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近年来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研究综述      ★★★ 【字体: 】  
近年来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研究综述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32:45   点击数:[]    

学说,马克思在对伊 壁鸠鲁时空学说的描述中阐发了自己对时空的理解:时空是现象的纯粹形式,而现象又 是相对于感性而言的,所以感性才是时空的源泉。青年时代的马克思的时空学说深受康 德的影响。 
   
  第二阶段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为代表,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尤其 是从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出发阐述时空问题。马克思不仅认识到时间是人的积极存在, 是人的生命的尺度和发展空间,由此提出一切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劳动者获得 自由的根本条件是工作日的缩短,而且涉及了关于社会形态时空的暗示。 
  5.关于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的内涵。 
  19世纪下半叶及20世纪,国外很多理论家非常关注并创造性地阐发了马克思的时空理 论,如马尔库塞把人的日常生活时间分为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提出自由的前提就是缩 短劳动时间;阿尔都塞提出了“历史时间”的概念以表明“社会总体”的不同层次和部 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时间均有质的差异;古尔德提出了马克思关于“时间辩证法 ”的学说;吉登斯则把时空问题和现代性联系起来。这些学者开始从人的劳动出发来论 述马克思的时间理论,同时意识到了马克思的时间学说与生存、价值、自由之间的内在 联系,这对我国学者研究马克思时空观的角度和思路无疑是很好的借鉴。 
  国内学者在借鉴现代西方学者研究马克思时空观成果的同时,从以下方面揭示了社会 时空观的内涵: 
  (1)社会的时间结构和社会空间。社会的时间结构就是满足不同需要的各种活动在人的 整个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它决定着人类发展空间的广度和深度。社会的时间结构如下: 
  附图 
  直接决定人的发展空间大小的是自由时间的多少。自由时间在量上与必要劳动时间成 反比,与剩余劳动时间成正比。因此,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个人和社会 的发展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省。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节约劳动时间,就等于增加 自由时间,扩大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空间。活动的时间结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 。 
  (2)时空的相互转化。人在实践中创造自由时间,也就为自己开辟了发展的空间,这是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时空关系上的表现。作为社会时间晶化形式的社会空间,不但以 实物形态存在,而且以社会关系形态存在,也就是社会结构。 
  社会历史表现为两个相反的运动过程:即时间的空间化(活动结构要素转化为社会关系 要素)和空间的时间化(社会关系结构要素转化为活动结构要素)。考察社会时空的内在 联系,就是考察社会结构和社会活动结构的相互转化,这是解释社会规律及其实现机制 的根本途径。 
  (3)时空关系与分工规律。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从阶级关系上来看,是少数剥 削阶级把自己在精神领域的发展建立在对大多数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剥削上;从个体与族 类的关系上看,这是族类牺牲多数个体以获得族类的加速度发展;从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上看,这又是人类以多数个体的全部生命活动时间耗费于生产直接物质生活资料为代价 ,换取族类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社会形态时空。在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时空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方式。 在以“物的依赖性”为主的第一阶段,决定人的活动价值的是劳动时间;在以“人的依 赖性”为主的第二阶段,作为人的劳动成果凝结的商品价值则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尺 度;而在“人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的第三阶段,自由时间将成为衡量财富的尺度。 
  (5)时空关系与人的自由。阶级社会中,在生产力发展不足时,人类的发展是以多数个 体的时间换取社会的自由时间为代价的。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社会的发展不 再以牺牲个体自由为代价。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的大量闲暇时间转化为人的活动(发展) 空间,意味着不论社会还是个体的自由度都将显著提高。 
 

   三、对社会时空问题的新探索 
  在对马克思社会时空观做出阐释的同时,一些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社会时空理论做了 具有深化意义的研究。 
  1.社会时空的特征。 
  社会时空具有以下重要特征:(1)主体性。社会时空是社会运动的本质规律,而社会运 动的主体是人,所以社会时空可以通过人的活动达到质与量的统一。(2)主观性。人们 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社会时空;社会时空结构作为人的活动过程的结晶,反过来又影响 和制约人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社会时空由于历史阶段的不同而具有质的不同。社 会时空作为一种存在只能从人的具体活动中获得它的规定性。(4)相互转换性。社会时 间和社会空间的相互转化。科学技术在转换中发挥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2.人类个体发展的可能性空间。 
  有学者应用马克思的社会时空理论分析了人类个体的发展空间,提出人类个体的发展 空间实际上就是从事生产的可能性空间,而从事生产的可能性空间又取决于个体在多大 程度上拥有属于他的那个独特的资源世界。所以资源占有状况的分析是人类个体发展研 究及其与社会发展之关系研究的共同基础。 
 
[align='center']         [/align] 3.自由时间和闲暇时间。 
  自由时间和闲暇时间都是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劳动时间的节约为前提的;而且 自由时间的实现,也要依赖于闲暇时间里具有积极意义部分的增长。 
   
  二者的区别在于性质和构成上的不同:(1)两者质的构成和社会功能不同。闲暇指工作 日之外的、以休息和消遣为主要内容的时间。消极的闲暇活动可能带来消极的社会后果 。 (2)闲暇与劳动处于分离状态,而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在未来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直 接 同一、融为一体的。(3)闲暇时间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自由时间是一个与人的自由 和 发展紧密联系的哲学范畴。 
  4.社会时空与历史发展中的因果关系。 
  历史发展在总的过程和趋势上的不可逆性是绝对的,即过去—现在—未来;但历史并 非是单向决定,历史时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依次出现的因素能够以浓缩的形式 “并存”于同一社会空间中,并相互规定、相互制约。这集中体现了历史因果联系的辩 证性质:原因和结果相互转化,不仅“前因”决定“后果”,后果也作为原因调节、规 定着现存事物的发展方向。历史的时间在方向性上,是绝对的不可逆性和相对的可逆性 的统一。每一种社会结构作为历史的暂时形态,都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统一体。 
  5.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时空特性。 
  有人从社会时空的角度研究了可持续发展,即可持续发展观一方面通过时间空间化来 保证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空间时间化来扬弃时间空间化的过程,并以新的 时间空间化成果为后代人提供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时空结构突破了时间不 可逆的局限,不仅包括从现在指向未来的取向,而且包含了从未来指向现在的过程,是 两个过程的有机统一。 
  6.数字化时代的社会时空观。 
  社会时空既然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存在形式,那么它的形式必然随着人类实践水平的提 高和实践形式的深化而不断呈现新的特点。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的兴起,虚拟 实践已经成为人类一种全新的实践形式。虚拟实践必然引起社会时空的质的变化,而这 种变化对于人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四、数字化与马克思的社会时空观 
  近年来,对虚拟时空的研究成为虚拟哲学的理论热点,这也是马克思社会时空观在当 代的最新发展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 
  1.虚拟实践与社会时间形态的转型。 
  (1)社会时间的弹性化。虚拟实践打破了机器大工业时代“时钟时间”对人们的束缚, 大大增加了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和弹性,社会时间的弹性化管理越来越受到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胡绳晚年论发展马克思主义

  • 下一篇文章:毛泽东和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差异的诠释学维度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近年来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研究综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近年来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研究综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近年来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研究综述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