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学刊》1996年第2辑)中认为,《红楼梦》中人物的命名有着对称原则,这是很精辟的见解。我们认为第五回的晴雯、麝月应算一对,后文的秋纹、碧痕又应算一对。 (27)杨俊才:《红楼梦学刊》2003年第3辑。 (28)孙玉明:《红楼梦学刊》2002年第4辑。 (29)(30)参见张锦池:《红楼梦考论》,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148页,162页。 (31)己卯本第十九回双行批注,见[法]陈庆浩编著《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增订本),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年8月第1版,363页。 (32)(42)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共两册)(增订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4月第1版,192页,194页。 (34)(35)《北方论丛》编辑部《〈红楼梦〉著作权论争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47页,47页。 (36)刘梦溪:《红楼梦新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306页。 (37)这里举一个实际的例子:2005年2月15日(?)晚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一个属于访谈类的节目,主持人采访的对象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周涛和朱军。其中,主持人说到周涛七年前曾与陕西电视台合作的事,但他却说“十年前……”可见,生活中将八九年前、七八年前说成“十年前”,是确实存在的。于此可见《红楼梦》的生活气息之浓厚,人物语言的口语化、生活化。(注:此处的具体日期记得不一定准确,节目名称也未知,且男主持人因不是熟悉的,故名字亦不知。) (38)老舍:《老舍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5月第1版,12—13页。 (39)王希廉:《红楼梦》回评,见《八家评批红楼梦》,774页。 (40)王伯沆:《王伯沆红楼梦批语汇录》,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1月第1版,342页。 (43)刘世德先生在《彩霞与彩云齐飞——〈红楼梦〉版本探微之一》一文中就认为,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时,不是完全循着现有的回次,一回一回地往下写,“他可能采取了跳跃着写的方式”。见《红楼梦学刊》1996年第三辑,269页
[align='center'] [/align] 上一页 [2] [3] [4] [5] [6] [7]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