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中国文学
   《红楼梦》中人物年龄的争论和分析      ★★★ 【字体: 】  
《红楼梦》中人物年龄的争论和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1 20:38:41   点击数:[]    

下又有着强烈自尊心的少女,对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就更是敏感。宝钗十五岁时贾母为她做生日,而如今黛玉也到了十五岁,却没有人过问,这对黛玉那颗敏感、孤独的心,无疑有着不小的震动。在贾母等来说可能是一时的疏忽、忘记或没有想到,但对黛玉来说则意味着被遗弃。且黛玉在心里也不能不将自己与宝钗进行比较。另一方面也是从思想意识方面进行了暗中对比,钗、黛的思想意识不同,是因为她们从小所受的封建教育程度不同,宝钗封建妇德意识浓厚,黛玉则很少这方面意识。但从黛玉感叹的话中,一方面表明她孤独的身世,另方面又说明黛玉对封建妇德也逐渐有着某种程度的认同。这就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受社会浸染的时间越长,人的本真也就越容易迷失,这也就是作者借宝玉之口所说的:“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女孩儿未出嫁时,待字闺中,很少与社会接触,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人的本真,所以是宝珠;出嫁后,接触了男人,受了男人的影响,同时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逐渐变得失去了光彩宝色,而变成了死珠;再老了,已几乎被社会所同化,所以是鱼眼睛了。由此也就可以回答为什么作者要将他笔下的女子大都限定在“十五六七岁”以内了。而凤姐也被划入“十五六七岁”的范畴,正是因为凤姐和宝钗一样,是属于那种“童心”既障而又未全失的人(29)。
    与少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老婆子,她们多数已变成了鱼眼睛。作者在写她们时,极力将她们的年龄夸大,以突出其昏聩的一面。比如:
    (8)乳母年龄偏大的“矛盾”。《红楼梦》中写宝玉的乳母李嬷嬷、黛玉的乳母王嬷嬷,年龄都显得偏大,似与乳母身份不符。第三回中说黛玉的奶娘王嬷嬷“极老”,但“极老”到底老到什么程度?书中并没有明确的交代,而是模糊处理的。因为所谓“极老”,即使在过去,也应是指六十左右的年纪,而黛玉当时不过六七岁,以黛玉一岁时奶妈四十九岁来算,则此时奶妈五十五六岁,说“极老”还勉强可以,但要找一个四十八九、五十来岁的奶妈,恐怕是不那么容易的。因为按常理,奶妈应该是二十多岁或三十左右岁的哺乳期妇女,虽然四十多岁也可以做奶妈,但堂堂盐政老爷的林府却为何偏用四十多岁的人做奶妈?若不是有此风俗或特意去找的话,恐怕不会如此。如果说此处的“极老”不过是泛指年老的话,那么后文所写的宝玉、贾琏奶妈的老态龙钟,则又像是实指。说泛指可以,说实指则不通。既像泛指又像实指,妙在像与不像之间,则作者重在写意可知。将黛玉乳母王嬷嬷的“极老”与后文相联系来看,又似乎作者是有意将这些奶妈写得老一些。
    宝玉的乳母,从书中的描写看,比周瑞家的林之孝家的等还要大,而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王夫人已快五十岁的人了,周瑞家的也不会比王夫人小多少,或者还大,所以周瑞家的也应在五十左右,如此,李嬷嬷至少也快六十了。从书中对李嬷嬷老态龙钟的描写来看,她的年龄似乎确实在六十开外,这与宝玉乳母的身份很不相称,即使以六十来算,宝玉出生时她已四十六了,能否做乳母还是个问题。况且,贾府为何偏要找这么大年龄的乳母,难道是为了有经验?但三十多岁甚至四十刚出头的人同样能有经验,以贾府的地位、势力,要找这样的人是不难的,何况是为贾府的“金凤凰”宝玉所找。作者这样写宝玉的乳母,显然是有意的。
    写宝玉的乳母李嬷嬷,重在写其昏聩、可厌的一面,如第八回写她拦阻宝玉喝酒,又吃了宝玉特意留下的枫露茶,以至引起宝玉摔了茶杯,又要撵她。又如第十九回,写她到宝玉房中,说宝玉的丫鬟们,又嫌宝玉的屋子脏,又问这问那,丫头们只胡乱答应,以至有的说“好一个讨厌的老货”。第二十回她又在宝玉屋里排揎袭人,凤姐遇上并将她拉走后,连宝钗黛玉都拍手笑道:“亏这一阵风来,把个老婆子撮了去了。”可见其不讨人喜欢。这是宝玉乳母李嬷嬷的三场“重头戏”,但都是以讨人厌的形象出现的,这正与将其年龄写得偏大相统一。再如第七十一回费婆子说她亲家是七八十岁的老婆子,也是将其年龄故意夸大的例子,其用意也有着这方面的原因。另外,将乳母年龄写得偏大,还有意在表现贾府“仁慈”的一层用意,是同赖妈妈一样,虽告老,但仍受到贾府的尊敬。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贾府是当时的一块“王道乐土”。也正是因为在这块“王道乐土”上尚存在着“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不幸结局,从而“救救青年”的呼喊亦寓焉(30),这也就更证明了《红楼梦》主题的深刻性。
                           


    二、遗形取神:写意的体现
    如前所述,人物年龄“矛盾”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塑造人物及表现主题思想的需要,但与时序“矛盾”、地点“矛盾”一样,人物年龄的“矛盾”也同样有着因写意而留下“痕迹”的因素。比如,第四回中门子问雨村道:“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这也就是说,雨村自离开葫芦庙入都,到现在已八九年了。门子又说英莲从被拐到现在已“隔了七八年,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与英莲是在雨村走后的第二年被拐也正相合,并且,雨村又说“闻得养至五岁被人拐去”,五岁被拐,过了七八年,正好十二三岁。但是,这些时间、年龄与书中的具体描写一对照,则出现了矛盾。因为英莲三岁时雨村进京,第二年四岁被拐,这就与五岁被拐矛盾。而且,若以宝玉的年龄来推算,英莲三岁时宝玉一岁,英莲十二三岁时宝玉就应是十岁或十一岁了,但从书中的描写看,雨村随黛玉进京的两个月后便去金陵应天府赴任,到任后也应在同一年内,这年黛玉不过六七岁,宝玉也就七八岁,英莲比宝玉大两岁,应九岁或十岁才对,这就与第四回所说的矛盾了。
    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首先可基本排除版本方面的原因,因为在现存版本中,除《郑振铎藏残本红楼梦》(仅存第二十三与第二十四两回)外,其余基本相同,有些虽有差异,但无关宏旨。其次,是由于作者的疏忽、失误而造成的,是前后没有照顾到,写到后面时没有照顾到前面,但这种可能性似乎不大,因为《红楼梦》是很注意前后照应的。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一是因写意而产生的结果,二也大致如前所述,是有意模糊人物年龄的结果。这二者又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因为作者本来就对诸如时间、地点、人物年龄等不注重写实而重在写意,“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因写意而产生的结果又可分为两种情况:1、由于重在写意,因此没有细心去对照是否前后一致,从而出现了这种疏漏。但这种可能性也不像,因为作者在许多问题上都表现得心细如发,却为何偏偏在这类问题(时间、年龄等)上有疏漏?说作者重在写意、“只取其事体情理”可以,说作者在此类问题上有疏漏,又似不可。2、作者重在写意,自然无须去刻求形式上的完美,正如中国绘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一样,作者在这里抓的是“意”,而不是“形”,所以不必“拘拘于朝代年纪”也。这一点倒似乎是这种“矛盾”产生的原因。并且,如前所述,这也与作者将少女的年龄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有意模糊人物年龄的创作思想有关。因为如果此处写得太实,则香菱的年龄还小,还不能够“出脱得齐整好些”,也不符合人贩子卖人的“原则”。所以,需要大的时候就大,需要小的时候就小,这正是作者对于人物年龄问题重在写意的体现,同时也是其创作思想的体现。例如,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情节就是如此,请看:
    彼时黛玉自在床上歇午,丫鬟们皆出去自便,满屋内静悄悄的。宝玉揭起绣线软帘,进入里间,只见黛玉睡在那里,忙走上来推他道:“好妹妹,才吃了饭,又睡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明清小说多续书的成因探讨和分析

  • 下一篇文章:论现代女性文学批评的艺术理念探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红楼梦》中人物年龄的争论和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红楼梦》中人物年龄的争论和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林斤澜小说的文学艺术特征
  • ››从《三家巷》中的传统艺术经验看现...
  • ››从《狼图腾》看乡土小说转型中的文...
  • ››论现代女性文学批评的艺术理念探讨...
  • ››《红楼梦》中人物年龄的争论和分析...
  • ››明清小说多续书的成因探讨和分析
  • ››安德烈·纪德在中国的历程以及对我...
  • ››试论日本古代“文学”的问题和解决...
  • ››拉什迪的《午夜的孩子》读后感
  • ››欧洲游记文学在19世纪科学发展中的...
  • ››《红楼梦》中人物年龄的争论和分析...
  • ››《红楼梦》片断阅读理解
  • ››《红楼梦》选读 教学设计示例(二)...
  • ››《红楼梦》选读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