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的创作和作品,决不会有列宁的“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那么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会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列宁选集》,中文3版,第2卷,241页,北京,人民出版壮,1995)的著名论述。列宁的以反映论为主导的文艺思想同样是从托尔斯泰和高尔基的创作和作品中概括出来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位的、首要的、重要的、基本的观点。倡导和注重变革世界的社会实践和精神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突出的特点和优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的伟大使命和根本目的不在于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强调实践的极其重要性,甚至把他们的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认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2版,第1卷,7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马克思恩格斯承认舆论的和精神的批判对改造旧世界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他们反对用舆论的精神的批判取代对社会现实的实践的批判。他们认为思想“从来也不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范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卷,15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马克思恩格斯还把能否依靠“实践力量”“改变旧环境”作为区别“新人”与“旧人”的根本标志。他们祈盼造就能够掌握“实践理性”、使用“实践力量”改变旧世界的一代新人。一切舆论的精神的思想的批判,都不能最终地实际地有效地改变人的不合理的生存状态。为了实现人的真正的自由、幸福和解放,必须使先进的思想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感性实现,变成物化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世俗社会主义的第一个原理”是“否认纯理论领域内的解放,认为这是幻想。”(同前注,121页)一切优秀的文艺和先进的文论,都应当为改变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承担起神圣的社会责任和庄严的历史使命。人的意识和思想只有影响、引导、推动、激励和鼓舞群众参与变革现实的伟大实践活动,才有实际的意义。西方文论多半停留在舆论层面,诸如“语言革命”、“词句革命”、“符号革命”、“解构革命”、“本能革命”,乃至一些空泛的“文化批判”,实际上都不同程度地把重大严峻的社会问题转移到精神领域,这必然使对旧的社会环境和旧的语境的批判受到局限。尽管现当代西方文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主要徘徊和漫游于语言王国,带有明显的脱离历史和躲避现实的缺憾,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环境和人生状态。 四、重读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经典文本 重读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经典文本,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那些过去曾经阐释过的经典文本,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现实生活的需求和文艺实践所提出的新问题的触发,重新解读,可能产生新的意义,取得新发展。通过对经典文本的再学习和再阐释,还可以开掘出新的理论资源。近年来,我们从马克思恩格斯文论的经典文本中,发现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主体论思想、实践论思想、价值论思想、心理学思想、语言学思想,有的还相当丰富、系统,并与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紧密相关。只有回到完整的本真意义上的马克思恩格斯,才能为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确立正确的立脚点和出发点,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们应当以开放的视野和广阔的襟怀,承接和汲纳古今中外一切先进的优秀的文论成果。凡是具有合理性和真理性的,凡是有益的、有价值的、有生命力的文论资源,都要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整合和重塑,以便建构富有民族特色和强烈时代感的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首先,通过对西方文论的本土阐释,努力解决文论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问题。其次,通过对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努力解决文论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问题。其次,通过对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努力解决文论的传统性与当代性的关系问题。尤其要科学地理解和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资源。当代欧美的一些国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仍然是经久不衰的“显学”,尽管存在着流于片面和极端的思想成分,但围绕着文论的一些重要的层面,的确有了明显的推进、补充、丰富和发展。特别是新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和文化研究已经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社会、历史、政治、种族、性别等重要视域。这些学术思潮,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是新历史条件下的当代西方的学术思潮向马克思主义的转靠和回归。我们相信,经过一个艰辛的漫长的学术发展的历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一定会成为实际上真正能够起到主导作用的先进的强势文论 上一页 [1] [2]
Tags:
|