破了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传统束缚,使 妇女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使人们改变了对传统婚姻的看法。另外,国民党政府制定的关于妇女的 法律,有利于妇女的解放,从而推动婚姻观念的变化.
    2.女子教育的兴起为女性婚姻价值观的转变起了积极的思想启蒙作用 晚清的女子教育发端于南方沿海城市,而逐渐扩及全国,己是中国教育史上人所共知的事实.
    19世纪后叶,随着西方殖民势力东侵,外国传教士将女子学校移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重 大冲击,对中国女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现代形式的女子学校首先诞生在 沿海地区,继而不断向内地扩展.
    女学的兴起,既是妇女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社会地位提高的一个具体表现,同时又是她们的这 种权利尚受到一定约束的反映。大致到了20世纪20-30年代,各地基本实现了男女同校.
    3.女报的兴起对女性婚姻价值观的转变起了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 女报是宣传女性婚姻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妇女报刊是以妇女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报刊。中国的 妇女报刊兴起于近代社会。它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妇女争取自身解放的喉舌,对唤起妇女的觉 醒,争取民族的解放,推动社会的变革起到了宣传鼓动作用.
    中国的妇女报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自己的喉舌作用,推动了妇女解放思想的不断更新 和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二)内因 1.女性经济上的相对独立 在传统的男耕女织生产方式下,广大劳动妇女从来都没有脱离过社会生产活动,是国家财政 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家庭生活的维持者。广大劳动妇女脱离了原来的家庭生产,转向了城市 的大生产,女性正式成为工厂的雇佣工人,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与家人。这就为广大女性走出家 门,寻求经济上的独立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2.女性拥有一定受教育权利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迫切要求引进西方先进文化,力图通过教育手段使更多的 人掌握知识技能,促进中国近代化,他们认识到旧时代宣扬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导致女子“不能 自养,而侍养于他人”,孩子“唯妇人能因势而利导之,妇人无学则母教不善,其子之成立也难”(梁启超,1989),其结果必是影响全民素质的提高,妇女无法接受教育,救亡图强只能是空话.
    3.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封建时代的中国妇女受男女授受不亲观念的束缚,被剥夺了社交的权利,一生“在家从父母, 既嫁从夫,夫没从子”,直到19世纪中期,女性才开始追求在家庭和社会中应有的权利和地位。受 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女教育家、女宣传家们更是相继走出家庭,积极投身于社会工作.
    五结语 婚姻应当建立在两个独立个体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的有关问题:国外经验及借鉴

  • 下一篇文章:城市社区民间组织管理者职业化发展战略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近代中国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近代中国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近代上海福建人群体的心理和年龄结...
  • ››大萧条时期对美国妇女婚姻与家庭的...
  • ››试论农村女户的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
  • ››论城镇化因素对我国地区人口迁移选...
  • ››对伤残死亡独生子女父母人数的实证...
  • ››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资源的辩证整合...
  • ››男权压迫的变体:女同性恋的历史变...
  • ››中国女性社会角色的历史变化过程分...
  • ››新时期全球女性从属特征的文化、认...
  • ››城市女性群体主观幸福的实证分析
  • ››近代中国债券市场价格变动的原因分...
  • ››近代中国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变化及...
  • ››近代中国音乐与国民意识
  • ››近代中国教育民族主义的畸变
  • ››近代中国“权利”观念的意义演变—...
  • ››近代中国海权问题的历史反思
  • ››近代中国乡村史研究笔谈
  • ››近代中国引水权的收回
  • ››近代中国牧草的调查、引进及栽培试...
  • ››近代中国粮食生产与气候波动——兼...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